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葡萄串起“脫貧夢”

渦陽縣丹城鎮白果村的葡萄農場內,果農們正在給大棚葡萄修剪定梢。時下正是葡萄發須旺長的季節,為保證園內50畝葡萄的產量和質量,果農們忙著給大棚葡萄修剪定梢,去掉過多發育梢和弱梢,節省葡萄樹營養,提高坐果率。

  這些果農多是村裡的貧困戶,在這座葡萄大棚內,他們通過流轉土地、勞動、貸款“入股”,漸漸擺脫貧困。

  葡萄棚春季到來剪枝忙

  大棚內,73歲的村民張正廣和大家一起忙著給葡萄樹剪枝、抹芽,給葡萄樹追肥追水,幹得不亦樂乎。葡萄農場負責人張俊龍穿行在各個大棚間,觀察葡萄長勢,指導工人剪枝。

  張俊龍指著旁邊的葡萄樹說:“這些都是我新引進的精品葡萄樹,有小辣椒、戀人心、白玫瑰、超級女皇等22個品種,與普通的葡萄比,無論長相還是味道都不一樣,很特別,所以也很受歡迎。”

  他告訴記者,他的葡萄農場共種植了50畝葡萄,平均每畝產量在2400斤至3000斤之間。與其他農場不同,他不做批發,只做零售。“到收成的時候,我就找工人在地頭賣,根本就不夠賣。”張俊龍說,每到收成時,很多人慕名而來購買,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農場的葡萄還供觀光和採摘。

  兄弟倆返鄉創業種葡萄

  張俊龍今年35歲,他告訴記者,因父親去世得早,家裡兄弟多,貧困讓一家人想富卻沒有辦法。早早地,他和弟弟張俊虎便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

  兄弟倆在外看到別人種植葡萄做得風生水起,便決定學習種植葡萄技術。2011年,兄弟倆返回家鄉渦陽,白手起家幹起了葡萄採摘園,兩人流轉了50多畝土地,種植的葡萄效益可觀,幾年後不僅收回了成本。他們又投資60萬元流轉土地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把葡萄採摘園做成了本地的知名產業。

  之後,張俊龍將葡萄採摘園全部交由弟弟張俊虎管理,主要做葡萄批發,供貨給超市等批發商,他則開闢新路子,又流轉了50畝土地種植精品葡萄。

  吸納“貧困戶股東”促脫貧

  兄弟倆的葡萄園每年都吸納不少貧困戶在園內打工掙錢脫貧。村民張正廣就是其中之一。

  “我現在一年可以收入一萬多元,目前生活的確改善了很多。”村民張正廣說,因身體不好,收入少,貧困就像病一樣纏著他家。為擺脫貧困,他也曾經外出打工補貼家用,因年齡大了,出門掙錢也不容易。幾年前,他來到張俊龍的農場打工,張俊龍不嫌棄他年齡大,農忙時他在園內工作,農閒時就負責看管葡萄園。

  張俊龍的農場還有“貧困戶股東”。渦陽縣推出金融扶貧政策,村裡的貧困戶可以通過銀行申請貸款,將錢拿給企業用,從中獲得紅利。張俊龍每年要給十名“股東”發放紅利。

  “農場每年可為每位貧困戶創收四千至一萬元。”張俊龍說,他希望能幫助身邊更多的貧困戶逐年擺脫貧困,變成富裕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