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大變革:低成本好片固然好,品牌IP將接管主戰場

一直關注影視的投資人能發現,今年的網大製作成本開始增加,從一開始幾十萬到200萬左右,現在好幾部籌備上線的網大已經超過千萬量級。

網大變革:低成本好片固然好,品牌IP將接管主戰場

(圖片來源:DoNews)

部分投資人開始擔憂,高投資意味著風險更大,所以投資的時候還是比較傾向小成本電影的“保本”概念。但今年從成績上來看,雖然還沒有出現像《大蛇》5000萬分賬的爆款出現,但分賬超過1000萬的網大也約有40部,成績甚至遠超院線。


1、高成本並沒有那麼可怕

從網大整體成績趨勢來看,去年能回本的網大作品約為50%,比今年的概率要大很多。但是這是一種很片面的對比,小成本的爆款作品在將來會變成極小概率事件,今後更多要以關注作品質量為主,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趨勢。

網大變革:低成本好片固然好,品牌IP將接管主戰場

1、題材的數量減少,過審的質量變苛刻

2018年共產出2500多部網大作品,今年受到題材及審核的新規,2019年第一季度網大拍攝減少了近70%,很多隨便入場分一杯羹的小劇組已經玩不動了。不過好消息是頭部公司後程都開始發力,產出了類似《毛驢上樹》、《大地震》等高質量作品。

2、院線團隊湧入網大圈

有著非常成熟製作經驗的萬達、完美、慈文等頭部影視公司都開始往網大進軍,6月份的《鬼吹燈之巫峽棺山》就是由新片場、完美文化、萬達影視和聖世互娛聯合出品的,32小時分賬票房突破450萬,目前已經突破3000萬。華策影視也聲明會通過網大投入業務,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在5月出品了《鎮妖提刑司》,網大圈開始入駐大批高端玩家。

網大變革:低成本好片固然好,品牌IP將接管主戰場

幾百萬對這些企業來說,也不算多。更重要的是,這個圈子人變多了,更多人就願意投資,想做電影的人就有條件去做的更好。

3、規則改變之後的硬性趨勢

在新規發佈之後,愛奇藝發佈了“新中國成立70週年特別企劃”片單,還聯合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推出了“新時代現實主義創投及臺網院線聯盟”計劃;優酷聯合頭部公司打造”錦繡計劃“,旨在助力網絡電影精品化;騰訊視頻則在6月11日宣佈將網絡電影升級為自制電影,確保旗下出品大電影質量上得到保障。

隨著變革和頭部影視公司的強勢入局,如今很多電影開始嘗試院線、網絡同步上線的模式。對網大利好的是,這些電影網絡分賬均高於院線票房。


2、大成本電影錢花在哪兒了

精品化電影是不是等於必須要花錢呢?我們可以先看看小成本電影在哪裡省錢。

1、場景:

大場景租金很貴,更別說像《倩女幽魂》自己做一個超大的室內攝影棚。所以小成本電影基本上沒幾個場景,儘量都用現實生活裡場景。

結論:只有兩三個場景很限制編劇的發揮,整個作品和故事的展開性就受了極大限制

2、演員:

演員的錢確實也是個大頭,大腕兒會給製作組帶來很多額外消費。但每個戲怎麼都需要有撐場的老戲骨和男女主角。

結論:這個錢可以省一部分,但是流量時代演員帶來的關注度很高,真正實力派也不會便宜到哪去

3、服裝器材:

小成本電影基本上都不訂製服裝,器材也讓專業人員自己攜帶。

結論:器材的落後和不合拍會影響拍攝效果,代入感會很差,想要表達人物的個性也會很難。

4、宣發:

結論:宣發不多說,在網絡時代宣發很重要,都通過口碑讓朋友圈刷屏也不現實。

5、拍攝週期:

大家都知道,網大一般拍攝就一週左右,拍的快來錢也快。

結論:很考驗製片團隊的能力,六七天能拍出完美的電影也不現實。這種大多都通過後期特效來填坑。

從以上分析來看,真正要做能賺錢的精品電影,還是需要投入的。現在賣錢已經不是靠著大家剛接觸網大那股新鮮勁兒了。


3、品牌IP會越來越顯眼

從《靈魂擺渡》開始,網大出現了很多經典的IP系列電影,比如《鬼吹燈》、《狄仁傑》、《魔國志》等,包括最近出現的《少林降魔》,網大企業都開始花重金買各種版權打造自己的IP品牌,錢還得花在刀刃上,誰都不捨得砸自己家招牌,註定品牌IP的成本不會少。

網大變革:低成本好片固然好,品牌IP將接管主戰場

是不是好電影,觀眾都能感受到,不能只靠題材和標題來吸引觀眾了。在網大走向內容精品化的正軌時,品牌IP電影的目標都是破圈。相信不久後,會有一部作品讓朋友圈刷屏感慨:“網大比院線電影好看太多了”

最後,烯易在關注內容的同時,也會關注成本。當然,還有更多細節,為投資人帶來更多收益,烯易值得您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