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王海濱:從燈塔效應到規模化落地,破題數字化轉型

西門子王海濱:從燈塔效應到規模化落地,破題數字化轉型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西門子大中華區數字化工業集團總經理王海濱

站在70年經濟發展的歷史座標系中矚望,中國工業以超過970倍的增長[1]成為支撐國家實力的重要力量。中國工業不但打造了完整的產業體系,也在細分領域裡孕育出一批獨角獸和領航者。而隨著中國政府提出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更多企業發現了挑戰中的機遇窗口,積極尋求更快的市場響應速度、更高的效率、更高的質量以及更加靈活柔性的製造模式,以重塑競爭力。正因為如此,數字化被賦予了很高的期待和熱情:2018年西門子在中國推出“數字化企業評估模型”,通過對近3000份評估報告分析發現,80.3%的企業將數字化轉型納入企業的戰略規劃或主要工作任務之一。

數字化是指通過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實現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融通,創造聚焦於產品、生產與性能等各環節的數字化雙胞胎應用,將價值鏈上各個孤立的過程無縫連接,通過數據雙向流動與閉環反饋,實現物理世界持續優化。在汽車、電子電器、機械加工、航空航天、紡織、石油石化、製藥和食品飲料等行業,數字化已經打造出一個又一個價值可量化的案例。

西門子王海濱:從燈塔效應到規模化落地,破題數字化轉型

▲ 航天電器每個月會收到超過6000個批次的訂單,其中70%的批量都在九件以下。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旗下的貴州航天電器的產品是航天飛船,載人潛艇的“神經”。工廠每個月超過6000個批次的訂單中70%都在10件以下,是典型的“小批量、多品種、定製化”需求驅動。數字化改造讓貴州航天電器生產效率預計提升50%,一個智能製造車間的產線即可輕鬆應對超過10萬種不同型譜連接器產品的柔性混線生產。而2008年成立的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則通過數字化將汽車零部件生產線從編程/調試到落地達產所需的時間,由通常的6-9個月縮短到了10天,實現根本的轉變。截至2018財年,西門子已經為數十個行業的數百家中國企業提供了數字化企業解決方案,在行業內樹立了一座又一座燈塔。

這些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也證明了一種可能:中國企業可以從製造業價值鏈下游向中上游轉移,劃出更美的微笑曲線。當然,中國工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僅憑燈塔企業還遠遠不夠。如何將這些企業的成功經驗從點及線,由線及面完成橫向和縱向傳導,惠及龐大的製造業生態圈?

數字化轉型規模化落地的路徑已經形成

工業企業之所以轉型難以成功或遲遲邁不出第一步,企業管理、組織架構與職能設置無法有效推進相關工作是重要因素,這一現狀從“數字化企業評估模型”的結果中也得到印證。很多企業沒有意識到,數字化轉型是一項CEO工程。數字化轉型是貫穿從戰略,組織到運營各個環節的全方面、多維度改造和升級。轉型之初需要企業CEO以前瞻思維,帶領核心團隊為企業制定數字化轉型戰略,並自上而下逐級推進。企業管理層的參與和支持是轉型成功的重要保障。

現狀評估、項目諮詢、實施、運維和數據增值服務組合打造數字化落地的路線圖。現狀評估,項目諮詢基於不同維度對企業所處現狀進行分析量化,並基於此給出定製化建議,以縮短轉型週期,把控轉型風險;針對企業數字化需求差異選擇相應的實施方案,讓數字化項目順利落地;人工智能與專業知識的融合,提高工藝預測性分析的準確性,為工業提供數據增值服務。專業的數字化諮詢與規劃是數字化轉型成功的先決條件與必要環節。

技術創新為中國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鋪平道路。豐富的工業硬件和軟件產品使得提高生產柔性與生產力,開發新的商業模式成為可能。工業5G、區塊鏈、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工業雲等技術在工業製造場景中的應用,將為工業帶來深刻的變革,為高質量發展添薪續力。

數字化轉型是技術驅動,而人才和文化決定數字化的未來

數字化背景下,企業對人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數字化業務團隊的成員不僅要懂技術懂產品,更要從廣闊的視野審視客戶需求,幫客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跨領域的知識結構、有效連接與協調多方資源的能力是數字化人才的標配。人才挑戰對數字化方案提供商以及轉型中的製造企業均是重要難題。

當前很多製造企業喜歡彎道超車,其實偶有的彎道超車成功案例很難在需要行業知識的眾多細分市場複製。特別是材料科學等基礎創新領域,大量的專業知識是靠長期的工藝改進和論證來獲得。創新很難尋得捷徑,只能依靠工匠精神腳踏實地深耕。而善用數字化這一有效工具,可以從龐雜的數據中尋找規律,推進工藝流程和效率的持續優化,讓基礎創新提速。

數字化時代,沒有人能獨自成功

過去四十年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人類實現彼此交流和共同創造是正確的道路。在當今互聯互通的世界,更是沒有哪個國家或者企業可以完全依靠自己,在孤立封閉中發展。生態系統不是數字化時代的新命題。

西門子一直致力於在中國構建開放、包容和互信的創新生態體系。近十年來,西門子在中國已經與超過9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就超過750個研發項目開展合作,並通過與政府、高校和客戶的合作,將數字化應用延伸到更廣泛的領域。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面對洶湧而來的數字化浪潮,中國企業正乘勢而上。廣闊的市場規模,以及覆蓋全價值鏈的工程師紅利是中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先天優勢,善用其器不斷夯實基礎是努力的方向。

回首過往,西門子有幸與中國工業相迎相伴走過145餘年,親歷或見證了現代化工業從0到1,從薄弱到強大的每一段重要歷程。在數字化挑戰面前,我們同樣能執子之手,憑藉集成硬件、軟件、尖端技術的組合以及產業洞察,幫助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規模的企業解決數字化轉型路上的痛點和難點,實現高質量發展,探索工業未來的邊界。

科技變革是一條向前無限延伸的漫長路徑。當前,只是序章!

[1]國家統計局7月發佈《工業經濟跨越發展 製造大國屹立東方——新中國成立70週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報告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