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本文為作者第28篇原創,轉載請聯繫,部分配圖來自網絡,侵刪)

往期部分文章

【航空史話】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廢氣渦輪增壓的P-47戰鬥機

【航空史話】身無綵鳳雙飛翼——雙尾撐“北美野馬”觀察攻擊機

【航空史話】排空馭氣奔如電——二戰美國P-38“閃電”戰鬥機

【航空史話】牆內開花牆外香——二戰美國P-39“眼鏡蛇”戰鬥機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前言

前文《【航空史話】排空馭氣奔如電——二戰美國P-38“閃電”戰鬥機》寫到二戰中最經典的雙發戰鬥機P-38“閃電”,有位讀者留言:抗戰期間,這款飛機也駐守過成都機場,還被改裝成唯一夜間戰鬥機使用。淘金客去查了一下相關資料,認為這位讀者提到的應該是第14航空軍第426、427夜間戰鬥機中隊,他們的確也裝備了一種雙尾撐佈局的雙發夜間戰鬥機,保護成都基地不被日軍襲擾。但這種飛機並不是夜戰型P-38“閃電”(數量也極少),而是前文中曾經提到過的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如果飛行在空中,“閃電”和“黑寡婦”的確很容易被弄混,後者的數量非常稀少。淘金客記得小時候還聽過祖母講故事:在田裡做活時看見過“兩個身子”的飛機飛過,不識字的她居然很清楚地記得“黑寡婦”這個名字!

“擦機器的查理”

二戰打到1943年,美國和日本的艦隊看似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海空大戰,但事實上在太平洋的諸多島嶼間,美日雙方的空中力量正進行著非常殘酷持久的絞殺戰。晚上19點以後,疲倦的飛機們陸續返回各自的島嶼機場。美國少爺兵們一邊罵一邊把自己的那份午餐肉和煮豆子填進肚子後,鑽進帳篷裡。太平洋島嶼的夜晚和白天一樣悶熱,“連雨水都是熱的!”可是剛過12點,夜空中隱隱傳來了發動機的轟鳴,機場上頓時警報連天,夢鄉里的人們急急忙忙開始穿上靴子就往外跑——爛泥中這個最重要,至於褲子都可以算了!有人還抱著僥倖心理賴在床上,可機場周邊的高射炮開始“咚咚咚”地開火,大家都跳進灌滿雨水的掩體,拼命地揮手趕走水裡的老鼠、蛤蟆。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夜襲的通常只有1-2架轟炸機,足以讓所有人不能入睡

高射炮火其實都是胡亂射擊,意在嚇退夜襲的敵機。當時駐島部隊的雷達只能提供大致的位置,精度還不足以指揮高炮射擊。而且日本人這種夜襲規模很小,一般只有1-2架轟炸機,純粹是騷擾!幾顆炸彈落下來也不知會掉到哪裡,但足以讓所有的美國人神經緊張好半天。隨著發動機場逐漸遠去。美國人返回帳篷,可剛剛到2點,夜空中的發動機轟鳴聲又響起來了!“見鬼!擦機器(地勤人員一般都在夜間檢修飛機)的查理又來了!”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高炮射擊只能是撞運氣

忍無可忍的陸戰隊飛行員們組織了夜間的空中巡邏,效果其實和高射炮差不多。狡猾的日本飛機遠遠繞著島飛,巡邏戰鬥機知道他們就在空中,可啥也看不見!偶爾會有一次日本飛機清晨時撤得慢了,美國飛機會咬著牙足足追出去100多公里把他們擊落!擾人清楚實在是招人恨之入骨!最幸運的一次,一架美國的F4U“海盜”戰鬥機在空中巡邏時,按雷達提供的方位前去驅趕,然後在空中試射了一下機槍,結果海上的魚雷艇部隊報告有架一式陸攻機掉進了海里!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模型封繪:撞了大運的F4U“海盜”,注意實際並不是這種機翼上帶雷達鼓包的夜戰型

歐洲戰場上是另一番景象:夜間空襲德國本土的英美轟炸機開始遭遇德國重型夜間戰鬥機的攔截,這些重型戰鬥機一般由Bf110雙發戰鬥機或者轟炸機改裝而成,裝上了最早的機載雷達和多門大口徑機炮,給盟軍轟炸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德國甚至因此誕生了戰績超過100架的“夜戰王牌”!損失一架重型轟炸機遠比戰鬥機要嚴重得多——最起碼一架轟炸機上就有10來個人!兩個戰場的盟軍,都在期待自己的夜空之王!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德國夜間戰鬥機用“斜樂曲”攻擊盟軍轟炸機

大型戰鬥機

夜空中的戰鬥,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發現和瞄準目標,首選的設備當然是雷達。二戰初期,英國的雷達技術領先世界,在倫敦空襲時他們被德國轟炸機炸得很慘,所以已經開始秘密研製最早的機載雷達。這種早期的機載雷達工作在米波波段,因此天線的尺寸非常龐大,遠超當時單發戰鬥機的能力。鑑於戰局的發展,英國人很明智地決定對美國人開放領先的技術,詢問是否美國是否能提供一種能夠安裝機載雷達並且能整夜巡邏的戰鬥機,來保衛倫敦的夜空。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德國夜間戰鬥機上尺寸龐大的天線

美國陸軍航空隊(空軍的前身)正在研究這個需求的時候,諾斯羅普公司的一位專家碰巧在場聽到了一些風聲並立即報告給了傑克·諾斯羅普本人。從隻言片語中,諾斯羅普判斷出陸航需要的是一架雙發重型戰鬥機,足以容納機載雷達、多個乘員(飛行員之外最起碼還要增加雷達操作員)、較大的載油量(滿足長時間巡邏)和重型火力——它的目標轟炸機可比普通戰鬥機要結實得多。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陸航的P-38當時已經準備投產,但體量偏小難以搭載雷達

當時洛克希德的雙發P-38“閃電”已經開始投產,但諾斯羅普知道它的體量還是不夠——只有1名飛行員,火力也只是1炮4槍。顯然“閃電”的1000馬力級V-1710發動機太弱了一些。於是諾斯羅普為自己的重型戰鬥機選擇了當時最成熟的2000馬力級發動機——普惠公司的R2800星型空冷發動機,也就是後來P-47、F6F、F4U戰鬥機的動力。而P-38“閃電”的雙尾撐結構表現優秀,新的重型戰鬥機立刻借鑑了過來。特別說一句,這並不算抄襲,事實上雙尾撐結構也不是洛克希德獨創——對手德國的Fw189偵察機更早採用了類似的佈局。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德國的Fw189也是雙尾撐佈局

1940年底,諾斯羅普正式向陸航提出新飛機的方案: 2臺R2800發動機、由於擔心產能不足以及廢氣渦輪增壓器重量太大影響航程新飛機選擇的是2級2速機械增壓器、雙尾撐結構、前三點式起落架、3名乘員(飛行員、雷達操作員、機槍手)、機翼中裝有4門20毫米機炮,機背上裝有1個非常先進的4挺12.7毫米機槍遙控轉塔,諾斯羅普還打算在新飛機上採用全翼展的後退式襟翼,這種襟翼不光能改變機翼的彎度還能增加機翼面積……方案几經修改,陸航在次年1月下了原型機XP-61的訂單,3月正式簽署了合同。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新飛機機背上準備安裝與B-29同款的遙控機槍塔

“黑寡婦”

這種重型戰鬥機的研製對於陸航和諾斯羅普來說,都是一種全新的合作方式。以往的戰鬥機幾乎都是飛機公司獨立完成,但這一次由於要安裝高度機密的機載雷達,需要陸航做好大量的協調工作,既不能過早過多讓飛機公司知道雷達的全部情況——雷達也還在研製中,又要保證新飛機能順利裝上雷達。好在新型SCR720雷達的研發進展超過了想象——已經從當初計劃的米波波段發展到釐米波,尺寸和重量都大大縮小,還採用了先進的碟形天線,無需安裝像德國夜間戰鬥機那樣一堆方天畫戟一樣的米波天線。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SCR-720機載雷達已經是先進的碟形天線

珍珠港事件後,儘管諾斯羅普的原型機還在組裝中,急不可耐的陸航還是立刻下了100架的訂單。到1942年4月,訂單已經增加到了410架時,通體漆黑的原型機終於拉到了試飛場上,立刻贏得了“黑寡婦”的名字。需要向喜歡漫威電影裡“黑寡婦”的人提個醒,這個名字並不如電影那麼香豔,而是美洲一種體型巨大的劇毒蜘蛛!比起最初的方案又做了不少修改,例如原本計劃裝在機翼上的4門20毫米機炮被挪到了機腹,這樣做有幾個原因:機腹位置還在飛行員身後的機炮在夜間開火時,巨大的炮口火焰不會晃瞎飛行員們的眼睛;機翼裡可以增加更多油箱;地勤人員裝彈也輕鬆了許多。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4槍4炮的火力十分兇猛,位置也比較合理!

XP-61於1942年5月試飛,在27500英尺(9150米)高度上飛出367英里(595公里)的最高時速,在當時眾多的新銳飛機中這個速度並不顯眼,陸航和海航超過400英里的飛機都已經或者快要投產了。主要原因還是出在增壓器上, “黑寡婦”採用的2級2速機械增壓器,高空會消耗掉髮動機近三分之一的功率。不過陸航覺得這個速度對於急需的夜間戰鬥機來說可以接受,畢竟它和敵方高速單發戰鬥機較量的機會不會太多,於是讓諾斯羅普加快進度進入量產,訂單增加到了1200架!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XP-61原型機,頭上的機槍塔還是個模型

量產時諾斯羅普發現原型機上的後退式襟翼工藝複雜會影響產量,而且安排了全翼展襟翼的XP-61沒有通常飛機上的副翼,而副翼是控制飛機橫滾、轉向的主要部件。這裡有必要多說一句:不要被飛機垂直尾翼上那塊“方向舵”的名字迷惑了!通常飛機轉向是靠副翼改變飛機的橫傾角來完成的,利用的是機翼升力的分力!垂尾上的方向舵只在起降階段才會用到。XP-61沒有副翼,會讓飛行員的操作發生很大的變化,當然就會大大增加訓練成本和時間!於是諾斯羅普又取消了全翼展後退式襟翼,重新給“黑寡婦”裝上了副翼。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YP-61設備齊全得多,機頭裝了半透明的雷達罩

這樣改來改去,加上還要等雷達,又用掉了一年的時間,準生產型的YP-61型到43年8月才完成,生產型的P-61A則是10月才正式下線並開始交付陸航。然而剛進入部隊就又遇到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機背上的4聯裝機槍塔在飛行中一旦旋轉或者俯仰就會劇烈地震動!諾斯羅普和陸航部隊想盡了各種辦法,包括減少2挺機槍、裝一個木質的整流罩等等,都收效甚微。好在它不轉動的時候就沒事。有些部隊乾脆讓它鎖死只朝正前方射擊,這麼一來飛機上的機槍手又沒事幹了,於是讓他呆在基地裡喝咖啡,飛機變成了2名乘員。還有的部隊乾脆拆掉了轉塔把機頂焊死減小阻力。這種轉塔當時還要優先供應B-29轟炸機,後續的好多P-61A生產時就沒有安裝。這個問題要等到更成熟的P-61B型才解決。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模型:4聯裝槍塔一轉動就會震動,這問題在B-29上也出現過!

邊戰邊改

正式生產的“黑寡婦”首先被派往太平洋戰場。經過訓練、運輸、配件準備,正式參戰已經1944年6月的塞班島上,第一個獵物就是“擦機器的查理”——日軍一架夜間來騷擾的一式陸攻機。“黑寡婦”依靠雷達引導接近,飛到足夠用肉眼瞄準的距離上一通齊射擊落了它——和一般認為人的不一樣,那時候即使是“黑寡婦”上先進的釐米波雷達也還不能直接指揮機炮瞄準,最後的射擊必須要靠肉眼或者是P-61B型上的望遠鏡完成。“黑寡婦”們迅速在塞班島的夜空中編織起了一張有效的防空巡邏網,保衛基地和B-29轟炸機,日本飛機接連損失之後,再也不能在半夜干擾美軍的睡眠了。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黑寡婦”終結了日本飛機的夜間襲擾

中國戰場中,“黑寡婦”的基地就在成都,保護從這裡起飛的B-29轟炸機不受日機的騷擾,10月取得了第一個戰績。比較特殊的是歐洲戰場,6月就進駐了歐洲戰場的“黑寡婦”出乎意料並不太受歡迎,原因是英國有了更快的“蚊”式夜間戰鬥機。這種木頭飛機早在1942年底就開始投入使用,即使裝備了更笨重的米波雷達速度都超過了600公里!“黑寡婦”到來的1944年,“蚊”式也換上了釐米波雷達和更大功率的“灰背隼”水冷發動機,速度比“黑寡婦”足足快了將近100公里。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同樣裝備了釐米波雷達的夜戰“蚊”速度快得多

到了1944年的夜空中德國夜間戰鬥機也已經不多了,於是“黑寡婦”被打發去攔截射向英國的V-1巡航導彈。但這件活上“黑寡婦”也力不從心——速度比V-1慢,只能迎著攔截,而“蚊”式就能輕鬆追上去!速度成了“黑寡婦”最嚴重的缺陷!一般來說飛行員對“黑寡婦”還是相當滿意的,飛行品質優秀,1臺發動機熄火後的單發安全性遠超P-38“閃電”,後者的單發生存率只有10%,而“黑寡婦”甚至能靠1臺發動機完成滾轉!但飛行員們誇完它以後往往都要補上一句:要是能再快點就好了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面對噴氣式的“嗡嗡”彈,需要速度更快的戰鬥機

諾斯羅普也早就認識到,在1944年戰鬥機不到600公里的時速有點不好意思出門跟人打招呼。而當時最高速度通常是在空氣稀薄阻力小的高空飛出來的,“黑寡婦”的R2800發動機只有機械增壓功率損失太大,於是趕緊給它加上廢氣渦輪增壓器。1943年通用的渦輪增壓器就已經有了更先進的CH-5系列增壓器,匹配更好的螺旋槳,新型“黑寡婦”的發動機下因此多了個進氣口,重量也足足增加了2000磅(908公斤),但效果非常驚人:30000英尺(9100米)高度上速度足足增加了100多公里達到了692公里!而且起初擔心的航程變短也沒有出現!但諾斯羅普悔之晚矣!這種最新型的P-61C型“黑寡婦”投入戰場已到了戰爭末期,帶渦輪增壓的只交付了區區41架就被勒令停產!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博物館裡養老的P-61C,注意紅圈中的渦輪增壓器進氣口

最後的努力

“黑寡婦”的合同還包括了白天為轟炸機提供遠程護航的機型,為此XP-61E型去掉了雷達及其雷達操作員,重新了較小的機身減輕重量,座艙也改成漂亮的雙人加長版無框氣泡座艙,速度和機動性比夜戰型“黑寡婦”提高明顯。但試飛時已經是1945年中,而這時候北美的“雙野馬”光是速度就比白天型“黑寡婦”快了100多公里,還不算新型的噴氣式戰鬥機!結果當然是停止了發展。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白天型XP-61E,槍炮移到了機頭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性能更好的“雙野馬”,這也算一種雙尾撐飛機

不甘心的諾斯羅普還在XP-61E的基礎上又改出了專業的偵察型,沿用了XP-61E的雙座版新機身,去掉武器加裝了相機,發動機採用P-61C型的帶廢氣渦輪增壓的型號。陸航對這種偵察型“黑寡婦”興趣很大,還沒試飛就訂了170多架,給予了F-15的編號!這個編號很熟悉吧?可不要當成現在還老驥伏櫪的最經典三代機F-15“鷹”式戰鬥機,這是老編號,F代表照相偵察機,P-38“閃電”的照相偵察型是F-4和F-5,也不是後來的“鬼怪”和“虎”式戰鬥機。到1948年三軍統一編號以後,F-15這個編號就改了RF-61C啦。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F-15偵察機,名稱是“記者”,注意機頭的照相機窗口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F-15的座艙很是寬大舒適

F-15首飛時已經是1945年7月3日,離二戰結束不到2個月了。正式投產交付則是1946年9月。偵察型“黑寡婦”參與了戰後對日本的全面測繪。到1947年交付了36架以後,合同突然被終止。其實也不能算突然,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猜到——噴氣時代來臨了,面對蘇聯的新型噴氣式戰鬥機,最先進的螺旋槳戰鬥機都沒有招架之力,無武裝的偵察型“黑寡婦”更是刀俎之下的魚肉。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F-15的速度很難逃脫噴氣戰鬥機的追殺

美國海軍本來也對“黑寡婦”感興趣,想讓它到海島機場上對付“擦機器的查理”。但後來海軍有了同樣裝2臺R2800發動機的格魯曼F7F“虎貓”,性能勝過 “黑寡婦”許多!海軍的夜戰機就以“虎貓”為基礎了。時移境遷,海軍連更好的“虎貓”海軍都沒裝備幾架,“黑寡婦”的處境自然更難了——陸航給了海軍10來架“黑寡婦”,還沒熬到48年就退役了。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同樣的發動機,“虎貓”性能超出“黑寡婦”甚多!

結語

2015年秋的一天,淘金客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幹。事畢時間尚早,於是來到大學裡那間規模不大的博物館,參觀的人很少,原本需要預約的手續也簡化了。拿出身份證登記,被叮囑不要拍照,也無需任何費用,就已經進到了館內。館內很安靜,淘金客按捺不住起伏的心情,快步穿過一排排的展品,來到了心儀已經的夜空女王面前。“黑寡婦”總共產量不到1000架,目前存世的僅有4架夜戰型和2架F-15偵察型,其中之一就在這裡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北航博物館中的"黑寡婦",感受一下碩大的體型

這是一架P-61B型“黑寡婦”,新刷的脂粉仍然難掩風霜——過去的數十年裡保存條件一直不太好,重新修整也還有些問題,原本“黑寡婦”的機頭罩應該是透明的,能夠看見裡面的盤式天線,現在也被塗成了黑色。它的個頭比周圍的飛機都要大上不少!通體漆黑彷彿是在成都上空無聲地巡弋時染上的夜色,靜靜地注視著就能感受到那年代久遠的殺氣慢慢在空中彌散開來

【航空史話】月黑雁飛高——二戰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