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京沈对口合作再添26个新项目

4月17日,在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镇的一处现场,由北京盛昌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盛昌”)投资的生物质能源供暖项目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今年项目建成后,将为沈北新区24个小区、近40000户居民的冬季供暖提供服务。

该企业负责人傅玉清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在北京来沈挂职干部的协调下,帮助企业解决了投资立项、节能资金扶持的问题,企业切实感觉到“在沈阳发展更有底气了”。北京盛昌决定,围绕沈北新区小区供热建设二期扩容工程,追加投资3000余万元。

今年以来,像北京盛昌这样看好沈阳发展机遇的北京企业有不少,他们在“京沈对口合作”大发展的背景下,与沈阳企业、行业不断形成“大合作”,扩大企业在沈发展的“朋友圈”,一系列围绕新业态、新领域的京沈投资项目落地。

截至目前,沈阳市已推进落实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北京艺创阀门东北总部基地等278个京沈对口合作项目,累计实际完成投资200亿元。

今年一季度,沈阳又实现引进北京特斯联新科技智能产业生态园项目、大唐5G产业学院、中化环境科学园等新签约项目26个。同时,沈阳哥瑞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和平)、沈阳·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项目(铁西)等35个项目开工建设,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项目已挂牌运营。

京沈对口大合作“全面开花”,其背后的小对接也是“源源不断”。

疫情期间,京沈两地产业界、企业间线上交流频繁。4月16日,在沈阳双创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 “京沈合作(北京)离岸创新中心”线上平台,一场围绕京沈两地项目对接的路演活动火热举行。企业负责人刘娜说,疫情期间,平台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为京沈两地企业积极寻求项目合作、进行资源对接,已促成围绕科技服务、产业成果对接等在内的“小对接”几十项。

市对口合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创新京沈两地合作对接方式,沈阳市还创新谋划了无接触式对口合作工作模式,通过“视频会商”“线上人才招聘”“大数据人岗批配精准推送”“云招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VR虚拟现实技术”“电子数字签名”等实现京沈两地同频共振,不断提升对口合作广度与深度。

2020年,沈阳市将继续为京沈两地产业合作“朋友圈”交流搭好平台,依托北京市的科技、创新、高端装备制造、金融等优势,以抓好铁西区沈阳·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浑南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项目为重点,力争实现全年京沈对口合作项目达320个。(记者 黄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