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窮山旮旯裡崛起“聚寶盆”

衝刺90天 打贏殲滅戰

思南:窮山旮旯裡崛起“聚寶盆”

產品出山 投資進山

思南:窮山旮旯裡崛起“聚寶盆”

思南:窮山旮旯裡崛起“聚寶盆”

“我們這些產品,根本就不愁銷路,單是江蘇就能解決全部問題。”眼下春光正好,貴州思南縣鸚鵡溪鎮翟家壩村支書李奎,每天一早就走進白茶基地,組織群眾採收茶青。看著一片片茶青不斷被就地加工成品,他信心滿滿算起增收賬。“去年初採,村集體就獲利潤6萬多元;今年全面開採,預計純利潤在80萬元左右。”

翟家壩村曾是思南縣深度貧困村之一。2017年,該村組建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通過簽訂協議,180戶群眾將效益低下、瀕臨撂荒的土地流轉到村集體進行統一經營管理。2018年,在對口幫扶思南的江蘇常熟市提供400萬元項目資金支持下,由村集體在山上連片建起白茶基地1000多畝,茶葉從栽種到實現初產僅用時400多天。去年,基地首摘茶葉1800餘斤,惠及群眾901人,實現貧困人口分紅全覆蓋,助推整村脫貧出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翟家壩白茶基地建成後,不僅吸引了貴州品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基地上投資建設茗茶加工廠,同時還對外打開了市場銷售空間。就在去年春茶開採當日,常熟市三家企業共同發出“享思南山珍·助思南脫貧”消費倡議,常熟古裡鎮等現場簽訂認購“思南白茶”協議,承諾“有多少要多少”。“好山好水出好茶。我們的茶,純天然、無汙染,吃起來味甘爽口,上市很受歡迎。再說,江蘇那邊市場穩定,一直是我們發展的最大靠山。”李奎說。

思南:窮山旮旯裡崛起“聚寶盆”

產品出山,投資進山。看準深山優質水資源優勢,思南縣梵淨山泉飲業有限公司果斷投資在鸚鵡溪鎮箱子溪村一個幽靜的半山坡建成礦泉水廠,產品熱銷全國各地。該企業曾榮獲“中國生態好水源”稱號,並作為首屆貴州(銅仁)國際天然飲用水博覽會唯一指定供水商;被省政府指定為“多彩貴州”生活用水。“我們之所以選擇在這裡建廠,是因為這裡森林覆蓋率高,環境優美,水質很好。通過檢測,發現水中富含鍶、偏硅酸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公司總經理楊聶飛說。

企業有出路,群眾奔富路。梵淨山礦泉水廠落戶箱子溪村後,幾年前從廣東打工回來的村民周芝鳳,就決定不再外出。每天,她一早從家騎車5分鐘到公司上班,下了班又很快就能到家料理家務。“在這裡務工,每個月20日準時發工資,心裡很踏實。”周芝鳳說起現在的日子,心頭很是滿意。

而今思南,原生態的山地自然資源和大量剩餘勞力資源,成為撬動外商投資的“本錢”,種類繁多的農特產品遍及山鄉,紛紛展開“山地特色”和“烏江特色”的雙翼,飛越崇山峻嶺,飛向山外的廣闊市場。近年來,思南先後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農產品4個、有機認證農產品6個,成功創建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思南黃牛”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思南晏茶”入選省地理標誌產業化促進項目。

政府搭臺,經濟唱戲。持續推動農村產業革命,思南傾情傾力“築巢引鳳”。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打通企業落戶、項目落地、便民服務“最後一公里”,壓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至60個工作日以內,“一窗式”分類受理事項達70%以上、“零跑腿”全程網上可辦率達15%以上、“零見面”企業開辦全程電子化辦理率達43%以上。

大開放,大發展;大數據,大經濟。思南還深入開展“萬企融合”行動,深化“一縣一品一平臺”建設。去年,全縣新建和改造農村電子商務站點239個,發展網貨供應商55家,電商交易額突破5億元。雙塘農貿市場申報為省級農貿市場信息化改造示範。

思南:窮山旮旯裡崛起“聚寶盆”

巢好鳳來棲。廣西“蔬菜大佬”王平,選定思南“雞鳴三縣”的邊地之鎮亭子壩,以每畝400元的土地流轉費租地,外加20萬元的保證金在這個山旮旯裡發展起蔬菜產業,迅速將小南瓜做成大產業,產品直銷祖國寶島臺灣。近幾年,該鎮南瓜種植面積每年都保持在5000畝以上,成為穩得住、叫得響的脫貧攻堅支柱產業。“在這裡務工一天有70元,像我們這種需要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的家庭主婦,來幫他們種蔬菜,收入有了,家庭也照顧了。”幸福村村民姚秀芳嚐到了農村產業革命的甜頭。

思南:窮山旮旯裡崛起“聚寶盆”

遠有外來客商願下“血本”,近有春暉使者情繫桑梓。一直在貴陽幹事創業的三道水鄉周寨村張誠,2017年,帶著鉅額積蓄回鄉,將“土特產”種出新花樣,讓曾經毫不起眼的紅薯一下子成為“香餑餑”。由他個人投資6000多萬元創建的貴州佳里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迅速發展成為市級龍頭企業,擁有GMP標準廠房15000平方米,引進國內先進生產加工設備8套,可日加工鮮紅薯600噸,生產各類紅薯粉絲(條)、粉餅17噸,現已開發產品10多個,形成從紅薯選育、種植、澱粉加工、生產粉絲(條、餅)、產品開發、銷售、薯渣烘乾利用等產業鏈。其生產的“陳薯”品牌紅薯粉,已於2019年被推薦為中國品牌論壇“一縣一品”品牌建設發展論壇暨品牌強縣經典案例選品。

去年,通過“企業+基地+農戶”模式,思南“陳薯”帶動農戶10320多戶,其中貧困戶3600多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帶動貧困戶就業56人,人均月工資3000元以上。此外,企業決定自當年起,將107名殘疾人納入固定“股東”,每人每年分紅400元。

特色農業風生水起的思南,山裡山外釋放“綠色效應”。僅去年,全縣通過產業大招商,成功引進特色產業項目32個,其中新投產項目17個。2014年以來,思南累計完成產業結構調整30.17萬畝;建成農業園區48個(其中省級農業園區7個),培育縣級以上龍頭企業117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34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4家,省級示範社2家)。

綠色發展,萬象更新。隨著農村產業革命的深入推進,山旮旯裡崛起“聚寶盆”,山民闖出致富新天地。在翟家壩白茶基地,筆者現場看到,產業大道上停滿了一輛輛小轎車、摩托車、電動車。“現在產業發展起來了,群眾日子好過了,大家都是開著車上山來幹活呢!”望著滿山坡的產業工人,李奎發出會心的微笑。

思南:窮山旮旯裡崛起“聚寶盆”

就在這茶園中,腰挎竹籃的龔潤平正雙手翻飛忙採茶。這位中年婦女家住鸚鵡溪鎮大水溪村,以前一直在外務工,今年,為了照看分別讀高中、初中的兩個小孩,租房暫居在縣城。“我一早騎車來,採了茶,每斤有40元的工錢,每天可採三四斤,村裡還管我們中午飯,真是方便又划算。”說話間,她投來幸福的目光。

產業革命新風撲面,脫貧之路通向深山。2014年以來,思南聚焦“八要素”,大力發展生態茶、生態畜牧、優質蔬果(菌)、中藥材等優勢產業,全縣28個鄉鎮、街道“一鄉一特”產業全面形成,累計帶動貧困群眾增收2.25億元。(梁祖江)

總策劃:楊秀初

主 編:梁祖江

策 劃:劉 韻

責任編輯: 鄧 婕

思南:窮山旮旯裡崛起“聚寶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