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為什麼原油價格下跌了,我國的石油企業卻很害怕?

我想過幸福的小日子


石油是重要戰略資源,不能關停國內石油產業,全部依賴進口。

而扶持國內石油產業(三桶油),國內的石油開採和加工成本都明顯高於進口油(國內不同地區,每桶油成本在60-75美元之間)。隨著進口油壓價,它們也必須壓價,但很難維持業內成本,就出現了行業虧損。

對中石化的下游加工產業是有利的,因為原料(石油)便宜了,下游產品利潤空間隨之增大。


落地的果子


我國是世界第一原油進口國,為何國際油價下跌,石油企業反而害怕?

最近一段時間的國際油價下跌,對我國遮一個高度依賴進口的原油消費大國,實在是一個利好消息。可是,我國石油企業卻發出了害怕和虧損的消息。這是怎麼回事呢?

數據顯示,我國對石油進口依賴程度越來越大,目前已經達到了70%。預計以後還會不斷增加。之所以會這樣,與我國"貧油國"地位密切相關。雖然我國在上世紀50年代發掘大量油田,但是因為我國工業化水平高,工業製造業產值比美國和日本總和還要大。同時,我國汽車和各種石油驅動機械也在不斷增加,石油消耗量暴增。

這種情況下,我國石油消耗依賴外國幾乎是一個難以阻止的巨大趨勢。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中石油中石化這些大型國有企業,每年在石油勘探、開採上花費的資金一點都不少。我國石油儲量小,開採難度大,讓我國石油開採成本達到了70美元一桶。而世界是有三大巨頭沙特、俄羅斯和美國,每桶石油的成本分別為10美元,20美元和50美元。

也就是說,沙特俄羅斯大打石油戰的同時,我國石油企業開採成本不降,賣的石油越多,賠錢就越多。

當然,賠錢還是次要的,國家能源安全問題,更為致命。

如果我國因為國際油價下降,就關閉那些賠錢的國內油井,短期內來看,獲利頗豐,可是長期來看,我國石油產業對外依賴更為嚴重。一旦美國和沙特為首的歐佩克聯合起來哄抬石油價格,到時候,我國損失可就大了。如果幹脆通過斷供石油的方式進行制裁,更是我國經濟無法承受之痛。

所以,賠錢的國內油井不能關閉,反而要國家通過煉油等方面的收益來進行補貼。

還是那句話,窮則貿易保護啊,達則自由貿易。普通製造業我國當然敢自由貿易,可是對石油這樣的戰略性資源,不保護不行。

另一個原因是,我國在石油高價運行期間與俄羅斯簽訂了石油採購中長期大單,每桶石油的價格在100美元附近。這些石油大單不能毀約,還在源源不斷輸入我國,同樣能夠拉高我國石油採購成本。

俄羅斯和沙特的石油大戰,背後其實是人民幣和美元的國際聲譽大戰。我們買俄羅斯石油用人民幣,買沙特卻要用美元。如果將來沙特同意用人民幣進行結算,那時候,我國的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又會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相對於貴而有保障,和便宜卻隨時會制裁,我們選擇前者還是相對比較明智的。

為了不受制於人,我國加強國家能源安全的措施還要加強。

有朝一日,我國能源結構更多采用核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對石油依賴度沒那麼大了,才能徹底放開。


歷史知事


我國是最大的石油輸入國,為什麼油價暴跌,我國石油企業卻害怕,這與我國的石油資源先天不足密切相關。

我國對石油進口依賴率高達70%,。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石油消耗量不斷增加,預計在2025年會達到峰值。

由於我國石油資源天然秉性不足,石油蘊藏量僅佔世界2%,而且開採成本在70美元每桶以上,這就造成供需矛盾特別突出。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油價大跌,按理說應該是有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但是油價大跌,卻會對我國中石油、中石化的上游產業石油開採造成致命打擊。

石油是一個國家的工業血脈,如果自身斷血,其後果非常嚴重。

因此,我國對石油行業實行嚴格的管控措施,決不能讓世界石油價格過高和過低來衝擊國內經濟的基礎,這也是WTO規則所允許的。

我國成品油價格保護底價是每桶40美元。

也就是說,當國際原油價格低於每桶40美元的時候後,國內成品油價格將不再下調。

那麼進口原油低成本所形成的收益,將全部上繳國家財政,用於新能源建設,降低原油開採成本等等領域。

因此,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加劇中石油中石化上游企業的虧損是一個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