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悍將中的倖存者,為何不敵建文年間的後起之秀

導語:在歷代王朝建立的初期,新登基的皇帝與開國功臣的關係總處於一種膠著狀態。

開國皇帝領導開國功臣平定天下,共分土地與財富。可是新興王朝剛剛建立,一切還有很大的改觀與轉變,所以開國功臣往往成為了開國皇帝所猜忌的對象。

在漢朝,劉邦對其輔佐者的殘忍殺害,到宋朝,趙匡胤的高情商演繹了"杯酒釋兵權"的美談。這種歷史的慣性,同樣發生在了明初,朱元璋的身上。因為朱元璋本為草莽之徒,所用也皆為草莽之輩。不過在軍事戰場中,正是這群草莽,平定了天下的戰亂。朱元璋的故鄉濠州,甚至被稱為"將軍鄉"。

明初悍將中的倖存者,為何不敵建文年間的後起之秀

明朝軍隊

到了朱元璋晚年,為了保證自己的江山社稷依然姓朱,其對開國功臣非常憂慮。朱元璋擔心自己年輕的孫子難以控制天下大局,開國功臣及其連署人員共幾十萬人死於朱元璋的猜忌與屠戮中。在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位之前,隨朱元璋建功立業的功臣悉數被殺。但是,有一位不像是悍將的悍將,倖存了下來。作為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底牌,耿炳文有著常人所不及的優點與堅守。很快,他將在戰場上,證明朱元璋的選擇。

一、明初悍將中的倖存者

"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在謀取事物的道路中,只憑借自身的能力,是難以完成預期目標的。為了完成一些特殊的目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工具。如跑的快的兔子,需要獵狗來追捕;飛的高的鳥,需要好的弓箭來射殺;與政權相鬥爭,需要智慧聰明的謀臣。不過沒有特殊的目標,那麼特殊的工具將會被閒置,成為歷史中的一抹雲煙。

明初悍將中的倖存者,為何不敵建文年間的後起之秀

明朝軍隊

相關的道理,很有"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發展規律。所以開國之初,新皇帝與開國功臣的關係,由朋友,很快轉為了政治的爭奪者。朱元璋本是一個開明的君主,但是在政治統治權上,其的形象不亞於野獸。在他張開獠牙後,幾十萬人失去了生命,不過只有耿炳文,成為了朱元璋的選擇。

1、善於防守

明初的悍將,比比皆是,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等人都是當時一流的將領。正是因為這些悍將的支持,朱元璋才得以平定大江南北,登上了九五至尊的皇帝之位。在總結這些悍將的能力之後,就會發現他們都是富有強大進攻力的領導者。他們所率領的騎兵,成為了江南地區屬一屬二的軍隊。

明初悍將中的倖存者,為何不敵建文年間的後起之秀

耿炳文像

耿炳文與當時一流悍將最大的區別,就是善於防守。"長興為士誠必爭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眾,大小數十戰,戰無不勝,士誠迄不得逞。"在戰略重鎮長興,耿炳文以驚人的能力苦守了十年,這無疑是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在數十次戰鬥中,耿炳文都憑藉其富有遠謀的智慧,戰勝了來犯之敵,打破了敵人的軍事幻想。

2、軍事政治中的遠慮

耿炳文的長期駐守,善於防守,與當時一群善於進攻與突防的將領相比,功勞並不那麼顯著。所以在之後的政治風波中,耿炳文獲得了長久發展的政治資本。因為一個新興國家,在建立之初,最需要的便是安靜。

明初悍將中的倖存者,為何不敵建文年間的後起之秀

古代城池

在數位善於進攻的悍將中,一位選擇造反都會掀起新興帝國不小的波瀾。朱元璋思治心切,再加上各位悍將粗鄙不堪,違法亂紀,很快,朱元璋將屠刀伸向了自己手下的功臣。到了洪武末年,所存者僅郭英與耿炳文。

二、朱棣反叛的第一位對手

其實朱元璋本是一位善良的君主,在處置臣子的過程中,一直以寬宏的態度,來面對一切。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其喜愛的繼承者太子朱標,不幸逝世,這讓朱元璋擔心起了帝國的繼承。在幾經思索後,懷著對太子朱標無限的思念,朱元璋將太子之位交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朱允炆,即後來的建文皇帝。在明史中,建文年號只有四年,算是一個很短的年號,但是促使這個年號快速終結的,並不是朱允炆的早逝,而是其叔叔朱棣的反叛。在朱允炆繼承皇位之前,就已經開始懷疑各位叔叔對其的虎視。朱元璋屠殺了大量功臣,卻沒有想到是自己的兒子奪走了自己孫子的皇位。當朱棣起兵反叛,朱元璋選擇的耿炳文,就成為了朱棣的第一位對手。

1、三角防線

耿炳文善於防守,是因為當時的形勢所迫。因為當時的朱元璋,並沒有過多的實力,來應對來自張士誠方面的軍事壓力,只能消極防守。好在耿炳文在軍事戰鬥中,最善於防守,鞏固了戰爭的發展形勢,有利於朱元璋勢力的發展。當其在建文年間,被任命為三十萬軍隊的主帥時,耿炳文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去發起進攻了。

明初悍將中的倖存者,為何不敵建文年間的後起之秀

古代城防戰鬥

作為一員老將,耿炳文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所以在指揮軍隊進攻的過程中,也展示了其深厚的軍事素養。徐凱駐守河間、潘忠駐守莫州、楊松駐守雄縣,"都督徐凱軍河間,潘忠、楊松駐鄚州,先鋒九千人駐雄縣。"從地圖上看去,宛若一個三角。在軍事上看,具有進可攻退可守的作用。使從北平湧來的叛軍,一上來就面對著一個難以攻克的軍事部署。

2、兵法勝於戰略

雖然耿炳文的戰略部署非常強勢,優勢佔盡,不給朱棣的叛軍留有餘地。可是朱棣作為一位兵法的集大成者,耿炳文的軍事戰略部署,在細微的觀察中,成為了一面紙老虎。三方守軍互為犄角之勢,一方有難,兩方支援,但是隻要消滅兩方,這種戰略部署就會崩潰。

明初悍將中的倖存者,為何不敵建文年間的後起之秀

明朝軍隊

由此,朱棣趁中秋之夜,突入雄縣,莫州軍隊聽聞立即來援,結果中伏。最後,駐守雄縣的楊松與駐守莫州的潘忠,都成為了朱棣的手下敗將,"忠、松俱被執,不屈死。"耿炳文對朱棣的第一次試探性進攻,以失敗告終。

三、真定戰場上的失利

朱棣雖然一上來就取得了勝利,但是隻是一次小勝利。因為部署於三縣的軍隊,總數只有九千人。而據史料記載,耿炳文還有一支人數眾多的軍隊,"兵號三十萬,至者惟十三萬。"在戰爭的角逐中,人數雖然不能有絕對優勢,但是卻是最有影響力的數字。所以耿炳文與朱棣的較量,還在繼續。

1、朱棣的謀略

朱元璋與朱允炆最大的不同,就是朱棣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朱允炆唯唯諾諾,一位憨厚老實的君主。而朱元璋在生活之中,卻是一個狡猾的"

社會青年"。在戰場上,如果只是兩方的直接交戰,那麼朱棣必定會成為歷史的失敗者,因為朱棣的軍隊人數,遠不如朱允炆的多。也正是因為朱棣的不按常理,使其處處逢緣,戰勝了原本強大的朱允炆。

明初悍將中的倖存者,為何不敵建文年間的後起之秀

《大明風華》中的朱棣形象

耿炳文一直想用人數優勢,來打擊朱棣的軍隊,可是朱棣也正希望與耿炳文進行一場決戰,來徹底擊敗耿炳文。

兩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集結軍隊,等待時機。當耿炳文的大部隊在真定集合,朱棣運用戰術再一次擊敗了耿炳文。因為朱棣軍隊的聲東擊西、奇謀果敢,使耿炳文吃盡苦頭。

2、耿炳文的特長重現

在耿炳文與朱棣作戰的過程中,真定戰鬥失利之前,耿炳文都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來輕視朱棣的草莽之徒。可是在與朱棣的對抗過程中,耿炳文在真定失利之後,才意識到朱棣的軍隊是一支虎狼之師。在主動進攻中,耿炳文沒有佔到絲毫的便宜。在之後的戰略思索中,耿炳文想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明初悍將中的倖存者,為何不敵建文年間的後起之秀

明朝將軍

真定戰場的失利,使耿炳文放棄主動出擊的想法,而是轉攻為守,以此牽制朱棣軍隊。從長遠戰略上來講,朱棣的軍隊是經不起消耗的,因為朱棣是一支反叛的軍隊。而耿炳文的背後,是朱允炆與明朝朝廷的支持,在戰略資源之中,朱棣遠不及耿炳文。

四、軍事與政治的側重

從長遠的軍事格局上來看,耿炳文只要堅守真定,牽制朱棣,那麼朱允炆將不戰而勝。可是在當時朱允炆控制的朝廷中,其謀臣卻一直急於求成,想要一舉消滅朱棣的反叛軍隊。因為當時的明廷,以政治上的權威為主要考慮對象。

明初悍將中的倖存者,為何不敵建文年間的後起之秀

故宮

所以,耿炳文在軍事謀略上,再次輸給了變幻莫測的政治思想。耿炳文堅守真定的軍事戰略,隨著一紙任命狀,化為了泡影。或許耿炳文善於堅守,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其敢於秉持心中的理念。可是這種理念不會變通,最終成為了一種失敗。

結語:在耿炳文與朱棣的較量中,耿炳文無疑是明初悍將的倖存者,而朱棣卻是一位後起之秀。在歷史的發展中,悍將中的倖存者,最終輸給了後起之秀。耿炳文一生的英名,只停留於明朝建立之前的十年堅守。

"炳文懼,自殺。"在史書之中,耿炳文的死亡只有五個字,卻終結了明初最後一位悍將的歷史。在幾百年後的幾天,他們的歷史與經過,成為了史料中的一抹色彩。其實耿炳文本可以成就一抹亮色,但是他的理念堅守,不善變通,卻成為了稀釋劑。

參考文獻:

《明史》

《中國史綱要》

《明史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