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汪國真,致敬我們遠去的青春

2015年4月26日凌晨,那個影響了一個時代的傳奇詩人——汪國真,悄然離世了,享年59歲。他的離去,引來無數人緬懷和追憶。有人說:“我們在紀念汪國真,更是在紀念我們的青春。”

紀念汪國真逝世5週年,作為深受他的詩歌影響的一名文學愛好者,我總忘不了年少輕狂的點點滴滴,總希望寫點文字寄託哀思,致敬青春。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年輕人最時髦最熱衷的三個行為就是:學許國璋英語、練龐中華字帖、讀汪國真詩歌!

青春、勵志和溫情,是汪國真詩歌最重要的特徵。他字裡行間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淺顯易懂的人生哲理,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那個年代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追求,一下子就抓住了年輕人的心,讓許多人產生強烈共鳴,奉為精神財富。

汪國真的詩歌,在主題上積極向上、昂揚而又超脫。作品的一個特徵是經常提出問題,而這問題是每一個人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其著眼點是生活的導向實踐,並從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比如,“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等詩句,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汪國真詩歌的盛行,是20世紀90年代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文化現象之一。

在迅馳的時代,在浮躁的季節,要實現全面進步並持續發展,既能配合讀者閱讀品位,又能引領精神風貌,必然成為重要的議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汪國真的詩中不僅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種明白暢曉的表達方式,更主要的還是一種超然、豁達、平易、恬淡的人生態度。

汪國真的詩風,同當時盛行的朦朧詩大相徑庭。朦朧詩,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藉助象徵、比喻等手法構築朦朧感,往往比較深奧,如果不是專業人士,一般人基本上是在猜謎語,悟不透。

而汪國真的詩作,多是強調意象和個人理想的追求,主旨明瞭、通俗易懂,情感表露直白而真摯,催人奮進、精神振奮,有一種向上的力量,對安撫迷茫者的心靈起到很大的療傷作用。

不可否認,汪國真就是我們那個年代的神。今生今世,我都在模仿和膜拜他!

謹以此文緬懷汪國真,感謝他留下的美好詩篇和精神食糧。同時,這也是在紀念我們終已逝去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