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的學習,犧牲全家人的幸福是否值得?

小麥媽媽


這個問題講到的情況,確實是當前存在的實際國情,也是教育的現狀,

普及教育正在有邊緣化的危險,有向高價貴族教育演化的趨勢。


我的一位同學的大哥,考上的中科院所的博士生,去北京上學,說他老爸、老媽最近鬧心了,這讀博士一把就把老爸、老媽的積蓄整光了。那些沒有犧牲掉全家幸福的家庭,是收入相對比較高的家庭了,這些家庭投在教育上的錢只會比你多,不會比你少。對這個問題,說一下有意義的具體看法吧。

值不值得,看你如何看待

首先是值不值得的問題,教育就算是一種投資吧,錢這個東西,要麼你像葛朗臺一樣,都攢著,一分也別花。要麼就是花掉,消費掉,錢不是花到這裡,就是花到那裡。如果是這種思路,那麼把錢都花在教育投資上,是最有價值的。為什麼這樣說?原因很好理解,教育是利國利民的,同時也是利孩子的。與其花在那些吃喝玩上,投資到教育上最有意義。從長遠來講,對孩子的教育投資,潛在的回報是最大的,將來孩子成為個企業高管啥的,一年收入投資就回來了。

家長難受的一點,就是投資回報不到自己身上,孩子不就是你生命的延續嗎?投資給孩子,回報到孩子身上與自己沒有什麼區別。

量力而行,即使借錢也要量力

教育孩子吃苦受累是必須的,不論你是有錢沒錢都一樣,本身就是父母的責任,子不教,父之過。既然生了孩子,就應該要教育孩子,如果想逃避這種責任,在要孩子的時候,就要考慮好這個問題,免的以後後悔。教育的投入,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經濟條件,要量力而行。教育是個持續性的投入,一次搞的傾家蕩產了,以後如何維繫教育的繼續投入?即使是臨時經濟緊張,需要借錢,也不要超過家庭的承受能力。教育投入是想要增值的一種投入,而不是賠的無法生活,畢竟孩子在沒有自立前都得靠父母。


經濟一般的,減少不必要的投入

優秀的孩子,除了學習好,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都令家長羨慕,不過要培養這些業餘愛好,是非常花錢的。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就羨慕一下就行了,完全沒有必要去攀比,只要把成績搞好了就可以了。花大價錢去滿足一下家長的虛榮心,沒多大意義

。孩子沒有這些業餘愛好,完全不會影響到將來的生活。如果真是要培養業餘愛好,還有很多不花多少錢的愛好可以培養,體育鍛煉,跑跑步就不需要花錢。

結束語

教育投資是讓全家人更幸福,而不是相反!


龍爪手聊教育


為什麼要犧牲一個為一個?不犧牲最好。量入而出,吃飯穿衣量家當,不攀比,過自己的生活。好高務遠,害人不淺。


南北零度線


大家好,我是九思堂筆記,

你的問題是:為了孩子的學習,犧牲全家人的幸福是否值得?

對此,我有些看法,供大家商榷。

1、為什麼是“犧牲全家人的幸福”呢?

我想,有這樣想法或感嘆的朋友,肯定是為了孩子的學習,使出來了全部力量,提供了自己所能付出的時間、精力、錢財,為孩子創造一切有利於學習的條件和環境,滿足孩子的所有生活所需。

犧牲或忘卻屬於了自己的東西,比如時間、快樂;犧牲或放棄了本該全家人分享的東西,比如物質生活。

2、沒有人強迫、也沒有必要“犧牲全家人的幸福”。

為孩子所做的一切,並沒有誰強迫、強加給你,完全是家長自己的選擇和情願。

很多家長會說:現在社會上、各家各戶都這樣。

要我說,更多的是家長盲從、攀比、望子成龍的主管思想主導,似乎認為,為孩子犧牲時間、精力、金錢,孩子就能取得好成績;似乎犧牲全家的幸福,就能換來孩子的美好未來。大錯特錯了。

殊不知,孩子學習好壞可能與物質條件有點關聯。但本源在於孩子能不能有吃苦耐勞精神,能不能集中精力、勤奮讀書,有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我獨自管孩子上學六年,上最好的小學,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盡最大可能好,呵護備至,恐怕委屈了孩子。現在想想,對孩子沒有丁點好處,學習該是啥樣還是啥樣。反倒使孩子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最嚴重的就是,等、靠、要。

3、對孩子付出太多,孩子會有負擔;家長也要獲取自己的幸福感。

為孩子付出過多,甚至一切都不讓孩子動手,會導致孩子懶惰、依賴嚴重,缺乏主見,失去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人格。

為孩子付出過多,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有些孩子會有“將來怎麼還”的想法,會產生心理負擔,嚴重的會有負罪感。

所以,要是自己的情況,適度付出,重點放在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上;物質條件適當滿足,不要有求必應,這不是愛孩子,是嬌慣甚至嬌縱。

同時,把適當的時間精力金錢,家長用到自己身上,改善自己的形象、做自己該做的事、“追逐自己的追逐”,保持相對獨立的人格。這樣,自己獲得一定的幸福感,孩子看著也會高興,也給孩子言傳身教的樹立了榜樣。

4、對孩子的付出,最好不要叫做“犧牲”。

我們作為家長、監護人,對孩子所做的種種努力和付出,為孩子創造舒適的條件和物質生活,是責任,是關愛,是應當做的。最好別叫做“犧牲”,總有被迫、不情願、委屈的味道。如果再對孩子這樣講,那就更不應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