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點亮“小車間”,穩住扶貧“大飯碗”

“扶貧車間”又叫“社區工廠”、“衛星工廠”,是指以扶貧為目的,設在鄉、村的加工車間,可以解決貧困戶的就近就業問題。隨著國內防疫形勢向好,復工復產步伐加快,越來越多扶貧車間的燈亮起來、機器響起來。但是,疫情衝擊之下,不少抗風險能力本就較弱的扶貧車間產品出現銷售困難,盈利水平急劇下滑,亟待加大支持力度。

當前,全國各地一邊堅守防疫陣地,一邊加快補漏洞、補短板,防止返貧和新的貧困發生。貧困群眾就業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的中西部貧困地區,將外輸與內拓相結合,一方面發揮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作用,引導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一方面支持扶貧車間加快復工復產,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統計數據顯示,扶貧車間復工率已超過95%。

但是,由於很多扶貧車間基礎差、底子薄,加上受疫情影響,成本上升、產品滯銷,經營難度加大。特別是一些對外貿訂單依賴程度高的扶貧車間,銷售市場萎縮甚至消失,流動資金緊張,資金鍊處於緊繃狀態,個別扶貧車間甚至面臨倒閉風險。

就業是民生之本,要為貧困群眾找到就業破題之法、拓寬前行之路。各地有關部門工作人員要進村入戶、走進搬遷社區,詳細瞭解貧困群眾是否就業、在哪就業、工資收入、生活情況,還要了解扶貧車間復工復產情況、經營情況、市場銷售情況等,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對於存在困難、問題的扶貧車間,要落實國家有關支持政策,立足地方實際,通過給予水費、電費等臨時性補助,降低扶貧車間生產經營成本。同時,加大融資支持,為扶貧車間復工復產緩解資金壓力、排憂解難。

對於貧困群眾就業中存在的“有崗無人”與“有人無崗”並存的結構性矛盾,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讓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長,實現與扶貧車間人崗相適。

復工復產,疫情防控不能絲毫放鬆。相關部門應督促指導扶貧車間做好疫情防控與安全生產,還要做好防疫知識、安全知識宣傳,讓扶貧車間安全生產,讓貧困群眾安心工作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