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攻堅重拳出擊 拆違近15萬平方米-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執法人員組織工人拆除違章搭蓋。(海滄區城管局 供圖)

昨日,記者從海滄區城管局瞭解到,自今年1月新一輪“兩違”綜合治理“春季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局已經依法拆除“兩違”107宗,拆除面積14.99萬平方米。

根據海滄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海滄區城管局緊密結合房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鐵路沿線整治,人居環境提升等重點工作,全力謀劃、健全查違治違機制,凝聚起更強合力,實現對新增“兩違”快速而精準的打擊,同時穩步推進歷史遺留“兩違”的妥善處置,取得明顯成效。

在強化執法巡查的同時,海滄區城管局持續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向轄區居民廣泛宣傳違建對建築安全質量、人居環境品質的負面影響,發動大家共同參與,積極構建共管共治共享機制,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力打造更加宜居宜業的環境,切實提升轄區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 璜 通訊員 尤惠卿

關鍵詞1

快速精準

密集巡查密切追蹤 對新增違建露頭就打

東孚街道東瑤社最近正在進行徵遷,個別村民誤以為趕緊搶建可以多拿補償。有村民僱了十幾名工人,連夜搭起近兩千平方米的鐵皮棚。他們不知道的是,在密集的“兩違”治理網格巡查機制下,搶建根本是徒勞。搶建剛剛開始幾個小時就被發現,海滄區城管局馬鑾灣中隊執法隊員立即趕到現場。“建了也是白建,違建是沒辦法列入徵遷補償的,而且我們也會依法來拆除。”聽執法隊員這麼說,當事人馬上叫工人把鐵皮棚拆了。

“當事人自拆的話,拆下來的建材還能再利用,他也不至於損失太多。”海滄城管局馬鑾灣中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旦發現違建,隊員會第一時間向當事人說明相關法規、政策。一聽沒好處,有些當事人就會自拆。即便不自拆,中隊很快也會依法組織強制拆除。

從發現到制止,再到徹底拆除,僅歷時兩天,這樣“短命”的違建並非個例,一些原本還存有僥倖心理的人紛紛打消了念頭。這就是快速精準巡查執法的成效。“今年以來,我們要求各中隊在日常管控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巡查、快查快處。”海滄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尤其是全市房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開展以來,他們也將專項摸排工作與“兩違”巡查結合起來,加密巡查頻次、延伸摸排範圍,有效提升“兩違”治理的震懾力。

關鍵詞2

聯動攻堅

完善機制完美配合 啃下歷史違建“硬骨頭”

4月9日,嵩嶼城管中隊與嵩嶼街道城管辦聯合出擊,順利拿下了轄區一處大型歷史違建“硬骨頭”。此前,馬青路附近的一家駕校違法佔地,將上萬平方米的土地硬化成水泥路面,同時還違章搭建了5處房屋,用於辦公或堆放雜物。這些違建倉促建起,質量堪憂,隨意堆放的雜物也讓環境變得髒亂不堪。嵩嶼城管中隊排查出這處歷史違建並介入查處後,當事人仍不願配合,整改限期一到,聯合執法隊伍立即依法組織行動,拆除了所有違建。

多部門聯動,不止體現在拆違環節,而是貫穿查違治違的全過程。深入推進裁執分離機制,便是海滄區提升治違成效的一大“撒手鐧”。4月15日,運用裁執分離機制,嵩嶼街道一處四層框架結構的歷史遺留違建被順利拆除。當事人長期拒不配合,最終也敵不過法律、執法行動的權威。

“執法人員根據法院裁定,在多部門的協作下依法拆除‘兩違’,拆違行動有了更充分的法律依據和司法保障。”據海滄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該區已通過裁執分離順利拆除7宗歷史遺留違建,多是當事人不配合整治、不按期整改的案件。

此外,多部門協作聯動的巡查機制也得到進一步強化。今年以來,針對城中村、物業小區以及列入徵拆或重點項目建設的區域,海滄城管各個中隊進一步密切與村居網格力量的聯動,不僅有效阻止了新增違建,更將已拆除的違建列入重點巡查名單,切實鞏固整治成效。

關鍵詞3

充分發動

貼近百姓貼心服務 營造共管共治共享氛圍

“謝謝你們幫忙,我和老伴總算不用提心吊膽了。”看到家裡樓頂破損的鐵皮棚被徹底拆除,老陳鬆了一口氣,不停向執法人員表示謝意。老陳是東孚街道山邊社區下土樓新村居民,已年近八旬。3月中下旬,轄區啟動房屋安全隱患摸排時,執法人員發現老人家四樓樓頂的鐵皮棚已經破損,有倒塌的危險。

這處違建已經存在一段時間,老陳接到通知後,很是擔憂,想自拆卻不知從何下手。考慮到老人家行動不便,拆除的施工組織確實很有難度,執法人員便找來工人,幫老陳把存在安全隱患的鐵皮棚拆除,還將拆除後的現場收拾乾淨。

溫情的執法、貼心的服務,不僅感動了老陳,也讓周邊的居民豎起大拇指。贏得了群眾的理解、支持,摸排整改工作也變得更加順利。

一直以來,“兩違”治理的著眼點始終是群眾利益、轄區發展。因此,貼近百姓、貼心服務,便是海滄區新一輪“兩違”治理“春季攻堅戰”的一大特色。特別是房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啟動後,海滄區城管局第一時間要求各中隊藉助巡查摸排的契機,走進群眾中間,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服務,讓居民聽懂、弄懂違建的安全隱患,發動他們配合整改、積極舉報,參與共管共治共享,共同打造更加宜居宜業的美好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