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醫古脈法(1):太淵脈

傳承中醫古脈法(1):太淵脈

以前中醫學院圖書館發現一本名叫古脈法的書,見獵心喜的我馬上叫複印店老闆加給我,今天翻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太淵脈第一 以穴名也。

一、所候:太淵脈實為肺脈,但因肺朝百脈、脈會太淵、肺主氣、司均衡、為血帥、開於寅、得氣最先,故診太淵以候人身上下,此不過脈象也。晉王叔和以後把各脈出入部位亦置於此,誤人非淺。然單診太淵只能考各經之“象”而尚不能究其“形”也。

二、部位:太淵穴寸關尺三部。

三、診法:左手取右、右手取左,先用大指抵病人的指岐骨間陽池穴前凹陷中(按即天河穴),伸直,然後下寸關尺三指,中指持關上,再分下寸尺二指,身大者稀取,身小者密取,幼科一指取之,指腹正落於脈管上。醫者以小指之起伏之竅勁定浮中沉。

四、所主:甲、太淵又分浮、沉、遲、數、滑、澀、長、短,總稱為八字訣。此均屬病脈也。其脈以緩為正常,一息五至為其數:一呼二至、一吸二至、潤太息一至也。以浮沉定陰陽,浮、數、滑、長屬陽;沉、澀、遲、短屬陰。八脈所主:

浮為陽 主表 沉為陰 主裡

數 主熱 澀 主寒

滑 主痰 遲 主血少氣滯

長 壽徵 短 主氣不足

乙、順逆:凡陽病見陽脈、陰病見陰脈皆為順,反之為逆。

丙、太淵所現之蝦遊、屋漏、魚翔、雀啄等十怪脈,皆為敗症。

丁、太淵別上魚際,為心臟病之徵。

戊、太淵隨息飄搖,一呼二三至、一吸二三至,呼吸間脈至稍遲;或強息時脈快,緩息時脈緩之謂也。亦危證見之。

五、開肺氣法:凡診得太淵陰脈、或十怪脈、或脈不出者,可以劍訣開氣法開之,開後再候脈。如脈頓轉佳者為可治,或勉可作無望之望而治。否則為難治或不治之證矣。其法先以劍讀取雲門,次以平指或丁頭勁取池澤(曲池與尺澤雙穴),再以鶴咀勁取列缺,後以丁頭勁取合谷,然後以“劍訣取劍訣手法”伸引之,最後以少陰祖氣勁搓揉法撫按之。然後再候脈,其脈轉正常者為佳,不出或暴出者死。取至列缺咳嗽者為肺有病或肺氣能通之徵。

六、太淵候氣法:太淵皮膚寒者為肺寒,熱者為熱,汗者為表衛虛,尺膚熱而紅者為陰虛之極。

七、獨取寸口之醫家,往往遇反關脈而不知,蓋只取此一部脈無所參校故,有時竟遇大實證誤投竣補之劑,徒令亢者益亢、害者益害,能不慎乎?

八、太淵動脈偏內、偏外、曲張,或極沉濡而無病,在太素脈法中各有所主,此不贅。

(不知有沒有同仁學過古脈法,或正在使用古脈法診病的道友?歡迎在下方提出你的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