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轉業安置編制如何選,晉升空間、工作強度和福利待遇全面比較

軍人轉業安置編制如何選,晉升空間、工作強度和福利待遇全面比較


編制,對於轉業的軍人來說非常重要。在這裡還是要全面深入地為大家作以分析,以使戰友們在面臨選擇時對此切實有清晰、客觀、準確的認識。

一、轉業安置通常所面對的編制類型

編制,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通常由各級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確定。一經確定後,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根據編制調配人員,財政部門據此撥款。

轉業安置所面臨的編制,通常有三種類型:行政編制、事業編制和企業編制,這裡面還有一個參公編制,實際上是事業編制,是事業編制中的一種特殊類型。

狹義的企業編指行政或事業單位的體制外人員,廣義的企業編制,還包含公有制企業員工。

1.行政編制

行政編制,俗稱為“公務員編制”。而公務員,是指通過國考省考軍轉等考試進入公務員隊伍,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2.事業編制

事業單位因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而設立,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事業編制為中國特色,介於行政機構和企業單位之間,具體分類區別在於其經費來源不同。

(1)參公事業

參公就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意思,工資待遇完全參照公務員管理,都是財政全額撥款。人員身份如果是參公事業,那和公務員基本沒有區別,此類人員可以調轉到行政單位轉為公務員身份或參加公務員遴選到行政崗位。

(2)工資規範事業

工資規範管理的事業單位,除了身份不是公務員,其他定職定級、福利待遇、退休保障都和公務員一樣。

(3)全額事業

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經費全部來自財政撥付,通常不開展經營業務,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多為一些公益性事業單位,如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學校等。

(4)差額事業

差額撥款事業工資就是一部分財政撥付, 一部分經營創收,一定程度上與單位的實際收益掛鉤,如醫院和部分景點等。

(5)自收自支事業

經費自理,待遇和收入與單位的收支情況密切相關,實際上與企業差不多,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設計院等。

全額、差額、自收自支編制的人員定職定級和福利待遇通常是按照自己的制度做安排。

3.企業編制

相對於軍轉來說,這裡說的企業編,特指企業員工。

我國企業主要可分為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及民營企業。

(1) 國有企業,一般指單純國有資產投資的企業,財產屬於國家,並且由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產投資所舉辦並實際控制的企業。

大致分為三類:

一是生產型, 主要是能源、鋼鐵、製造、建築等傳統支柱工業企業,如中石油和中石化等。二是服務型,這部分企業帶有公益服務性質,如國有銀行、電力、通信、鐵路、出版社等。三是科研型,即同時具備科研與生產性質的科研院所等。

按照管理級別,又可分為二類:

一是中央企業,也就是中央管理的企業,通常是國家支柱企業;二是地方國有企業,也就是由省、市所管理的國有企業。

(2)根據國家持股人持有股份的不同,決定了是獨資、控股、還是參股。如果是國家全資的企業(某些軍工、通信、政策性機構)就是國有獨資企業,如果是第一大股東(股權分散的話不一定必須佔51%)就是國有控股企業,股權比例不高的就是參股企業。

(3)民營企業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業,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制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分配的軍轉幹部不安置到民營企業,除非個人書面申請要求。

二、晉升空間上的比較

1.行政編制

名義上不封頂,發展空間最為廣闊,行政編和事業編做同樣的工作,提拔時會優先考慮行政編。但公務員(含參公事業單位人員)不能申報職稱,意味著在職期間不能進行職稱評審。

2.事業編制

(1)通常受限於單位架構,晉升天花板大多在正處級。但專業性較強的事業單位,可以評職稱走專業技術崗位,比如高級職稱大約享受副巡待遇。

(2)如果對公務員崗位有執念,可以在45歲前處級職務任中參加單位考試調任公務員崗位。當然,也可以經與單位協商一致,通過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方式達成目的。

(3)國家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企業掛職、兼職創新、參與項目合作及創辦企業。

3.企業編制

企業情況每家都有所不同,個人發展空間因企業而異。企業的前臺崗位更加偏好年輕和學習能力較強的軍轉,但入職後會面臨來自優秀年輕同事的較大的競爭壓力;中後臺崗更加偏好有實際工作經驗和能力的軍轉,晉升空間因企業因崗而異。譬如有的企業新成立黨建部門,人員較少,雖然工作量較大,但升職期望較高;企業辦公室等編制較多人員龐雜的部門則相反,工作量相對較小,晉升可能性也較小。

三、 工作及待遇情況比較

1.公務員。主要從事的是行政工作,面向對象為地區、行業等較為寬泛的“面”,接觸的社會資源很可觀,相應的職責也較多,部分公務員業務部門任務多、加班重。按級定資,各類補貼大同小異。

2.事業編制。事業編大部分都能兼顧到生活和家庭,白加黑五加二的情況比較少。有的單位加班需要提前申請,因為涉及到加班費發放的問題。學校教職工擁有寒暑假,校內各類資源豐富。事業單位除部分具有行政職能的單位(即將取消)外,幾乎都從事社會服務、生產、經營等具體事務,面向對象是更為狹窄的“點”,工作更單一,相對說來環境簡單。

事業編制收入按參公、工資規範、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的順序穩定性逐步下降,但工資待遇的靈活性逐步放寬。當然,放寬不一定更高。因為工資待遇涵蓋了獎金、住房、福利等方方面面,不能單純比賬面月收入,要和身在其位的老轉或者親友打聽才可能瞭解到實情。不是參公和工資規範、全額撥款就一定低於差額、自收自支,少數參公事業單位收入甚至高於企業。

3.企業編制。企業編制工作強度和收入由企業經營情況決定,工作量方面,一般中後臺分佈平均,每天都有工作要做,有各類定期工作安排,前臺工作工作量有一定週期性和偶發性,工作量整體較中後臺更多。收入方面,在各類崗位中穩定性最低,靈活性最高,檔次差別較大。企業中較低收入的不明顯好於公務員水平,較高收入的非常可觀,具體薪資水平不能聽信傳言,可在尊重的前提下向老轉等知情人士詢問。

事業編制面臨較大變化可能,除一些因職能劃分不清而暫不分類的單位之外,其它事業單位將劃歸為行政類、公益一類、公益二類、生產經營類四大類。

行政類事業單位:是指行政監管類和行政輔助類,以及部分行政委託類事業單位,按照政策規定,其職能劃歸機關,今後不再設立行政類事業單位,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由於基層行政機關單位數額限制較死,行政編制只減不增,本來行政編制就少,這幾年還因為機構改革和控編減編取消了不少,因而這類事業單位改革的最終去向,是基本保持不變,只是今後不再增批該類事業單位。

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指醫療衛生、教育、科研等承擔基礎性公共服務職能、沒有收費職權的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改革的去向是基本保持不變,是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影響最小的類型。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也是參公事業單位集中分佈的類型。但並非所有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都能夠參公。除鄉鎮衛生院外,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基本上都是全額供給的地方財政撥款單位。當然全額、差額是事業單位分類的另一種方式,和是否公益一類還是公益二類不能劃等號。

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是指有收費職能的公益類事業單位,其職能如果能被社會或者市場所代替,將會被推向市場,參與公平競爭,如果職能不能被社會或者市場代替,將保留職能及單位,或者剝離後部分推向市場,不能或者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其職能部分轉由其它公益類事業單位承擔。這部分事業單位主要是差額或者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集中的類型。其人員編制,該取消的取消,該改制的改制,但對於正式職工來講,不會簡單推向社會,一般都會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隨職能調整到新的單位,年齡或者工齡符合條件的,可提前由社保部門接管。

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是指由國家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性活動的事業單位,這類單位全面改製為企業,推向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這類事業單位的人員,在改革過程中,除部分管理人員因身份問題,會調整到其它事業單位任職外,其他人員會隨單位改革全面推向市場。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多使用自收自支類事業編制,對於自收自支類編制,有兩種理解,一種是正規的事業編制分類,報上級機構編制部門備案,這類從2014年開始要求全部核減,用其它事業編制置換,一些省份已經完全取消。

新一輪機構改革過程中,事業單位職能合併到行政單位的,由於基層行政編制緊缺,大部分還是會保留事業編制及事業身份不變。一種是臨時性質,在改革過程和緩衝期內想辦法解決,國家規定,機構改革中出現的臨時性超編和混編現象,允許存在3年的緩衝期,主要利用自然減員予以解決。另一種是安置到機關下屬事業單位,繼續使用事業編制,保留事業身份,具體看各地實際情況而定。


軍人轉業安置編制如何選,晉升空間、工作強度和福利待遇全面比較

(世紀真榮專注于軍隊文職培訓,軍轉安置考試培訓,有質量有口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