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宋词经典不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样,一问世便大受欢迎并绵延不断地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的经典名篇或许在相当长时间内会沉埋于历史的尘埃中,直到它的内涵意蕴与新的时代文化氛围、读者接受心理相契合,才会惊天而出,放出异彩。有一首词便是这样。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首高呼抗战和对外族侵略充满了切齿仇恨的词作在明代以前备受抑制,并不为人所知,影响力几乎为零。直至明代中叶,北方的鞑靼等少数民族大肆侵扰东北、西北边境,抗战主题再次凸显出来,这首鼓舞人心的英雄词才被挖掘而出,彰显出其应有的生命力。明人沈际飞就评赞它“胆量、意见、文章,悉无今古”。
而到了现当代,先是国家和民族遭受空前危难,使得它成为激励亿万中华儿女共御外侮、保家卫国的嘹亮战歌;后是新中国成立,时代强烈呼唤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又使其成为鼓舞人们建设美好社会的时代强音,其生命力和影响力才真正发挥了出来。它就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壮志。
满江红
岳飞
怒发(fà)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jìng)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lǔ)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①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烟波玉”、“伤春曲”等。双调九十三字。
②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中原沦丧的奇耻大辱。
③ 缺,山口。
④ 胡虏:对女真贵族入侵者的蔑称。
我愤怒得头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眺,面向天空,纵声长啸,胸中豪情剧烈热血沸腾。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般微不足道,转战八千余里,经过了多少浮云和淡月。有志的男儿,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切莫让自己年轻的头轻易地变白,到那时再悲伤也来不及了。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尚未洗雪。身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长驱北上,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饥饿时要吃敌人之肉,谈笑时若是口渴,也要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的山河,再去朝见皇帝。
上片开头几句出语不凡,立意高远,“冲冠”“凭栏”“抬望”“仰天”“长啸”等一系列的动作,喷发式地表达了词人气冲斗牛、气贯长虹的壮志雄心和豪迈气概,以及誓死抗敌的决心,令人振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他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强烈愿望的诗意表达与形象描写。“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已成为激励后进的千古箴铭并广为流传。
下片前四个短句,直抒胸臆,表白国耻未雪,誓将扫平来犯之敌,重整山河以报效国家的耿耿忠心,有穿云裂石之声。在思想内容上将词人的个人功名与整个国家的安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上片写个人功名,下片写国家安危。
全篇洋溢着一位爱国志士蔑视敌人,誓与之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又出自一位名将之手,具有震天撼地的力量。
岳飞一生所追求的功名,根本不是他个人的登坛拜将、封妻荫子,而是精忠报国、恢复中原河山。“精忠报国”是岳飞生前的誓言,同时也是他身后的象征。而这首词,就是岳飞自己对于“精忠报国”深刻内涵的最好阐释。
本词激励过无数人的爱国热情,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将以其爱国的正气及催人奋进的精神永远为后世所传诵,将与天地同在,与日月争辉。壮哉斯词,伟哉岳飞。
收藏与点赞齐添,评论共转发一致。
点击「关注」,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