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用六分之一員工恢復超八成產能,傳統產業按下智能“快進鍵”

僅用六分之一員工恢復超八成產能,傳統產業按下智能“快進鍵”

(圖為4月23日,武漢虹信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4G天線生產線上,工人們在爭分奪秒裝配元器件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高勇 攝)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 智能化改造後的這家企業,復工之初僅用六分之一員工,即恢復超八成產能。

每小時完成35萬顆元器件貼裝點、4分鐘後出爐一件5G基站天線設備、15秒鐘下線一臺空調外機,武漢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按下“快進鍵”;

以“芯屏端網”萬億集群為龍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現出風浪中的產業定力和生命力,一批在線教育、生物醫藥、信息技術、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企業動能不減,一群瞪羚、獨角獸和小巨人跑出“加速度”;

狠抓大投資、大項目、大工程,強武漢產業之骨架,補齊小而美、專而精、特而強,串產業發展之鏈條,武漢產業呈集群效應,打通發展“微循環”。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城市強。智能工廠機械臂飛速運轉、寫字樓裡鍵盤聲聲、工地上挖機不停歇,蛻變、煥新、集聚,為武漢攢勁。

僅用六分之一員工恢復超八成產能,傳統產業按下智能“快進鍵”

(圖為美的集團武漢工廠的機械臂手、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忙碌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周超 攝)

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升級

數字車間智能工廠顯神威

24 日,聯想武漢產業基地表面貼片測試(SMT)產線上,貼片機正在精準地將各種電子元器件貼裝在電路板上,零件貼裝設備每小時可完成 35萬顆元器件貼裝點,但車間裡工人很少。

聯想武漢基地自動化數字化高級經理張翼介紹,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自動組裝線體——量子線項目未來上馬後,員工密度還將降低,但生產效率將提高20%。

6公里外的中國信科旗下虹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基站天線生產線車間,全國首條5G智能製造生產線,從上料到性能測試,經過一系列自動化工序,4 分鐘後,一件 5G 基站天線設備出爐。“我們車間同等產能的 4G 天線設備生產線需要 30 名工人協同作業,現在這條 5G 智能製造生產線上,只需要一人應急處置特殊情況。”

僅用六分之一員工恢復超八成產能,傳統產業按下智能“快進鍵”

(圖為施耐德電氣製造(武漢)有限公司,工人在生產線上工作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高勇 攝)

復工之初,武漢菱電汽車電控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僅用了六分之一的員工,恢復了超過八成的產能,公司董事長王和平說,得益於長期以來對工廠的智能化改造升級。

在東西湖,已復工的華潤雪花啤酒武漢工廠,經近 300道工序下線的一瓶啤酒,多個工藝段被智能控制;沌口,美的集團武漢工廠,全球智能化率最高的空調外機柔性生產線上,平均每 15 秒鐘就有一臺空調外機下線;江夏,汽車零部件企業博世華域轉向系統(武漢)公司,1700餘臺設備、11家供應商連上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生產過程實行“數字化”管控……

從一瓶啤酒、一隻龍蝦,到一臺空調、一輛汽車,武漢緊緊抓住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發展機遇,加速推動 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模式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正在組織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超 300 個,而疫情並未阻斷政府與企業同心轉型。

“轉型升級不是疫情‘逼’出來的,只不過加速了。”聯想武漢基地負責人齊嶽介紹。“公司在

智能化改造上得到政府大力扶持,上了多條自動化生產線。”武漢菱電電控總經理助理閆延斌說。

施耐德電氣製造(武漢)有限公司數字化武漢工廠、回盛生物世界領先新型獸藥智能化生產線等一批行業內領先的智能車間和智慧工廠,仍在加速建設中。

而智能化升級也成就了企業成長與突破。光穀人工智能企業庫柏特為湖北聯豐打造的兩條香菇無序智能分選產線,正在助其加速復產;中國光纖光纜生產龍頭企業長飛公司,剛推出設備改造升級故障預警、設備異常自動報警等數字化網絡化解決方案;已復工的武鋼大數據中心,近來接待了不少通訊、電信、電子等行業企業以及政府部門的實地考察,正尋求合作機會,共同開拓大數據產業市場……

僅用六分之一員工恢復超八成產能,傳統產業按下智能“快進鍵”

(圖為4月24日,人福普克藥業(武漢)有限公司,工人在後處理工序生產線工作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高勇 攝)

新興產業跑出“加速度”

“新物種”頻頻搶下新訂單

4 月 13 日,長江存儲發佈全球首款 128 層QLC閃存芯片,“芯”跳強勁。

克服重重難關,疫情中,芯片產線一直沒有停產,128層QLC閃存芯片研發也未中斷,並直接越過了96層三維存儲技術,從之前的64層直抵 128 層。專業人士評價,這意味著能夠躋身國際主流芯片存儲產品的位置。

疫情期間,聚芯微電子線上發佈國內首顆自主研發、背照式、高分辨率、用於 3D 成像的飛行時間傳感器芯片,公司創始人劉德珩說,如期發佈,是因為必須“在賽道上奮發前進”。

賽道追趕,首臺首套首個始終不停步;攻城略地,新訂單新市場新客戶加速收割——生產紅外測溫設備的高德紅外,以每天1000 套的速度保障全國各省市機場、火車站、醫院等地設備交付;人福普克藥業(武漢)有限公司多條生產線每天可產出近 1000 萬粒軟膠囊,相當於每週裝滿 5個集裝箱,被陸續發往美國;上汽通用漢產雪佛蘭探界者出口到烏茲別克斯坦;華大生物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國際訂單覆蓋全球 70個國家和地區;華工科技為某客戶提供的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首次替代了客戶此前購買的進口設備……

表現出強勁抗風險能力和生命力的,更有一批“新物種”,如在線教育、人工智能、互聯網消費等,它們出現在政府“非接觸”產品及服務項目清單中,應用於社區、商超、城市應急等場景中,在風雨中迅速成長。

北斗衛星導航終端企業依迅電子,面對各地復工復產時間差造成的訂單流失情況,不坐等,研發出“北斗+AI 體溫檢測系統”,整合 AI熱成像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在通行人群佩戴口罩的情況下,仍能在體溫快速篩查的同時,準確驗證身份,市內訂單不斷;

打造餐飲業“拼多多”的光谷互聯網初創公司享七科技,疫情後平臺訂單下滑厲害,在行業洗牌中調轉舵頭,首次嘗試將 to C 轉為 to B,針對復工企業統一、安全用餐需求,23 日即為光谷一家企業500員工送出第一單;

主打遠程辦公的光谷創業公司石墨文檔,開發了疫情場景模板,針對復工潮,企業緊急上線遠程辦公版,疫情期間新增用戶量和企業註冊數增長6倍……

石墨文檔剛宣佈完成 B+輪數千萬美元融資。

信心比黃金珍貴。武漢新興產業投融資風向標凸顯。除石墨文檔外,專注眼科基因藥物研發的武漢紐福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 A輪融資,互聯網企業理工數傳,年初宣佈完成第四輪融資,估值16億元。

僅用六分之一員工恢復超八成產能,傳統產業按下智能“快進鍵”

(圖為華星光電生產的摺疊屏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周超 攝)

產業集群打通“微循環”

建鏈強鏈帶“活”大批配套廠

4 月 24 日 7 時,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的網絡安全學院內,工人們正在調試電子黑板顯示屏和安裝麥克風。100 多名管理人員和 500多名工人已全部到崗,全力以赴,確保今年9月迎來學子拎包入住。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快舟運載火箭總裝總調中心(一期)順利通過預驗收,未來投產後將具備年產20發火箭總裝測試及試驗能力,武漢航天產業集群加速形成;武漢國家存儲器項目,將盡快啟動二期建設;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湖北新電車用空調及暖風水箱生產等延伸汽車產業鏈的零部件項目,本月一齊開工;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聯影醫療武漢總部基地正加緊裝修,邁瑞醫療武漢研究院項目新開工。

引進關聯度大、技術含量高、產品生命力強的好項目、大項目,建鏈強鏈;以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核心配套企業,實現以大帶小、上下聯動,更要補鏈穩鏈。

“聲光調製器是脈衝光纖激光器的核心元器件,相當於光開關,沒有它激光器就沒法出光,不能正常工作。”光奧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威說。

“工業機櫃是產品的基礎骨架結構件,相當於建房子時的鋼筋水泥,所有的光纖元器件及電子設備,須裝入其中,才能組成整機產品。”武漢明科機電設備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周久能說。——這些企業,都是銳科製造激光器不可或缺的供應商。

“我們的產品斷供,大批工業企業將無法正常生產。”銳科激光副董事長、總工程師閆大鵬說,產業鏈一環扣一環。而沒有激光器,激光設備就沒有心臟。

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能否實現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考驗著政府的治理能力。”武漢大學中國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院副院長、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吳傳清說。

3 月中下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從銳科激光帶回 25家配套企業名單,一家家配套企業進行溝通協調解決,快速推進整個產業鏈的復工復產。

在該局龍頭企業及配套企業復工復產調度表上,除了銳科,還有“上汽通用汽車武漢公司”“富士康武漢公司”等一批企業,記錄著:“上汽通用汽車武漢公司協調復工復產企業市內 198 家,市外 18 家;富士康武漢廠區協調供應鏈企業35家……”

據統計,僅首批 14 戶工業龍頭企業,就“鏈”動1064家配套企業協同,全力以“復”。(記者李佳 康鵬 賀亮 馬振華 林坤 李亦中 通訊員王帥 劉昕)

【編輯:趙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