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第二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今天來帶同學們好好複習“教育學碩士考研專業課第五本書”

《當代教育心理學》第三版 陳琦 劉儒德主編

今天是第二章 (學生心理發展)

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第二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本章主要由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維果茨基的發展理論、學生的情感和個性發展三小節構成

教育是個體在心理發展過程中來自環境方面的最主要的影響。教育與學生的心理發展之間存在著較為複雜的依存關係。一方面,教育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制約著心理發展的過程和方向。儘管先天的素質、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等也可能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但科學的教育能促進學生向更高水平發展。另一方面,教育必須以學生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為依據。

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第二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在皮亞傑看來,發展是個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其內部心理結構的不斷變化,思維過程的根本性變化源於認知結構的變化。皮亞傑用圖式這一概念來描述這種心理結構。智慧(認知)的機能是適應環境,智慧的結構(圖式)在個體主動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不斷加以組織而產生變化。個體對環境的適應機能包括同化和順應兩個過程。心理發展就是個體通過同化和順應日益複雜的環境而達到平衡的過程。皮亞傑認為,在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中,認知結構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重構,從而表現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四個不同的階段。所有兒童的發展都會依次經歷這四個階段。認知結構的發展是一個連續構建的過程,每一階段都有獨特的結構,前一階段是後一階段的基礎。

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第二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心理發展受成熟、練習和經驗、社會經驗、平衡化等因素影響。皮亞傑既反對先驗論,也反對經驗論,提出建構主義,認為新結構或新知識的形成實際上是兒童的一種主動建構的過程,這種建構主義思想極大影響了當代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皮亞傑的發展理論對教育教學實踐,諸如學前教育、數學和科學教育、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理論對教育工作者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都有重要的價值。皮亞傑強調的主客體相互作用、活動在心理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個體心理發展各個階段間的質的差異,以及他對各階段的具體闡述等,都具有巨大的啟發性,有助於人們預測兒童的發展並施以正確的發展影響。

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第二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維果茨基的發展理論

20世紀30年代,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將認知過程的起源與發展置於人類文化歷史的框架中,提出心理發展的文化歷史理論。這一理論強調人類社會文化與社會交互作用對人的認知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維果茨基從種系和個體發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發展實質,說明了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的社會歷史發生問題。他的文化歷史理論包括相互關聯的3個論點:活動論、符號中介論和內化論。維果茨基區分了兩種心理機能:一種是作為動物進化結果的低級心理機能,是個體早期以直接的方式與外界相互作用時表現出來的特徵;另一種則是作為歷史發展結果的高級心理機能,即以符號系統為中介的心理機能。在維果茨基看來,心理發展是個體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低級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級轉化的過程。

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第二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在論述教學與發展的關係時,維果茨基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最近發展區,即世紀的發展水平與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前者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定,後者則是指在成人的指導下或是與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時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教育要在可能的條件下促進兒童的心理發展。他主張教學應當走在兒童現有發展水平的前面,落在最近發展區內。教學一方面使最近發展區變為現實,另一方面也創造著新的最近發展區。維果茨基的思想體系是當今建構主義發展的重要基石,啟發著教育研究者對學習和教學進行了大量理論建設和實踐探索。他的思想也強烈地影響著建構主義者對教學和學習的看法。

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第二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學生的情感和個性發展

埃裡克森提出社會化發展理論,他把發展看成一個經過一系列階段的過程。個體在每一階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標、任務和衝突,個體均面臨一個發展危機,每一個危機都涉及一個積極選擇與一個潛在的消極選擇之間的衝突。各個階段互相依存,後一階段的發展任務的完成依賴於早期衝突的解決。早期階段問題的不良解決所造成的損失可能會在後期階段得到修正,個體解決每一個危機的方式對個體的自我概念以及社會觀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有人稱他的理論為發展危機論。埃裡克森把人的心理發展分為8個階段:信任對懷疑(0~1.5歲)、自主對羞怯(1.5~3歲)、主動感對內疚感(3~6、7歲)、勤奮感對自卑感(6/7~12歲)、角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歲)、友愛親密對孤獨(18~30歲)、繁殖對停滯(30~60歲)、完美無憾對悲觀絕望(60歲以後)。在學校教育中,小學生正處於第四階段(6、7~12歲),中學生正處於第五階段(12~18歲),埃裡克森的理論有助於學生適應勤奮和自卑危機,適應同一性和角色混亂危機。

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第二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心理、思維及行為活動的內容、過程及結果的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自我意識是個性和社會性發展的核心概念,是伴隨著個體的身心發展,在與周圍環境不斷地相互作用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自我概念是“由個體對自身的觀念、情感和態度組成的混合物”,是個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經驗的基礎上建立的,主要受他人的強化和評價的影響,自我概念會隨著情景和年齡的改變而不斷變化發展。自尊是指個體在社會比較過程中所獲得的有關自我價值的積極的評價與體驗。它是個體對自己的價值或者個體是否接受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個體的自尊與其學校生活存在著相互作用。一方面,自尊會影響個體對自己的評價及其情緒,從而影響其在學校中的行為表現;另一方面,學校環境也影響著學生的自尊。

今天就和同學們分享到這兒啦,明天繼續本冊書的第三章!

有問題的同學可以私信我,關注我,帶你一戰上岸教育學碩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