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命運的機會到了,我卻無法靜下心來。

改變命運的機會到了,我卻無法靜下心來。

讀者提問:我現在讀本科,醫學專業,大二,但是我睡眠經常不好,負面情緒也很多,精力遠遠達不到讀醫學要求的精力,因為醫學內容龐雜,需要大量的記憶。

更重要的是,醫生我很敬佩,但卻是我自己排斥的專業,忙碌、面對大量的病人、上夜班等等,醫學的大量記憶也是我不喜歡的。

我真正的興趣是邏輯推理性強的數學,只是填高考志願時,我被周圍的聲音左右了,把醫學專業放在了第二志願,數學是第一志願。

我的大學是省內最好的大學,競爭力大,我的分數與數學專業擦肩而過,導致讀了自己排斥的醫學專業。

我還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就是開學後參加轉專業申請,要求是考高數一(醫學專業沒學,需自學)。

我的寒假時間被家務、母親的叨擾和她的負面情緒、單戀的挫敗感和幻想,佔據了大量的時間。

上學期末,我的兩門專業課申請了開學後緩考,因為吃不消,學習狀態不好,所以寒假至今,我學習的時間就是複習其中的一門專業課,自學了一點點高數一。

我們5月11日後開學,我非常希望開學後能夠通過考試成功轉專業,想問問你我怎樣才能實打實地花費時間去學數學、複習上學期未考的另一門專業課呢?

改變命運的機會到了,我卻無法靜下心來。

將軍答:

想好好複習準備考試,需要三個因素,能力X努力X心態。

能力你自己評估,既然你想試試,相信也是有這個基本能力條件的,努力這件事你有意願,現在差的就是“心態”。

心態不好的話,能力發揮不出來,也做不到百分百努力,那怎樣叫心態好呢?

一個最基本的判斷標準,就是這件事你的動機有多強。

心理學中有一條經典的“倒U曲線”,說的就是動機跟效率的關係,不是動機越強越好,而是要適中,動機適中的時候心態就是健康的。

怎麼叫適中呢?

我的理解就是,“這個目標我很想實現,但也不是非實現不可”,你也可以理解成,“非必須”,越是覺得必須,人越容易亂了方寸。

你的提問中有一句“改變命運的機會”,我能感覺到你的動機過強,甚至把專業的影響上升到“命運”這個層面,但這不是真的哦。

學醫和學數學,是兩條不同的專業路徑,想轉換路徑,轉專業是方式之一。

如果行不通,還有考研深造,還有求職時的轉換,甚至工作一段時間後再轉換都可以。

你現在把轉專業當成唯一且最後的路徑,就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狀態一定會受影響。

虛長你十幾歲,有個體會,什麼是必須的呢?只有健康的活著才是必須,其他一切都是盡力爭取就好。

也給你打個預防針吧,你現在想換專業到如此迫切的程度,其實也折射了你思維方式的一個誤區。

當一個人覺得一件事是“必須”的時候,是放大了這件事所能給自己帶來的積極改變。

那些“改變命運”的轉機即便發生,它也不能帶來百分百的積極影響,你同樣要面對著未知的風險和壓力,以及你未曾想到的“壞處”。

把全部人生希望都寄託在轉專業這件事上,就是誇大了一個因素對於生活的影響。

從現在起,建立新的自我暗示吧——“轉專業是我想要的目標,我會盡力爭取,但就算沒實現,未來我還有機會,並且我也一樣可以從現在的生活中有所收穫。”

在陡峭的命運之前,我們其實都是幼稚的孩子,命運有翻雲覆雨的手,用“改變命運”這樣的表述,的確是言過其實了。

如果真的存在“改變命運”,也絕不是轉換一個專業就實現了的。

真正的“改變命運”是——縱然目標沒能實現,我也沒有被擊倒,我也依然能快樂,依然能過得好,沒有向命運投降。#改變命運#

大將軍郭,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韓寒【ONE】人氣作者。8年心理諮詢經驗,微信公眾號“我們心裡都有病”(ID:staynormal),圖書作品《世界偏愛自愈自樂的你》正在熱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