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還有值得留學的地方嗎?

維尼衝浪鏡


你好,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於這個問題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這次疫情,起初在中國蔓延時,很多留學生以及家長都慶幸孩子在一個較為安全的國度。可是很多人都沒想到,當國內疫情得到控制生活步入正軌時,國外疫情卻全面爆發了,這讓跨境教學的風險完全顯現出來了,讓人們突然覺得“國外的月亮也不都是圓的”。那麼後疫情時代還值得不值得留學呢?

  • 經濟情況是保障。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不足以應對各種突發狀況那麼留學就不值得。像這次孩子在國外遇到疫情時很多航班取消,機票價格暴漲,那麼對於那些平常家庭情況較好,但為了孩子出國留學而還需要努力賺錢的家長來說,確實也是不小的挑戰。所以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送孩子留學,我想“努力創造”情況送出國,有些時候還不如在國內接受優質的教育好。
  • 去國外留學孩子的年齡的選擇。如果疫情後要送孩子出國,那麼在選擇送孩子出國留學的事上,得多考慮考慮孩子的年齡是不是適合出國,並且在國外他是否有能力照顧好自己,這次的疫情就讓家長看到了,低齡兒童出國留學是存在很多問題的。
  • 國內外教育體系的不同。很多家長送孩子出國留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國內的高考制度壓力太大,不想孩子在高壓下接受教育,那麼國外教育和國內的教育體系是有不同的,有很多地方國外也確實做的不錯,那麼面對這種情況,送孩子出國留學就要看孩子的情況,適合不適合接受國內的教育還是國外的教育?
  • 對於孩子,要看適應不適應。送孩子出國是為了接受好的教育,這無可厚非,那麼如果孩子去了很不適應,並且心理方面因為不適應產生很多問題的話,那麼是不是該權衡一下,不管大留學生還是小留學生,都要看孩子是不是可以適應,如果孩子不適應,那麼出國是不是值得,也是要重新考慮的。

總之,一個疫情就暴露出很多問題,關於後疫情時代是不是值得送孩子留學要綜合考慮,國內有國內的優勢,國外也有國外的優點,那麼值得不值得送孩子出國留學要看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綜合的情況來定。但這場疫情確實確實讓很多人看到了低齡兒童留學、跨境教育的風險,所以在之後的留學過程中,家長需要多綜合考慮,無論是在國內接受教育還是在國外接受教育。只要是適合自己和孩子的,並且對國家無害守法的,那麼就是值得的。


掉隊的雲


新冠疫情帶來的社會衝擊,是海嘯級別的。在美國留學生自然難以逃脫影響。中國在美國的留學生,面臨很多選擇,例如現在要不要回國?已經被錄取的還要不要出來?

要不要回國?

受疫情影響,中國航班班次大批量減少,目前學生想買票也買不到。或是需要輾轉多地,旅途中間,還有銜接航班被取消的可能,其間增加新的感染機會,和新增的各種困難。前不久,就有一批留學生滯留埃塞俄比亞。焦慮的家長據說都已經找吳京了,問戰狼何時出發。為此,外交部在摸底要不要安排接機。能接機自然更好,但是此事操作上要慎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什麼地方都有,有的地處偏遠,未必在幾個核心城市,不可顧此失彼。

時下正是四月,學生要不要回國,得由學生自己和他們的家庭商量決定,不應該有一刀切的答案。留學生走,路上有染病風險,留,有在當地感染風險。家長可能得根據實際情況考慮,萬一得病,到底在自己家裡能得到更好的醫療,還是在當地能得到更好的醫療。以美國大大小小城市為例,不同城市醫療資源被擠兌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在繁華的大都市讀書,人流密集一些,可能風險更大。有的在偏僻的地方讀書,如果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風險會降低。沒有一種辦法是萬無一失的,只能考慮對個人來說風險最小的選擇。

我也曾建議,家長不要在家瞎急,有建設性的做法,是鼓勵學生利用學校提供的各種信息。美國高校高度獨立,大家好的做法會互相傳播,但甲乙丙丁四所學校,處理同樣問題的方式可能截然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另外,由於情況變化,關於學生身份、OPT、在校學生在國外居留最長時間這些規定,移民局的政策也在變化。這些美國專門的工作人員在盯,而國內家長則不一定知道,不能用自己過去留學時的老黃曆來說事,更不能聽來歷不明的自媒體消息的亂傳。國內家長哪怕是博士教授,也不要自以為是,刻舟求劍,以為盡知在國外的孩子學校的具體規定,應鼓勵小孩去認真閱讀學校所有的郵件。不要偷懶,只看中文互聯網尤其是自媒體上的文章。

有一些問題不是留學生自己可以左右的。比如學期一旦結束,學校會有諸多設施關閉,學生如果沒有其他辦法,還會面臨困難。留學生回國問題,建議人們不要上升到道德高地去考慮。很多留學生年齡也不大,不會有人誠心想去給周圍人添麻煩,像用心不良的人說的那樣“回去播毒你最快”。如果不讓回去,學校學期結束後,食堂都關掉,他們沒有車,讓他們怎麼辦?不少留學生只是普通中產家庭的孩子,不全是富二代官二代,不一定有財力對付學校放假後的生活保障。疫情考驗人性,是對人善良對待,還是對人惡意對待,很能看出一個人、一個國家的本色。這裡需要考慮的因素,是能否有效地防護、銜接、隔離,讓這方面的風險最小化到可控制的範圍。

要不要出國?

受目前形勢影響,在國內已經獲得美國學校錄取的學生,還要不要來?這也成了一些學生和家長考慮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沒有正確答案,完全得看學生和家庭是否願意承擔風險。非常時期,來不來可能學校都能理解,也可以問一問有無可能放緩一年入學,考慮那種“間隔年”。如果決定不來,建議儘早告知學校,好讓他們把名額空出來給他人。

但我相信大部分學生不會輕易放棄長時間奮鬥的結果,會選擇繼續留學。秋季入學的時間是八月份,離現在還有四個多月,如果疫情到那時還沒有控制,還在惡化,我們要討論的可能就不是出國不出國,留學不留學這些話題了。

災難之後,留學美國應該更容易。美國名校影響不大,他們總是不愁找不到人。事實上今年由於生源問題,名校申請據說比往年更容易。但目前美國經濟受到極大衝擊,絕大部分學校經費直線下降:學生提前放假離校,學校要返還食宿費,還因人道考慮、法律要求、社會壓力,要給不能來上班的員工(比如突然下崗的食堂員工)繼續發薪,等於是方方面面受擠壓。現在,不少學校已經扛不下去,紛紛在集體減薪、停薪留職(furlough)、甚至裁員了。

有的學校,學費是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生源減少會帶來財務的直接壓力。嚴重依賴中國留學生的學校更是吃緊,例如一些澳大利亞大學中國留學生成千上萬,疫情的衝擊會成為這些學校的生存危機。但願科學界早日找到疫苗或者特效藥,不然這樣下去,甚至都會有一些學校面臨倒閉。即便疫情結束,一些經濟緊張的學校還難以恢復元氣,會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敗。而一些上不上下不下的學校,會更大力度地從國際上招生,可能會出現新的留學潮。

災後走出國門留學的學生,將面臨老留學生可能不曾預料的新的高等教育圖景。首先,疫情變成了網課的大練兵,趕鴨子上架把一些過去不願意從事網絡教學的學校帶上了網課的快速車道。這會無法逆轉地改變日後人們對於教學模式的思考,日後網課會更普及,混合教學可能是日後常態。隨之改變的,可能是混合留學模式的出現:學生一部分時間在國內上網課,一部分時間在國外上線下課,如果移民政策會隨之改變的話。

即便新冠病毒疫情得到控制,一些次生災難還會影響久遠。美國針對中國留學生的社會氛圍可能也會微妙變化。短期內,針對中國的怨憤會有所增加。疫情的起源,應由科學家來判定。但一個現實的情況,很多美國人因新冠病毒遷怒中國。《華盛頓郵報》在4月8日的一篇文章中說,向來針鋒相對的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在疫情和中國的問題上都是一致的。如果說過去曾有政客利用反對中國政治加分的話,現在遷怒中國的可能越來越多是普通老百姓。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工人,一般可以繼續在家辦公,工作受影響不大。第一波丟失工作的,多為需要接觸人的服務、零售、餐飲、旅遊等行業,而從業人員多為美國底層老百姓。他們得病的幾率、死亡的比例通常也更高。

面對新的環境,留學生出國後,不必帶著國家之間的甩鍋心態,爭當受歧視者受迫害。也不能招搖、炫富,或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以戰鬥姿態為人處事,非要事事和同學老師犯衝,很多時候這隻能激發反感,未必能改變他人的觀點。不要把別人的不屑理睬,誤判為把人家辯得啞口無言。留學生偶爾能代表國家,但更多時候不能代表,別人也不指望你代表你的國家。更主要的身份應該是一個學校的學生,理應學好自己的功課,誠摯待人,做學校事務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而不是被動的受害者和抱怨者。既然選擇留學,就要學習他人的長處,這才應該是留學生不要忘記的初心。


橄欖谷英文


在目前這種狀況,你到哪裡留學都是不合適的,美英等西方國家疫情一直都是在高峰期,你不怕染病嗎?相對生命來說,留學算什麼,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是嗎?

何況,現在很多國家不是封城就是封國的,國外可不比國內,有什麼狀況,咱國內都是自己人,在國外你算老幾?不欺負你就算燒高香了。而且,就算染病了給你檢測、給你治,那費用你以為是國內免費?不死也要你脫層皮!

所以,今年,起碼上半年,你想都不要想留什麼學,在國內好好待著吧,自學或者找點事情做就好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