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產業革命壩區春意濃
——深耕“八要素” 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見聞
穀雨 春天裡最後一個節氣
早晨 天空有些微雨
思南縣大壩場鎮
堯上村籠罩在一片霧濛濛裡
宛如仙境般神秘 鄉村美如畫
在距村約2公里的半山腰上,村民安華志和大夥正忙著整理年久失修的溝渠。堯上村響水洞溝渠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末,多年來村裡一直在開展農業綜合治理工作,但溝渠時而泥土壅積、時而枝葉堵填,溝渠狀況滿足不了堯上村水稻灌溉需求。
雨水和著汗順著安華志的臉頰流了下來,安華志緊了緊手中的鋤頭,加了把勁刨去了腳下的泥土。累了,安華志坐了下來,望了望山腳下的堯上村,那一壩一望無垠的稻田。
穀雨前後是春種春播的關鍵時期,也是村民們打田蓄水栽早水稻的好時節。在堯上村,不少村民用上了機械耙田機,作業效率很高,不少稻田已經蓄滿了水,在春天的細雨中激起陣陣漣漪,苗田裡一株株秧苗正茁壯成長。
堯上村是思南縣最優質水稻種植壩區之一,涉及堯上、齊心兩個行政村,約840多畝。這些年,安華志一直在打理水稻種植,近年來,思南縣下足繡花功夫,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推動“八要素”完善產銷對接,堯上壩區出產的稻穀賣上了好價錢,公司上門收購,安華志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
村支書安陽與村第一書記張吉昌來到山腰上看望大夥。今年,在駐村脫貧攻堅隊的幫助下,村裡申請了財政專項資金40萬治理溝渠,整個項目涉及溝渠埋管、堡坎修整、後期管護等內容,今後,堯上壩區的農田用水問題再也不用愁了。
從前的堯上人勤奮勞作,在壩區種稻谷、種油菜、種玉米,但好產品賣不出好價錢,堯上人守著良田沃土受窮,不少村民只得選擇外出務工增加收入,良田沃土變成了撂荒地。
可喜的變化悄然發生,堯上村創新生產組織方式,成立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引入縣內農業龍頭企業,建立綠色農產品直供直銷包銷通道,讓村民訂單生產。好產品不愁銷,堯上壩區優質稻穀賣上了好價錢,壩區水稻畝產達1200斤以上,稻穀單價在1.4元/斤以上,壩區水稻年年豐收!
結合本村水稻產業發展優勢,2019年,堯上村整合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注入村集體經濟,按照“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由公司提供技術、稻種、農資、收購發展水稻壯大產業,僅此一項即可為堯上村增加集體收入5萬多元,帶動村裡130多農戶增收。
思南縣推動“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重點圍繞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資金籌措、組織方式、產銷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八要素”,深入推動農村產業發展觀念革命、發展方式革命和工作作風革命。藉助金融扶持、項目參與等政策支持,思南加大招商引資及本地農頭農業企業培育,實施“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如今,全縣有1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了。
村民雷春今年則承包了壩區50畝稻田,雷春看中的不僅是村裡實施的優質稻穀訂單包銷項目,更重要的是他看中了今年脫貧攻堅工作隊提出的“稻+魚”、“稻+洋蔥”產業增收方案,一畝水田可投放200尾魚苗,水稻收割後,旱地還可種上洋蔥,一田多用、一季多收,一年下來收入增加了不少。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盎然。思南縣一直在探索產業扶貧富民的新路徑,思南提出調減低效農作物、調優產業結構,推進產業革命工作要求,明確提出多元化發展生態茶、食用菌、蔬菜、中藥材、油茶、辣椒等多種特色高效產業。截止今年3月,全縣500畝以上壩區新增種植蔬菜5363畝,草本中藥材1742畝,食用菌424畝,其他經濟作物670畝,全縣農產業得以高質量發展。
今年4月,堯上村上馬了百香果項目,在壩區旱地種植一百畝高產百香果。村裡成立了由脫貧攻堅工作隊、種莊稼的老把式等組成的黨員先鋒隊,帶領村民僅用十天時間就種下了16000株百香果苗,長勢喜人,畝產可達800-1000斤。眼下安陽正與脫貧攻堅工作隊積極推動“稻+N”模式,逐步替代壩區單一水稻、油菜傳統模式,形成稻旱輪作,稻+休閒旅遊觀光等多元發展。安陽相信,在脫貧攻堅隊的幫助下,2020年全村11戶未脫貧戶必將穩定脫貧增收。
春日裡的堯上壩區一片生機勃勃,新耕的稻田裡飛來了幾隻水鳥,有村民還在頂著細雨勞作。“穀雨穀雨,雨生百穀,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安陽自言自語的說。(黎之義 吳官海)
總策劃:楊秀初
主 編:梁祖江
策 劃:劉 韻
責任編輯: 鄧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