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中16槍去世,蔣介石失聲痛哭,日軍停止轟炸,他值得我們銘記

能夠令敵人敬佩的才是真正的英雄,有這樣一個人,他本是軍中負責指揮計劃的高級將領,他本可以躲避槍林彈雨,但他寫下誓死抗戰的昭告書,帶著自己的1500多個弟兄衝上了戰場。

這是一場敵強我弱敵眾我寡的較量,他和弟兄們被多自己四倍的日軍包圍,他沒有繳械沒有投降,用肉體之軀直面刺刀炮火。他身中數刀,捱了很多槍子,甚至頭顱和要害處也都中彈,他用槍抵著地面,直到死也沒有躺在日軍的身下,他就是愛國將領張自忠將軍。

張自忠將軍在1940年5月16日的棗宜會戰中犧牲,他的將士不要命一般地去尋找他的屍體,日本人也為張自忠將軍的精神所感動,全軍肅立,還宣佈停止轟炸一天,以免傷害到將軍的遺體。

1940年5月28日的清晨張自忠將軍的遺體被運回重慶,國民黨最高將領在碼頭迎接,看到棺材的蔣介石都扶棺痛哭。張自忠的太太因為傷心過度,絕食七天而亡。那一年,張自忠將軍也僅僅49歲。

他身中16槍去世,蔣介石失聲痛哭,日軍停止轟炸,他值得我們銘記


第一、張自忠將軍簡介

張自忠將軍於1891年8月11日出生在山東臨清的一個官宦家庭,從小家境也算殷實。他本是一個傳統的少年郎,自小在私塾中學習儒家的的觀念,所以仁義忠誠也在他心中扎扎了深根。他從小也喜歡看一些類似於《三國演義》等的名著,他也為其中的人物其中的事件感到熱血澎湃。

1911年,張自忠考入了北方最為著名的北洋法政學堂,在那裡他接觸到了嶄新的學說嶄新的思想——三民主義學說,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信仰。1911年末的時候他秘密加入了同盟會,開啟了他轟轟烈烈的民主革命運動。

1916年的9月,他在好友車震的介紹下來到了馮玉祥的部下,張自忠的高大威猛和自帶的沉毅之氣讓馮玉祥十分的喜歡。馮玉祥是張自忠的貴人,提點了馮玉祥很多。

他身中16槍去世,蔣介石失聲痛哭,日軍停止轟炸,他值得我們銘記


1919年的時候張自忠就奉命去軍官教導團學習,勤奮加上天賦,張自忠一直名列前茅。而且他還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團員,待人非常的真誠,也十分的耐心,將帥之才在那個時候已經顯現。

第二、張自忠將軍愛兵如子

張自忠將軍有一個外號“張扒皮”,他雖然對軍隊治理十分嚴格,但他十分關心士兵。在他還是一個營長的時候,一個失敗因為敗血病被送入了醫院,急需要輸血。

本來這種情況派一隊士兵去就可以,但是馮玉祥和張自忠二人也都跟著去輸血,在他們二人的感召之下,士兵的生命被救了回來。這件事情讓士兵知道,原來長官也可以和他們同甘共苦,甚至同生共死,軍營中士兵的感情也開始變得不同。

他身中16槍去世,蔣介石失聲痛哭,日軍停止轟炸,他值得我們銘記


張自忠將軍還十分關心自己手下兵們的日常生活,伙食好不好,他們的一些小病有沒有得到及時的醫治,宿舍的衛生最近如何……士兵們的每一件小事都被張自忠牢牢的放在了心上。

張自忠對士兵們要求十分嚴格,在軍容軍紀的訓練上親力親為,劉峙率團巡視南北的時候都對張自忠的部隊歎為觀止。

第三、張自忠將軍的愛國情懷

戰爭是最能放大情感和人性的,張自忠將軍的愛國和善良在槍林彈雨中閃閃發光。他在棗宜會戰前夕給馮治安寫信道:

他身中16槍去世,蔣介石失聲痛哭,日軍停止轟炸,他值得我們銘記


“因為戰區全面戰爭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

他選擇抵抗和衝鋒的時候給將士們的佈告是這樣寫的:“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張自忠將軍是愛國的,他把國家的利益國家的榮譽放在自己心裡的第一位,重量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安危和生命。

他身中16槍去世,蔣介石失聲痛哭,日軍停止轟炸,他值得我們銘記


馮玉祥對張自忠十分的欣賞,他曾概括過自己所理解的“自忠精神”:英勇果斷;肯犧牲自己;韌性的戰鬥,不知道什麼叫休息;吃苦耐勞,與士卒共甘苦;重視軍民關係全虛心接受部屬意見;注重幹部培養並延攬人才;明是非不將就;知恥;以身作則;不愛錢;好學;不畏難;體貼部下。

張自忠將軍是抗戰14年中國軍隊戰死的最高將領,值得我們用一生去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