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被搞得千疮百孔,是魏忠贤把持朝政才被庄烈帝朱由检下令铲除吗?

铁男春秋


历史有历史的逻辑,只要将王朝治理得乱象横生的朝代,主政之人必有欠缺,不是擅权乱政,就是治理能力低,一般来说一个朝代到了未期,主政者两种缺陷都会兼而有之。从历史资料上看,魏忠贤虽然主政于明朝后期,擅权霸道,但行政能力还是有所体现,其服务的朱由校虽然喜好木工不爱政务,但天下还算稳定,这完全有赖于魏忠贤的理政能力,魏忠贤只因太过排除异己而拥权自重,加上太监特殊身份,受人攻击那是自然之事,魏忠贤这种人主政,社会政治生态绝对糟糕,官场必然黑暗,但治国成效不定会太差,如果时间不长,绝不至于导致亡国。凡亡国者必是既无理政能力,又好擅权嗜杀,按现代讲法是施策不准,又刻薄寡恩,崇桢就有这种亡国者性格特征,其主政长达十八年,十八年完全可以振兴一个王朝,也可以摧毁一个王朝,崇桢虽然治政勤谨,但是残暴多疑,刚愎自用,滥施淫威,致使治下的明朝江河日下,动乱四起,亡国责任是无论如何也推托不掉的。崇桢后期在无人甘愿为其卖命的情况下,想起了当年魏忠贤的好处,给予昭雪平反,这一方面说明魏忠贤的治国能力确有一招,更是说明崇桢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政权的弊症所在,寻找不到自己失败的原因,这种人治国越是勤奋,国家就越遭殃,比起只当甩手掌柜的嘉靖皇帝更要命。


千山禾秀


一、朱由检铲除魏忠贤的理由

魏忠贤在熹宗朱由校时期就开始进入大明王朝的权利中心,成为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同时监管东厂,权倾天下。他一边排斥异己,广结党羽,收罗“五虎”、“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一批亲信,被称为“九千岁”;一边深得熹宗朱由校信任,把持后宫,甚至左右了熹宗的皇后、贵人都遭到迫害。

正是魏忠贤的胡作非为,让熹宗朱由校的没有子嗣。熹宗裕妃张氏为客氏所妒,以有孕之身被禁闭,最后绝饮食而死。熹宗病死后,由其弟信王朱由检即位。面对改换皇帝,魏忠贤想着的是继续控制新任皇帝,为此他就向崇祯皇帝朱由检进献了四个美女,带有香丸一粒,名“迷魂香”,企图让刚登基的皇帝沉迷在女色之中。

面对魏忠贤的不断试探,崇祯皇帝选择不动声色,直到最后魏忠贤放下警惕心后,才抓住机会免去司礼监和东厂的职务,发配凤阳守祖陵。跟着就是大力铲除魏忠贤在朝中的党羽。

二、大明王朝的衰落

大明王朝的衰落是从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就开始的,从万历十四年开始,神宗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身体虚弱,每况愈下,几乎很少上朝。

神宗朱翊钧之后,到崇祯皇帝朱由检,还经历了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两任皇帝。

三、大明王朝宦官掌权的开始

明朝开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吸取以往历朝历代宦官祸国的教训,对宦官作了种种限制,譬如规定不许宦官识字,不许兼任外臣,任职不许超过四品,并在宫门外立一铁牌,上书“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然而,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明成祖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期间宦官就起了很大作用。因而从朱棣时期开始对宦官有所重用,出现了航海家郑和。之后,明朝继任皇帝随着懈怠朝政,不得不对宦官进行倚重,让宦官识字,参与朝政。

明朝真正的宦官专权是在明英宗时期,出现宦官王振专权的局面。


安定郡小书生


大朋朝的衰亡固然有魏忠贤这样的奸臣把持朝纲有关,但主要是整个朝廷从上至下大小官员贪污腐败造成民不聊生,这样才动摇了大明王朝统治的根基,弄得整个朝廷千疮百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