開學啦!學生消費催熱“開學經濟”

“文具用品”“教輔資料”“培訓班”……愉快的寒假生活在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各年級的同學們在迎來新學期的同時,都會或多或少地添置一些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此外,各大補習班也紛紛推出了新的學習培訓時間表,開學季的學生消費市場變得異常火爆。

開學帶火文具店

文具用品成“剛需”

2月16日下午,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家文具用品店發現,不少商家已將部分文具用品擺在顯眼位置。環保無毒的書皮在諸多文具用品中佔據“C位”,孩子們只要告訴店主自己上幾年級,店主就能準確推薦具體型號的書皮。

在眾多消費人群中,有一對母女,瀏覽完店內所有商品後,精心挑選了文具盒、直尺、膠帶、文件袋等學習用品。“每學期開學,我都會給孩子添置一些新的學習用品。”正在陪孩子購買學習用品的張女士告訴記者,開學前,給孩子買一些新文具(如文具盒、鉛筆等),作為新學期禮物,鼓勵孩子好好學習。

“這些文具用品加起來一共不到200元。”張女士告訴記者,購買部分文具用品其實花不了多少錢,因為大部分學習用品比如書皮、練習簿都是由班委會統一購置的。由於每個班級都會組織家長成立班委會,因此,每年開學前,班委會負責人都會從批發市場統一購買部分文具用品。張女士表示:“統一購買一樣的書皮和練習簿,既省錢,又杜絕了孩子之間的互相攀比。”

教輔材料最好賣

線上線下皆火爆

位於清江浦區淮海東路上的一家書店內,各種各樣的教輔資料紛紛上市,上門購買教輔資料的顧客絡繹不絕。記者在教輔資料專區看到,小學生課本、初中英語練習冊、新華詞典等開學熱銷的書籍被擺放在書架的第一排。

“僅今天一天,我家書店線上與線下的教輔資料成交量就比平時多300多單。”老闆王先生告訴記者,開學前後是教輔類書籍的熱銷高峰期,這兩天,來買書的顧客特別多。根據以往的銷售情況來看,一般買教材全解和試題練習類教輔書的學生較多,因此為了節省顧客找書時間,特意將這類書籍集中放在顯眼的地方。

前來購買初三教輔資料的孫同學表示,由於自己有預習功課的習慣,因此,每年開學前他都會買幾本重點科目的教材全解。如果在預習新知識時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便會在教材全解上尋找答案。對於孫同學來說,試題練習類教輔資料他不會輕易購買,而是等開學後由老師推薦,確保把有限的時間花在有效的練習上。

培訓機構招生熱

辦學代夥兩不誤

隨後,記者走訪了位於市區的一些輔導機構發現,新學期的課外輔導課程與興趣班已經開始報名繳費。除此之外,一些提供“代夥”的培訓機構也在進行預熱報名。

“開學後,我們主要開設晚輔導以及週末班。”某培訓機構的劉經理告訴記者,小學生一般放學較早,並且負責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幾乎都是爺爺奶奶。很多學生家長工作繁忙或者輔導不了孩子作業,就會在開學後送孩子上晚輔導。據劉經理介紹,晚輔導一般以輔導孩子作業為主,輔導時間為下午五點至晚上八點。

市區另一家輔導機構不僅開辦輔導班,還提供“代夥”服務。“孩子的放學時間和家長的下班時間不一致,給家長帶來了不少困擾。然而,‘代夥’不僅解了家長的燃眉之急,又為學生放學後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培訓機構負責人孫先生說,從預熱到現在,除了一些老生繼續“代夥”外,還另招了10多名新生。孫先生表示,為了讓孩子們吃好點兒,前幾天還專門請來了營養師,為每日伙食進行營養搭配。

專家:開學季需理性消費

“開學季需理性消費,切勿盲目攀比。”淮陰工學院經濟學教授任健告訴記者,很多家長在為孩子準備開學用品的同時,往往會潛移默化地給孩子灌輸金錢觀和價值觀,學生們也應培養理性消費的好習慣。

任健表示,現在不少家長會在新學期給孩子置辦新文具,孩子潛意識裡就會認為新學期就應該用新東西。雖然現在每個家庭的條件都還不錯,但是家長在幫孩子置辦開學裝備時,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儘量以實用為主,避免“跟風式”過度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