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相對論吊翻了,還不快看看!

我在這裡所說的“相對論”並不完全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雖然在本質上是同一個道理。實際上,這是一種辯證關係論。


這個相對論吊翻了,還不快看看!

我一直堅信的真理就是,宇宙萬物都具有兩面性,其中一方面的存在(成立、正確)與否,都是相對於另一方的存在(成立、正確)與否相對而言的。
這個相對論吊翻了,還不快看看!

比如“是與非”“對與錯”“美與醜”“正與邪”“前與後”“左與右”“上與下”“合法與非法”“動盪與和平”等等,都具有相對性。要注意的是,這種相對性本身也不是絕對的,也會因為相關條件的改變而發生改變。

由此,我們可以將相對性分為兩類,像“上與下”“左與右”“前與後”這樣的相對性是客觀存在,並且不為人的意志轉移的相對性我們稱為“客觀相對性”,而如“對與錯”“是與非”“美與醜”“正與邪”這樣的相對性是人腦意識的反映,可以為人的意志所左右,這樣的相對性稱為“主觀相對性”。

而“主觀與客觀”本身就是一對矛盾統一,所以,相對性本身也不具有絕對性。

在這裡,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有限與無限”“確定與不確定”的相對性。假設有一個等邊直角三角形,我們規定兩直角邊為一個讀數有限、數值確定的長度,比如1。根據勾股定理,斜邊必為根號2,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讀數無限、數值不確定的數值。
這個相對論吊翻了,還不快看看!

這時候,我們腦海裡就會形成一個認識,認為兩直角邊的長度都是一條可以百分百確定下來的、數值有限的。

對嗎?

不對!

我們被欺騙了!

誰欺騙了我們?

我們自己欺騙了自己?

反過來,假如我們又假設斜邊的長度為標準的1,兩直角邊必定為2分之根號2。情況和第一次完全相反,有限的、確定的兩條直角邊變得無限、不確定了,而原來的斜邊反而稱為有限而確定的了。

這個相對論吊翻了,還不快看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有限與無限、確定與不確定也具有相對性。我們這個例子當中,影響這種相對性的就是人腦的意志,因為我們兩次就做出了兩個不同的規定,導致了這種相對性的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