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天空最近的守路人

離天空最近的守路人

1月11日,於本蕃(右一)和工友在結束施工後準備返回宿舍。


青藏高原的黎明,寂靜而寒冷。


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格爾木工務段望昆線路車間的十幾個養護工在鐵軌上敲敲打打,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氣溫使工人棉帽上掛著出汗凝成的霜。


離天空最近的守路人

1月11日,在青藏鐵路望昆站,於本蕃在鐵道旁等待列車通過。


他,是養護工的一員——個頭不高,在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被工友們尊稱為“鐵人”!


他,是一位善於鑽研的鐵路工人——5100多個日日夜夜,從小技巧到大經驗,積累了幾十萬字的抗凍土筆記,他創造的“看、測、析、敲、聽、驗”六標檢修工作法,在青藏高原凍土路段被廣泛應用。


他就是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格爾木工務段望昆線路車間副主任於本蕃,用腳步和忠誠守護著雪域天路。


01

 堅守,“鋼鐵天路”上的錚錚鐵骨

離天空最近的守路人

1月11日,在青藏鐵路望昆站,於本蕃(右)與工友施工結束後準備返回宿舍。

離天空最近的守路人

1月11日,在青藏鐵路望昆站附近,於本蕃(左一)和工友們在施工前進行安全檢查。


望昆線路車間地處崑崙山腳下,與玉珠峰相望,車間負責的116公里線路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氣中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區的45%。


“2006年剛上山時,我們幾個年輕人曾試著用臉盆種蔬菜和綠植,但不管怎麼努力,植物活不過三天。”於本蕃回憶起剛來時的樣子,“那時,條件遠沒有現在好,簡易工棚四面透風。如今天氣一冷,我的膝蓋就疼,就是那時落下的。”他指了指膝蓋上厚厚的護膝說。


離天空最近的守路人

1月11日,在青藏鐵路望昆站,於本蕃(左三)帶領工友在鐵道上施工。

離天空最近的守路人

1月11日,在青藏鐵路望昆站,於本蕃檢查鐵軌。


於本蕃每天要徒步巡檢近10公里線路,巡檢時間超過8小時。每走50米,他還要單膝跪在鋼軌上,俯下身子檢查軌道平順度。


工作看似平常,但在海拔4500米、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環境裡,邊走邊跪8小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離天空最近的守路人

1月12日,在青藏鐵路望昆站,於本蕃在施工結束後回到宿舍。


從唐古拉到望昆,於本蕃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已經待了14年,當初一起上唐古拉的20多人中,唯有他一人還堅守在“天路之巔”。


離天空最近的守路人

1月11日,在青藏鐵路望昆站,於本蕃(右三)召集工友開會商定施工方案。

02

執著,他用十四載“凍土真經”彰顯責任與使命

如果說待在4500米的高原就是奉獻,那與鋼軌朝夕相伴、與凍土日夜抗爭,則是一種“心”的錘鍊,他在堅守中鑄造出最動人的詞語——“執著”。


海拔4500米,人的大腦會因缺氧變得異常沉重,思維也會遲鈍。


離天空最近的守路人

1月11日,在青藏鐵路望昆站,於本蕃在宿舍裡吸氧休息。


但於本蕃卻用記筆記的習慣來克服高原缺氧帶來的不便。走進於本蕃的臥室,桌邊堆著幾十本記事本。他告訴記者,這些記事本可是他在高原積累的“凍土真經”。


翻開這些筆記本,一個個案例被工整地記錄在冊,原理方法則使用另一種顏色寫在旁邊,有的地方甚至還畫有簡單示意圖。十四年,5100多個日日夜夜,從小技巧到大經驗,於本蕃積累了幾十萬字的抗“凍”筆記。


離天空最近的守路人

望昆車間養路工人在檢修線路(3月7日攝)

離天空最近的守路人

1月12日,在青藏鐵路望昆站,於本蕃在檢查鐵軌。


於本蕃將自己十幾年的經驗和思考融入日常作業,並總結提煉出“看、測、析、敲、聽、驗”的“六標”檢修工作法。“老於的這套方法特管用,尤其適用於我們唐古拉車間和他們望昆車間,好幾次故障都是這個方法檢測出來的!”唐古拉線路車間主任李彪林說,這套方法已在凍土較多的格拉段上廣泛應用。


除了對凍土的總結思考,於本蕃和同事們還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他們先後完成了高海拔地區線路“小坑”整修、軟軸搗固機搗固質量提升等多項技術攻關,他們車間也成為青藏鐵路線上有名的“專家車間”。


離天空最近的守路人

1月12日清晨,於本蕃(中)與工友在崑崙山口附近的青藏鐵路上施工。


03

忠誠,鐵人精神永遠是飄揚在雪山之巔的紅旗

如果說雪域天路是青藏高原的彩虹,於本蕃的忠誠就是繪織彩虹的底色,是雪山之巔高高飄揚的精神旗幟,這份忠誠也凝結著他全家人的奉獻。


於本蕃結婚那年,他申請到唐古拉車間工作。“記得那年春節,我剛好輪休在西寧,當時和媳婦一起去人民公園看花燈,印象特別深。”於本蕃嘴角露出了笑意。十多年來,於本蕃在家過的春節屈指可數。


2010年,小家添新丁,但三口之家的日常家務和照顧孩子只能由妻子承擔。由於操勞過度,妻子王興芳也長年生病。提到妻子,這個鋼鐵一樣的漢子紅了眼眶。家,可能是他心裡最想保護卻又無能為力的地方。


離天空最近的守路人

於本蕃(右一)對作業設備進行消毒(3月26日攝)


今年由於突發疫情,原本在山上過年的於本蕃有機會回到了西寧家中。往年闔家團圓的日子,自己總是家裡缺席的那一個,妻子孩子早已習以為常。“今年過年,難得的長時間團聚,兒子還有點不適應。”於本蕃苦笑著,眼睛裡充滿歉疚。


離天空最近的守路人

1月11日,於本蕃(左)和工友在青藏鐵路望昆站附近巡檢鐵道。


回到望昆,轉眼一個月了。想家時,於本蕃就到窗口向著家的方向遠眺,拿著兒子送給他的小玩偶輕輕摩挲。但望著眼前的青藏線,他的眼神依然執著:“我們在這裡,國家這條大動脈就沒有問題,‘血管’確保暢通!”


寒來暑往,望昆車間背後的崑崙山巋然屹立,聖潔雄渾;風雪依舊,養路工人為之奉獻的青藏線蜿蜒綿長,滿載希望。於本蕃堅毅的臉龐上,早已爬滿了歲月風霜。在這個生命與自然時刻鬥爭的地方,“寧可生命透支,不讓使命欠賬”就是這群“鋼鐵守護人”的使命信條。


來源:新華網


編輯:金炫美

實習編輯:閆豐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