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律和以吏为师构成的法制文化体系,最能代表秦文化总体风格

本文乃作者琪琪聊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秦朝崛起于西部一隅,早年被中原强国视做夷狄,后来发愤图强,以风卷残云之势,统一六国、定鼎中原,建立起无与伦比的大秦帝国。虽然由于统治过于暴烈而迅速亡国,但是秦文化的基因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对数千年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悠远的影响。

战国以至于秦汉时期,经常有人注意并描述秦文化的一些特点。在当时人的印象中,秦给人的印象是功利世俗、好勇斗狠、韧劲十足。

秦律和以吏为师构成的法制文化体系,最能代表秦文化总体风格

秦文化博物馆

魏国的信陵君曾经说:“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仪德行。”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贾谊痛说“秦俗日败”, 指出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一直是“并行于进取”,虽然“功成求得”,但却出现了社会道德水准严重下降的恶果,秦始皇又“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更把秦朝推向灭亡。

《淮南子·要略》说:“秦人之俗,贪狠强力,寡义而趋势利。”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说:“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这里所说的“俗”,一部分有我们所说的“文化”的含义。以上言论,虽然包含了对秦国或秦人的敌对心理,不无偏颇之处,但也确实揭示了秦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秦人因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环绕的西部偏僻地区,在性格上受戎翟等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倾向于强悍好斗,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下定决心、不惜一切。

秦律和以吏为师构成的法制文化体系,最能代表秦文化总体风格

秦始皇剧照

秦文化注重实效、功利,质朴而率直,不事虚浮,追求大和多,喜欢不停地向外拓展,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定会一往直前,不容任何困难和力量的阻挡,进攻性和主动性极强。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把统一从政治层面推向文化层面,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多元区域的发展基础上开始出现混同的趋向,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字和法律的统一。

我国文字自产生后,经过长期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分裂割据的影响,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交流起来很不方便。秦统一后,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了六国的异体字,同时简化字形,整理出全国通用的字体一小篆。小篆的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画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缺点。

秦律和以吏为师构成的法制文化体系,最能代表秦文化总体风格

秦文化雕像

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也为各地的经济交流提供了巨大的方便,而《秦律》的颁布则在道统上将广大的区域捏合为一个整体。

《秦律》早已踪迹不可追,相关内容只能去臆测,但是1975年云梦竹简的出土却可以让人窥见一斑。秦律极力维护当时的封建土地私有制,严禁侵犯国有土地和地主的私人土地;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秦律》充满了惩治逃亡和“盗贼”的严刑苛法。

秦律和以吏为师构成的法制文化体系,最能代表秦文化总体风格

货币

秦朝在文学和艺术上虽然成就微不足道,但在政治文化方面,他们却是有不少的发明和创造。他们在政治上确定的原则是不师古,不崇经,以法为治,以吏为师。推行这些政策的极致,就是实施严刑酷法,直至“焚书坑儒”野蛮举措的开展。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 ),博士淳于越反对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建议依据古制,封子弟功臣以为枝辅。丞相李斯为杜绝“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现象,提出焚书的建议。

秦律和以吏为师构成的法制文化体系,最能代表秦文化总体风格

秦始皇剧照

秦始皇采纳其建议,下令除秦国的史书、博士官收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的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凡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 和百家语等均限期交出焚烧。

此外还规定偶语《诗》《书》 者处死,以古非今者诛,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次年,为秦始皇寻觅长生不老仙药的方士侯生、卢生,团难以继续行骗,便以始皇贪于权势,未可为求仙药为由,相约逃亡。秦始皇闻讯大怒,认为儒生多以妖言惑乱黔首,于是下令御史案问诸生,受株连的儒生达四百六十余人,全被活埋于咸阳。

秦律和以吏为师构成的法制文化体系,最能代表秦文化总体风格

咸阳

焚书坑儒给文化以严重的摧残,对思想和学术自由更是沉重的打击。站在今天遥望那个时代的文明,最能代表秦文化总体风格的就是《秦律》“以吏为师”构成的法制文化体系,几千年来这也成为历代帝王驾驭天下的圭臬。

而秦始皇巡游天下过程中留下的煌煌石刻、文辞、始皇帝陵墓及其陪葬坑的兵马俑,仍然向后人宣扬着那个时代的声威和辉煌。

参考资料:《中国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