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既能讓顧客放心,還能高產,何樂不為

大蔥為百合科草本植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維生素,在人們飲食結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國大蔥的高產區主要位於華北、西北和東北等地,本文就無公害大蔥高產種植技術進行分析。

在我國很多地區農民都通過種植大蔥實現了創收,對於無公害大蔥高產栽培技術來說,主要是做好育苗、栽植管理和收穫三個環節,以下就相關內容進行分析。

大蔥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既能讓顧客放心,還能高產,何樂不為

1 大蔥生物學特徵

大蔥的生育週期包括髮芽期、幼苗期、蔥白形成期、儲存越冬休眠期以及種子成熟期,大蔥的主要食用部位為蔥白,需要在大蔥的生長期間注意營養補充。對於溫度的要求來說,大蔥本身為耐寒作物,種子在2~5℃時就可以正常發芽,處於7~20℃時會延誤於溫度升高,縮短種子萌芽時間,最佳生長溫度在15~25℃。對於光照的要求來說,大蔥本身為短日照作物,對光照強度的要求較高,如果光照不足,會導致光合作用減弱,進而生長不良;而光照較強容易造成葉片老化。此外,在水分的管理上,需要種植戶加強排水,注意防澇。

大蔥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既能讓顧客放心,還能高產,何樂不為

2 大蔥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

2.1 選擇優良品種

品種的選擇來說,主要以抗逆性強、抗病蟲能力強、高產、容易儲存的品種為主,主要的品種為山東章丘大梧桐、日雜39號、科良2號等,這些品種具有抗病性強,口感好的優勢。

大蔥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既能讓顧客放心,還能高產,何樂不為

2.2 培育壯苗

首先,對於苗床位置的選擇來說,主要需要做到避風向陽,同時要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的沙土作為苗床,在進行整地之前需要進行腐熟肥料的播撒,主要為尿素、過磷酸鈣、氯化鉀,同時還需要對苗床加強消毒,主要使用藥物為樂斯本乳油,該方法可以對地下害蟲有效預防。其次,在種子處理環節,可以採取先催芽後播種的方法,方法為在30℃的水溫下浸泡24h,通過該方法可以除去雜質,之後需要用紗布包裹好存放在16~20℃的環境下催芽,當種子露白達到60%的狀態下進行播種。再次,播種環節需要根據定值時間和品種確定,育苗週期通常播種的時間在3~4月份,在之前40~50d進行播種,對於本地大蔥播種期主要選擇在3~4月份,播種量為1~1.5kg,需要混入至少兩倍的細沙,進行均勻波撒,之後需要在表面覆蓋1釐米厚度的細土和鋪蓋稻草。最後,苗期管理環節需要加強水分的管理,保持苗床的溼潤,如果澆水量過多,會影響幼苗生根,通常來說在播種後10d左右即可出苗,在該階段需要避免強烈的光照,為此需要利用遮陽網改善田間小氣候。在幼苗長到2~3片葉時,需要合理進行除草和間苗。此外,還需要利用腐熟糞肥以及硫酸鉀進行追肥。

大蔥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既能讓顧客放心,還能高產,何樂不為

2.3 合理進行移栽和密植

在大蔥幼苗長到20cm的高度時可以起苗移栽,通常時間在7月中旬為移栽的最佳時間。在定值前需要對耕地進行施肥,主要為有機肥和化肥的配合使用,在使用劑量上主要是每畝地施加3kg腐熟的糞肥,20kg尿素,50kg尿素,20千克尿素鉀,在高寬1.2m、深25cm、溝距50~60cm的田間種植。在起苗之前的2~3d需要大量澆水,這樣更加便於起苗,然後根據蔥苗的大小進行栽植,這樣更加便於後期的管理,在定製高需要保證水分的補給,在水分下滲後以株距5~6cm進行栽植,每畝可以栽植20000~30000株大蔥苗。

大蔥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既能讓顧客放心,還能高產,何樂不為

2.4 科學進行田間管理

首先,田間管理的第一個環節就是科學進行追肥,大蔥在前期如果追肥少會導致大蔥地上部分生長緩慢,通常會在越冬前期追加一次施肥,以此滿足大蔥根系的充分生長安全過冬,在來年開春後蔥葉會迅速生長,需要追肥2~3次,用量為每公頃施加糞肥1500~2000kg。其次,進行培土軟化,在大蔥的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軟化栽培,主要是根據蔥白的生長長度進行4次培土,每個月進行兩次培土,首次培土是在生長旺盛期之前進行,第二次培土是在生長盛期之後,每次培土不可超過蔥心。再次,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大蔥生長期間會伴隨著蔥鏽病、紫斑病等病害以及蔥薊馬這種蟲害影響。對於紫斑病來說主要是使用百菌清按照1:500~600進行滅菌,也可以使用戴森錳鋅與水按照1:500的比例進行噴霧;對於蔥鏽病來說,主要是使用粉鏽寧可溼性粉劑,按照1:2000~3000的比例進行噴霧,也可以使用可溼性粉劑,按照1:400~500的比例進行噴霧。對於蟲害的防治來說,主要是使用樂果乳油以及馬拉松乳油,根據一定的比例進行噴霧防治,使用方法為每5~7d進行一次噴霧,連續噴2~3次。

大蔥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既能讓顧客放心,還能高產,何樂不為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的大蔥種植中,大力倡導無公害的種植技術,為了生產出高品質的大蔥,不僅需要良好的自然條件,同時也需要進行人力與物力的投入,選擇優良品種,進行壯苗培育,合理施加肥料,科學進行移栽和秘製。此外,還需要加強田間管理,根據市場行情進行收割上市,這樣才能不斷提升產量,讓農民收入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