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銀行黨副行長關文傑:創新金融服務,推動“雙創”高質量發展

華夏銀行黨副行長關文傑:創新金融服務,推動“雙創”高質量發展

4月22日晚上10點,由盛景嘉成母基金、盛景網聯、中國電子商會、中國母基金聯盟、億歐公司攜手舉辦的《中國首屆投融資雲峰會》線上超級大直播完美收官。

13小時線上大直播,30+行業頂尖大咖。以深度的專業視角及敏銳的行業洞察,為企業家、創業者們解讀市場變化趨勢及潛在的商機,共同探索2020逆境增量之路。

在大會第三場“多樣化融資專場”華夏銀行黨委常委、副行長關文傑分享了“創新金融服務推動““雙創””高質量發展”主題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關文傑:主持人好,各位嘉賓好,直播間的各位企業家、創業者好!

今天很榮幸被邀請參加中國首屆投融資雲峰會,就疫情形勢下如何幫助創業者走出困境與大家進行交流。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GDP同比下降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0%,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6.1%,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6.4%,三駕馬車均創歷史新低,遠超2003年非典和2008年金融危機。

這次由盛景網聯、中國電子商會等幾家單位主辦的峰會,組織各行業專家研討疫情之下如何幫助中小企業、創業者走困境,可以說開的恰逢其時。

直播間的很多朋友都是中小企業家、創業者,接下來我想基於華夏銀行自身如何幫助中小企業家、創業者渡過困難時期,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分享幾點體會。

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我們行自身做過兩輪研判。第一輪在春節假期之後不久,分析認為此次疫情要相當於SARS對經濟的影響。一週之後,我們進行了第二輪研判,認為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遠遠超過SARS,可能更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新冠疫情擴散到全球后,對整個世界經濟、政治格局都會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它的情況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2018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明確指出,“創新創業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對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擴大就業和改善民生、實現機會公平和社會縱向流動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促進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可以說,在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承擔著更為重要歷史任務。

一、高效支持“雙創”是當前金融業發展重要課題

近年來,經濟持續低迷,對於中國來說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際,充分把握變革動向並搶佔“機會窗口”,將是我們跨越所謂“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的必經之途。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發生顯著變化,以市場為主要資源配置方式和高效率科技創新為主的新經濟,不僅佔比在迅速提升,而且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實質上已成為當前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新引擎。“雙創”經濟已不僅屬於某一個行業或某一個企業,而且吸引了全社會各行各業積極關注並投身其中。這個過程當中,金融業當然也不會落後,也不會失去這個機會。

從我們比較樸素的觀點來看,只要人流、物流、交易流、資金流這四個流同步出現,就一定要認識到金融流的同時存在。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在拜訪一些長期做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的企業時發現一個共通的問題,很多企業僅靠自身的實力投入,忽略了對金融的嫁接。剛才我跟大家,有物流就會有交易流,有交易流就會有資金流,有資金流就有金融流,因為只有金融的嫁接才會更好地催生整個革命性變革的發展。

“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這是英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翰·希克斯的一個著名論斷。從先進國家的做法來看,比如,美國硅谷銀行,它就脫離了傳統銀行存貸匯做法,通過積極與外部專業風投機構協作,開展“投貸聯動”,在過去的20多年中,支持了大量硅谷地區的高科技和生物製藥等領域的“雙創類”企業發展。目前我們看到以智能化為標誌的浪潮已經出現,除了要具備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以外,構建起一支支持強大的創業創新的金融體系也是關鍵之一。

二、金融支持“雙創”責任在肩,義不容辭

在我國金融體系結構中,以銀行為主體的間接融資佔據主導地位。雖然國家這些年在下大力氣推動直接融資的發展,但是從目前來看,還需要有一個很長的進程,才能使這種結構發生明顯的轉換。對銀行來講,既然間接融資在經濟結構中佔有絕對主導的位置,而“雙創”是國家所提出的號召和方向,那麼以國有為主的銀行體系,在貫徹國家要求方面是義不容辭的。同時我們也觀察到另外一些問題,比如說銀行在服務“雙創”的過程中,積極性很高,也搞了很多產品、創新,但是實際上與“雙創”很多創業者和中小企業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錯位。

銀行在這方面看來有兩個大的缺陷。首先,傳統思維定式侷限了銀行在“雙創”發展中起到的作用。第二,傳統銀行的風險偏好求穩,也就是說它的偏好更著重於做一些政府類項目。銀行不能把自身的發展和價值需要與培育“雙創”企業的工作相統一。比如,我們今天看到一些非常成功的企業,像字節跳動、小米等,這些企業也是從創業期走過來的,但是卻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迅速發展。因此,從銀行自身發展的需求來看,更需要打開途徑來培育“雙創”和中小企業。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銀行也在做一些積極的調整和革新,在兩個方面我們有了新的突破。第一個方面,打開路徑。一是設立理財子公司,打破了商業銀行法不允許商業銀行介入權益性投資的法律要求。銀行有了這樣的路徑,就能通過資管業務或者理財業務去提供相應的服務,把“雙創”企業生命週期的種子期與成長期結合起來。二是開展撮合業務。銀行的資金總量是龐大的,客戶群體也是龐大的,可通過撮合保險、券商、基金等機構對接中小企業客戶,來滿足中小企業創新性的需求。

第二個方面,發展新的模式。我和企業家們交流的時候,企業家們經常反映銀行只注重抵押、質押等模式,不能夠提供抵押物、質押物,就很難在銀行獲得貸款。我想這個情況經過這兩年國家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對金融業的要求,包括金融業內在的變革動力,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現在,大量以基礎信用為代表的中小企業貸款,甚至包括知識產權類貸款等產品正在迅速推出,會為大家創造一些新的模式來支持“雙創”的發展。

三、通過不斷創新切實提升金融服務“雙創”能力

作為銀行來講,關注風險的發生和風險的抵補是正常的,但不能因為害怕風險失去未來的發展。偉大的企業總是誕生於新興產業裡的創業企業,我們在今天的中國甚至在世界上,看到的新興的偉大企業都走過了艱難創業的歷程。商業銀行要注重切入“雙創”工作的前端,這樣的話才能更好地把握住自身未來的發展。

一是在體制機制上創新。

華夏銀行為更好地服務“雙創”客戶,不斷優化組織架構,配備專門團隊,提高服務質效。例如,2016年,華夏銀行北京分行成立了“中關村管理部”,進行“六大創新”,主動適應中關村地區科技創新創業企業“週期短、金額小、頻次高、時間急”的融資需求特點,打造出華夏銀行中關村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相繼推出了高新易貸、創業易貸、北京知識產權貸等特色產品。成立以來,中關村管理部堅持做“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累計為1000多家創業企業提供了400多億元貸款,其中,貸款額度最小的僅7.5萬元,最高的達8個億,幫助一批企業實現了零信貸的突破,較好地滿足了中關村地區企業的金融需求。

二是在產品上創新。華夏銀行主動對接各地創業扶持部門、創投機構,為初創期和成長期的“雙創”企業提供相關支持。華夏銀行2014年就推出“創業貸”產品,通過各地創業扶持部門,為創業者提供一些小額信貸支持。比如說,華夏銀行杭州分行通過引入投資機構第三方合作伙伴,整合和利用雙方在客戶、資金、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共同向科創型小微企業提供複合型金融服務扶持其發展。

三是在科技上創新。這一輪規劃,華夏銀行將“金融科技”上升為全行的第一戰略,我們力求通過科技賦能加大線上服務能力。近幾年,我們和航天信息、菜鳥等15家科技型平臺企業開展合作,通過運用科技型平臺企業客戶導流、風控輸出、數據輸出優勢,對在其平臺交易的商戶或上下游客戶提供信用融資。至2019年底,僅在杭州地區,服務的客戶就超過5300多家,提供的信貸金額超過30多億。

四是在服務上創新。本著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服務“雙創”中我們也在探索一些新的服務方式。比如說今年受疫情的影響,餐飲、旅遊、文化、娛樂等“雙創”企業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華夏銀行在細緻研究客戶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了首期支持資金不低於100億元的“中小企業復甦振興專項資金支持計劃”。我們主動與人民日報社等機構聯繫,創新推出“眾志貸”產品,與中國電子商會正在商洽對相關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像這些措施開通當天,僅開通當天就有300餘家企業提交了融資需求。這些方面我們確實是在探索一些新的模式,切實支持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雙創”企業度過難關。

五是在方式上創新。華夏銀行積極依託“百行進萬企”活動推動服務“雙創”。在疫情影響之下,非接觸已經成為主流,我們在做兩項工作。第一項工作就是將服務產品全部線上化,過去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現在已經朝著非接觸方式加速轉化。第二個方面,我們42家一級分行正全面和各地的政府、協會接洽,一是瞭解企業的復工復產情況,二是瞭解程序性企業遇到的階段性資金需求,予以定向支持。例如,華夏銀行西安分行在疫情期間,圍繞轄內的醫藥企業復工復產融資需求,開展專項金融服務。長三角區域10家分行春節後就已全面與政府、協會接洽,截至目前已有1300多家企業提出需求,286家確定了服務方案。這些都是我們在特殊階段支持中小企業、雙創企業的重要舉措。

四、多方聚力,共同推動“雙創”金融服務提升質效

在推動金融支持“雙創”工作過程中,我們也在考慮緊緊依靠銀行單向做是不足的,這裡面有兩個問題是需要解決的。

一是要重新整合和對接資源。在整個企業成長過程中,金融服務的第一個層次就是創投和風投,他們在企業創業期第一步進入。

第二個層次是銀行等債權融資機構,側重於企業的發展期和擴張期進入。過去,總是人為地把這兩個層次割裂開。從我們的思考來看,要把創投、風投甚至多種形式的投資者的資源直接和銀行進行對接,使銀行從創業創新初始階段就能瞭解這家企業,一方面支持有發展前途的創業者和投資者能夠迅速地進入到成長期,另一方面銀行可以更好地為成長期企業做好信貸安排,持續推動“雙創”企業的發展。

二是要聚集政府、協會和金融三方的力量,共同支持“雙創”企業。實質上,這也是我們貫徹落實五大新發展理念的實踐行為。服務“雙創”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各類機構必須同向發力、分工協作,才能更加有力地推動“雙創”經濟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