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今天為大家分享專業的視頻影像製作技能

古風短片【琴棋書畫,書房四美】

大概在上個月中旬我接到一位造型師小夥伴的【古風】視頻創作邀約,創作靈感來源於我們這次拍攝的場景——中國書房。這是一家位於南京古城牆裡的文化體驗中心,裡面按照“琴棋書畫”四個主題陳設了四個房間。

在看完場景後我和小夥伴開始投入前期的【策劃】和【置景】工作,由於書房本身的風格是【新中式】,非常簡約,且室內的家居又以【明式風格】為主。而我們這次主要想呈現的漢服造型沒有統一的朝代,所以【置景】的一個首要目標就是模糊室內的朝代風格,並打造視覺上的亮點。

最終,我根據每個主題和場景本身的特點,確定瞭如下的置景方案:

琴:琴房本身有幾桿綠竹,一把古琴加上一鼎香爐足以呈現出幽靜的氛圍;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棋:容易讓人聯想到棋局上的博弈、廝殺,而紅色最能呈現這種緊張感;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書:傢俱陳設最多的一個房間,所以在色調上要刪繁為簡,打算以一個黑白的書法門簾來稍作修飾即可;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畫:原始佈置最簡約的一個房間,選擇用暖黃色系道具來豐富畫面,增加場景的層次感。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方案做好後,就是某寶買【道具】啦,雖然留足了物流時間,但是還是出了一點岔子。原本定好的書法門簾居然遇到了賣家虛假髮貨的情況,所以最終這個道具沒有用上,這裡不再多言,但是提醒一下小夥伴不要像我這麼傻,買東西前還是要多看看評論。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買的部分道具

買道具的同時,我和造型師也開啟了約妹子的行動!這裡真的非常感謝四位“義務”出鏡的小姐姐,做過漢服【造型】的小夥們都知道,每個完整的漢服造型從化妝到髮型到服裝都至少需要兩個小時以上,四個小姐姐從午飯前開始做造型,最終我們的拍攝結束時間是在當天深夜12點左右。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在做造型的小姐姐們

本次【拍攝】我使用的機型是【索尼A7S2】(現有應該有新機型),首先這款機型可以拍攝【升格慢動作】視頻,非常適合表現唯美的感覺。其次,夜晚室內光線較弱(窮,自帶燈光較少),索尼的【高感光度】可以滿足室內弱光拍攝需求。鏡頭我只選擇了兩個定焦鏡頭,【佳能50mm,1.2L】的標準鏡頭和【24mm,1.4L】的廣角鏡頭。50mm可以勝任大部分人像畫面,24mm可以滿足一些全景鏡頭的拍攝需求。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索尼的A7S2在拍攝100p或者120p的高速慢動作鏡頭時,畫幅是會自動裁切的(120P裁切的係數大概2.2左右)。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本次拍攝使用的機型和鏡頭

在【燈光】方面,主要用兩個【led燈】和一個【反光板】進行布光,並在每個場景的布光風格上進行區分:

琴:減弱整體燈光的亮度,體現出幽靜的感覺,近景時主要以反光板來提亮人物面部。人物背後有一個透光的紙窗,剛好可以充當輪廓光。全景時背景畫面只有一個空洞的白牆,所以將竹子的陰影打在牆上豐富畫面。這裡有個小技巧,為了體現竹影參差的感覺,可以用道具(竹枝)在燈光前輕微晃動,在人物身上製造閃爍的光影效果。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小技巧:製造閃爍的光影

棋:除了led燈光外,在環境中佈置了若干蠟燭,燈籠等黃色的環境光,並通過鼓風機(其實就是電風扇啦)的吹動來製造飄逸的光影氛圍。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請忽略凌亂的現場

書:由於房間內傢俱較多,所以整體打亮環境,以免傢俱給畫面造成過多的陰影。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最終沒有用上書法門簾,非常遺憾!

畫:米黃色的燈籠給畫面製造的了層次感,但是由於燈籠的光線較弱,所以近景時用一盞LED給人物打輪廓光,製造立體感。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非常喜歡這組燈籠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輪廓光是個好東西

拍攝完成後進入【後期】工作,我一般習慣在前期策劃時就想好剪輯思路、找好BGM和相關素材,所以整個剪輯流程通常比較高效,但是有時候也會遇到前期完全沒有思路,後期根據素材和一些BGM找到靈感的情況。因為本次視頻的時長較短,所以後期的重點放在了【調色】上。我使用的是premiere自帶的調色功能,這個短片後期的調色目標是將每個場景的色調向設定的主色系上靠,並對畫面風格進行區分。這裡以“琴”這個場景為例簡單介紹一下我的調色流程: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分析原素材

第1步:分析畫面,整體曝光不足,人臉的陰影較重,由於背景紙窗的黃光導致整體畫面偏暖。首先根據前期設定的“幽靜”的畫面風格,將畫面的【色溫】降低,偏向冷色系。接著提高【曝光度】,增加【陰影】和【黑色】,同時降低【高光】和【白色】,可以恢復畫面陰影和高光中的一些細節。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第1步:基本校正

第2步:降低畫面的【飽和度】並增加畫面的【自然飽和度】,這一步的目的是讓畫面的色調更加柔和舒服,不扎眼。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第2步:調整飽和度

第3步:調整畫面的【曲線】,將畫面的RGB曲線分別調成“S”型,這一步的作用是將過平過灰的畫面拉回對比度並且讓畫面的色彩過渡更加自然。另外,【色相飽和度曲線】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它可以單獨調整畫面中的某個色系。例如,我覺得這個畫面中古琴的紅色和人物服裝上的藍色過於明顯,因此可以通過向內拉動曲線來降低這兩個顏色的飽和度,讓畫面的色彩更加簡約、乾淨。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第3步:拉曲線

第4步:進入【色輪和匹配】,對畫面的【高光】、【陰影】和【中間調】分別進行調色。將【陰影】拖向青綠色系,使畫面的陰影偏冷,同時將【高光】拖向橙紅色系,使高光部分(背景的紙窗,人物的臉部)呈現暖色調。中間調保持不動。這一步的目的是為了讓畫面產生冷暖對比,視覺上更加吸引人。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第5步:調整高光、陰影和中間調

第6步進入【HSL輔助】,這是pr調色功能裡新增加的一個非常強大的功能,主要作用也是對畫面的某個顏色進行精準的二次校色,我常用這個工具對畫面中人物的膚色進行糾正,分析原素材發現由於光線和前期校色的原因導致人物的臉部泛青,所以必須調整回正常的膚色,這裡我們可以使用【設置顏色】的吸管來選中人物臉部膚色,並通過下面HSL三個鍵的移動來實現對膚色的精準控制,通過【顯示蒙版】可以預覽你要調色的範圍,適當的【降噪】和【模糊】可以讓選擇範圍過渡自然。接著進行顏色【更正】,將色輪向青色的反向(紅色)移動,達到中和的效果,提高膚色的【色溫】,降低【飽和度】,使膚色恢復正常的暖色調,最後,稍微提高一點亮度來提亮膚色。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第7步:局部二次校色

膚色校正完成後,我覺得背景還有些單調,畫面稍微有些平,再次使用【HSL輔助】這個工具來給畫面增色。在素材上再加一個【lumetri顏色】,在【HSL輔助】中通過吸管選中背景中的紙窗,提高【色溫】,增加【飽和度】,讓紙窗的黃光更暖更鮮明,最後,稍微較少一些【暈影】裡的【數量】,給畫面加一點點暗角(類似LOMO效果),讓“幽靜”的感覺更加明顯。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第8步:局部二次校色

到底為止,這個畫面的調色完成。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調色前後對比

接下來,你可以複製你調好的這個特效到其他素材上,然後再分別詳細調整裡面的參數來實現鏡頭的匹配。建議大家在原素材上新建【調整圖層】來進行調色,這樣可以快速實現多個畫面一鍵調色。此外,有些特寫畫面人物臉部細節較為明顯,我通常會使用

【磨皮插件】對人臉進行適當磨皮。

古風類短視頻創作手記(自我修養篇)

使用磨皮插件對皮膚進一步修飾

當然,可能調色方法過於繁瑣,很多人習慣套用lut來進行調色。但是我比較喜歡這種對畫面中每個部分進行【精準控制】的感覺。每個人使用的剪輯軟件和調色方式可能都不一樣,最重要的還是要明白每一步的【目標】是什麼,怎樣使用工具為己所用,達到自己腦海中期望的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