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被搞得千瘡百孔,是魏忠賢把持朝政才被莊烈帝朱由檢下令剷除嗎?

鐵男春秋


歷史有歷史的邏輯,只要將王朝治理得亂象橫生的朝代,主政之人必有欠缺,不是擅權亂政,就是治理能力低,一般來說一個朝代到了未期,主政者兩種缺陷都會兼而有之。從歷史資料上看,魏忠賢雖然主政於明朝後期,擅權霸道,但行政能力還是有所體現,其服務的朱由校雖然喜好木工不愛政務,但天下還算穩定,這完全有賴於魏忠賢的理政能力,魏忠賢只因太過排除異己而擁權自重,加上太監特殊身份,受人攻擊那是自然之事,魏忠賢這種人主政,社會政治生態絕對糟糕,官場必然黑暗,但治國成效不定會太差,如果時間不長,絕不至於導致亡國。凡亡國者必是既無理政能力,又好擅權嗜殺,按現代講法是施策不準,又刻薄寡恩,崇楨就有這種亡國者性格特徵,其主政長達十八年,十八年完全可以振興一個王朝,也可以摧毀一個王朝,崇楨雖然治政勤謹,但是殘暴多疑,剛愎自用,濫施淫威,致使治下的明朝江河日下,動亂四起,亡國責任是無論如何也推託不掉的。崇楨後期在無人甘願為其賣命的情況下,想起了當年魏忠賢的好處,給予昭雪平反,這一方面說明魏忠賢的治國能力確有一招,更是說明崇楨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政權的弊症所在,尋找不到自己失敗的原因,這種人治國越是勤奮,國家就越遭殃,比起只當甩手掌櫃的嘉靖皇帝更要命。


千山禾秀


一、朱由檢剷除魏忠賢的理由

魏忠賢在熹宗朱由校時期就開始進入大明王朝的權利中心,成為司禮秉筆太監兼提督,同時監管東廠,權傾天下。他一邊排斥異己,廣結黨羽,收羅“五虎”、“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一批親信,被稱為“九千歲”;一邊深得熹宗朱由校信任,把持後宮,甚至左右了熹宗的皇后、貴人都遭到迫害。

正是魏忠賢的胡作非為,讓熹宗朱由校的沒有子嗣。熹宗裕妃張氏為客氏所妒,以有孕之身被禁閉,最後絕飲食而死。熹宗病死後,由其弟信王朱由檢即位。面對改換皇帝,魏忠賢想著的是繼續控制新任皇帝,為此他就向崇禎皇帝朱由檢進獻了四個美女,帶有香丸一粒,名“迷魂香”,企圖讓剛登基的皇帝沉迷在女色之中。

面對魏忠賢的不斷試探,崇禎皇帝選擇不動聲色,直到最後魏忠賢放下警惕心後,才抓住機會免去司禮監和東廠的職務,發配鳳陽守祖陵。跟著就是大力剷除魏忠賢在朝中的黨羽。

二、大明王朝的衰落

大明王朝的衰落是從明神宗朱翊鈞時期就開始的,從萬曆十四年開始,神宗朱翊鈞開始沉湎於酒色之中,身體虛弱,每況愈下,幾乎很少上朝。

神宗朱翊鈞之後,到崇禎皇帝朱由檢,還經歷了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兩任皇帝。

三、大明王朝宦官掌權的開始

明朝開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吸取以往歷朝歷代宦官禍國的教訓,對宦官作了種種限制,譬如規定不許宦官識字,不許兼任外臣,任職不許超過四品,並在宮門外立一鐵牌,上書“內臣(宦官)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然而,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明成祖朱棣就發動了靖難之役,期間宦官就起了很大作用。因而從朱棣時期開始對宦官有所重用,出現了航海家鄭和。之後,明朝繼任皇帝隨著懈怠朝政,不得不對宦官進行倚重,讓宦官識字,參與朝政。

明朝真正的宦官專權是在明英宗時期,出現宦官王振專權的局面。


安定郡小書生


大朋朝的衰亡固然有魏忠賢這樣的奸臣把持朝綱有關,但主要是整個朝廷從上至下大小官員貪汙腐敗造成民不聊生,這樣才動搖了大明王朝統治的根基,弄得整個朝廷千瘡百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