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企業家的AB面:從負債5000元到非法吸存433億

明星企業家的AB面:從負債5000元到非法吸存433億

圖片來源網絡

“中期思考我們是展望到2020年。中央提出小康社會不是2020年嗎?我們也做到2020年,2020年我們企業要做到資產、產值雙百億。”超越集團實際控制人楊清河在2008年一場面向高校學生的演講中說道。

2019年,也就是楊清河設想的企業資產、產值雙百億的前一年,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楊清河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犯騙取貸款罪,判處有期徒刑14年,並處罰金80萬元。法院最終認定的涉案金額達到433億元,涉及超過5萬名群眾。

公開資料顯示,楊清河出身安陽農村,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家境貧寒。9歲那年,他的父親因病去世,留下楊清河兄弟姊妹6人及2000元的外債。

但高考那年,楊清河因過度疲勞、營養不良,患上嚴重的眼疾,幾近失明。花2000多元看了半年病,也沒有恢復,被迫退學。1984年春節,家人為他謀求出路,建議他去當算命先生。“這個想法真的(對我)打擊很大,想尋短見,我吃過20多片安眠藥,後來不知道怎麼著醒來了。”他在演講中表示。

楊清河表示,自己是“帶著5000元負資產”走入社會的。退學後為謀生路,他想到“拜師學藝”,找到了計劃年代被稱為投機倒把分子的一位姑父。“我當時也很窮,買了兩瓶罐頭,買了袋點心,跑到我姑父家,讓我姑父給我講講,到底江湖上都有什麼事,應該怎麼做……他告訴了我很多闖蕩江湖的經驗,比如說上了火車、汽車,睡覺應該怎麼睡?頭是朝裡,還是朝外,臉是朝那個方向。”

相關判決中,有超越集團員工證言稱,1988年楊清河在安陽註冊成立了讀去讀來讀書社。讀書社一開始主要是向群眾提供借閱圖書,每名借書的群眾向讀書社交30元的押金,辦理一張借書證。一年期限後,讀書社將其中15元押金退還,另外15元讀書社收取作為折舊費。1997年前後,楊清河開始利用讀書社向辦理讀書證的群眾吸收資金。開始給的利息是年息10%左右,後來逐漸提高。

讀書社的模式確立後,楊清河逐漸設立多家公司,組建超越集團,吸收資金的範圍逐漸擴大,利息也水漲船高。在這個過程中,楊清河本人的形象也存在著矛盾性。前期資金充裕時,他熱心公益;後期資金鍊逐漸斷裂,他展現出了狡猾的一面。

2010年,超越集團通過超越助學金,向上海交大、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和河南大學等高校學生捐款。當年,超越集團還向河南省文化教育事業捐款數千萬元,捐款對象包括河南省圖書館、河南省京劇院和河南省話劇院等多個單位。超越集團還曾對河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河南省文化廳等單位捐款。

相關判決載明,超越集團出現兌付危機後的2014年,楊清河牽頭成立了自救解困指揮部。後來楊清河想出了以白酒抵集資款的辦法——低價購進白酒,讓集資群眾以“80%集資票據加20%現金”的比例,按高價兌換白酒。相關人員證詞稱,自救行動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四次購入白酒,共花費成本25萬元,兌付了集資群眾約120萬元的集資票據,收取現金大約32萬元。判決中稱其“利用了集資群眾急於挽回損失的想法”。

“我不贊成大家都做企業家……因為我切身的經歷告訴我,太苦了。苦到什麼程度呢?苦到天天覺得,自己乾的事,不是人乾的……同時,我贊成大家都做企業家,我們的社會呼喚企業家人才,我們的經濟發展需要企業家。”在演講的最後,楊清河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文章來源:華夏調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