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至關重要,父母做到4點,孩子閱讀效率升一半!

親子閱讀是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的一種讀書方式,1到3歲的孩子是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親子閱讀是以讀書為紐帶,來增進親子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不僅促進彼此之間的感情,而且能夠為孩子的閱讀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在孩子1到3歲的時期進行親子閱讀,能夠為他埋下閱讀的種子,有助於他性格、智力以及情商的提升,促進他綜合能力的發展。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呢?

親子閱讀至關重要,父母做到4點,孩子閱讀效率升一半!

1、掌握閱讀理解順序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思維由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漸過渡到抽象思維。幼兒主要憑藉動作、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思維,在進行親子閱讀時,家長可以利用各種實物如水果、柱子、小棍等,教育的效果更好。

親子閱讀至關重要,父母做到4點,孩子閱讀效率升一半!

2、迎合閱讀喜好

人的智力雖然會受到先天遺傳的影響,但是後天的教育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教育的前提就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當孩子對書感興趣的時候,就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並且不容易感覺乏味枯燥。

親子閱讀至關重要,父母做到4點,孩子閱讀效率升一半!

3、感官針對閱讀訓練

3歲之前的寶寶是感官發育的敏感時期,為了提高寶寶各方面的能力,家長在挑選閱讀的書籍上,應該根據寶寶的喜好和發育特點來挑選,有針對性的對寶寶的閱讀能力進行訓練。

孩子正處於語言敏感期,並且善於模仿,經常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家長可以在這個階段培養孩子的節奏韻律感,挑選富有音律美的圖書給寶寶閱讀,例如兒歌、古詩等等。寶寶對聲音比較敏感,尤其是聽到媽媽的聲音,會感覺到舒適和安全感。因此,媽媽在給寶寶朗讀的時候,語調要舒緩,注重韻律,挑選適合寶寶接受的繪本,引導他和自己一起朗讀,讓寶寶在讀中發現快樂,增強他的樂感。

4、建立閱讀程序

固定的閱讀時間會為寶寶建立平靜的日常生活程序,能夠為他今後的獨立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大部分家長會把親子閱讀安排在寶寶睡前,睡前故事既能夠促進寶寶認知能力,而且還能安撫他睡前情緒。

家長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給寶寶講述不同的故事,比如在寶寶吃飯的時候,給他講關於吃飯的故事,在寶寶洗澡的時候給他講關於洗澡的故事,更有助於寶寶形象化理解。

親子閱讀不僅能夠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而且有助於促進他認知、智能、語言的發展,家長要根據寶寶的發展特點,給他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持,對他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培養,注重閱讀過程,促進孩子綜合能力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