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臨《全椒積玉橋石刻字》

意臨《全椒積玉橋石刻字》

全椒在今安徽以東。《全椒積玉橋殘刻》民國六年(1917),全椒積玉橋因橋重修清理橋墩時,發現散見橋石中的殘字石刻,一石一字,達千餘字。今流傳拓本是江克讓囑子江兆源與盛峻居,在亂石中搜拓,先後共拓八十六字。

《康熙縣誌》載“去縣東百餘步,一名市石橋。晉簡文帝鹹安元年,大司馬桓溫討袁瑾,簡求救於符秦,秦遣將軍王鑑,張犛帥步騎二萬救之。溫遣桓伊等擊鑑。犛於石橋大破之,即椒之積玉橋也。”又《宋史》載“金人大戰積玉橋,即此地。”積玉橋宋嘉衤右二年(1057)建石橋,明代多次復修。清宣統元年(1909),橋毀。

全椒積玉橋,相傳漢初已有,字雄渾中寓蕭之意,幾欲頡頏瘞鶴,是六朝人書,千字文編,橋石似又在蕭梁以後……瘞鶴(銘),宋黃山谷稱為大字之祖,史家對瘞鶴銘的考證尚不統一,有說顧況書,有說陶弘景書,有說王羲之書。此刻能頡頏瘞鶴銘,因為時間也相仿,但如今知之者少之又少。此石刻大字屬民間“無名氏”書,在全椒這麼個小縣城。石橋已不存在。上千快這麼大的字鑲在石橋上,當是鉅製,屬少見。

積玉橋石刻,字跡結構奇古,經當時金石家李瑞清、曾熙鑑賞,評價其字古厚渾樸,有漢魏神韻,論為“蕭梁人手筆,與鶴銘同時。”可惜,這批視為書法藝術珍品的近千塊石刻,因民國年間修橋時,被填入積玉橋橋基之下。

意臨《全椒積玉橋石刻字》


意臨《全椒積玉橋石刻字》


意臨《全椒積玉橋石刻字》


意臨《全椒積玉橋石刻字》


意臨《全椒積玉橋石刻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