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孩子上網課,遊戲充值無底線,是該約束孩子還是該約束遊戲平臺?

跟左手切磋


你好,從法律層面來說,如果您有相關證據證明確實是孩子充值(當然這很難),您可以與遊戲公司進行聯繫,協議,(即使您無法證明),再不行的情況下,告知遊戲公司您可能採取的進一步行動。從法律行為方面看,遊戲公司並沒有辦法確定遊戲方是您還是您的孩子,所以我建議您最好是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不要讓孩子進行成年人驗證,這樣有利於遊戲公司進行防沉迷和消費限制!據我所知,國家正在加大這方面的法律建設,從目前的法律層面來看,僅憑這些圖片是無法從事實上對遊戲公司進行限制的,另外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是需要對孩子的遊戲充值行為承擔一定責任的。另外現在的手機設置一般有兒童空間,兒童模式,或者可以在設置裡的安全→密碼設置裡面,對遊戲和第三方支付進行限制,設置相應密碼鎖定(第三方支付軟件)


思想鋼印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現在受疫情的影響,孩子們沒能去學校上學,只能在家通過網絡學習功課。有些家庭家長比較忙,要上班,只能把手機給孩子自己上網課。有些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抵擋不了遊戲的誘惑而玩起了網絡遊戲,有些甚至還進行了充值,給家庭經濟造成了影響。 我覺得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約束,因為玩遊戲會對學習有影響,如果迷上了遊戲,會很難改掉這個壞習慣。

我建議如果家裡有愛玩遊戲的孩子,家長們可以這樣做:一.可以下班在家後再把手機給孩子,這樣就能監督到孩子是否在認真學習。二.如果家裡電視具有投屏功能,可以把手機上的學習內容投屏上去,這樣對孩子學習的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三. 如果能讓家人過來幫助監督孩子上網課,對學習也是會有很大的保障。

如果家裡沒人幫忙,要在家看管孩子,雖然對家庭經濟造成了影響,但是這樣提高了孩子在家學習的效率。家長工作也是為了孩子,孩子能認真學習,家長才能放心。希望我的回答和建議能幫助到你,謝謝!


維子小姐姐


上網課的孩子,遊戲雖然確實讓很多家長堵心,但家長朋友們還是需要看到遊戲背後的另一個真相。

孩子在成為一名學生之前,首先是一個人,而且是一個正在成長中,心智發育還很不成熟的人。

孩子被屏幕隔離在家裡,每天盯著上課的老師,原來的學習習慣,學習感受都有變化。除非是那種特別自律的孩子,無論有沒有其他人的存在,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標去推進。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做不到的。父母需要接納這樣的事實。

按照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小學高年級起一直到高中畢業,甚至有一些心智成長慢一點的大學生,完成同一性,就會對同伴關係產生屬於年齡段生理心理成長的特殊需求。在家上網課,固定的時間和環境,家長為了讓孩子安心上課,更是努力保持家裡的安靜,很容易讓孩子們有一種被隔離在孤島上的感覺。俗話說,缺什麼,就特別渴望什麼。缺乏交流,就特別渴望交流,而遊戲是一種可以肆意交流,又不排斥陌生感的交流方式。

基於這樣的認識,對於上網課迷戀遊戲的孩子而言,可能孤獨感,被隔離感比起一般的孩子體驗更深,更敏感。家長朋友們切莫以簡單的沒收手機,打罵孩子的方式解決遊戲問題。

以前有一個青春期的孩子,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但青春期面臨一些困擾,自己無法解決,於是從遊戲裡尋找慰藉,父母發現後,沒收手機,狠狠教訓孩子一頓,幾十天后,孩子就出現幻覺,有了自傷行為。在精神科門診診斷為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療後,症狀緩解了,但孩子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後來,孩子希望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第一次諮詢就有了明顯的效果。後來,青春期分裂症治癒。

反思這個孩子的經歷。

如果能早一點尋求專業諮詢的幫助,也許就不至於發展到分裂症的程度。

如果父母沒有沒收手機,也許孩子還能掙扎著前行,一些遇見,可能發生一些頓悟或思考,就不在糾結了。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玩遊戲時,能想一想玩遊戲的孩子尋求什麼樣體驗,也許一切走向都會不同。

解決孩子的問題,莫急。父母們一定在付諸行動前,默唸:

莫急,莫急,莫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