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迎來真正的成功

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迎來真正的成功


思維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固定型,一種是成長型。

其中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由基因來決定;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的。

無論是擁有哪種思維模式的人,都渴望得到成功,那麼成功究竟是學習的結果還是智力的證明呢?我們可以在《終身成長》這本書裡找到答案。

儘管你可能已經不記得了,但在我們剛出生的時候都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嬰兒每天都在學習不同的技巧,從只會嚎啕大哭,到慢慢能夠坐、爬、站、走,這些技能每一項都不簡單,甚至可以說人生中最難的任務。

但那時候的我們並不感覺困難,相反的,嬰兒時期的我們根本不在意是否丟臉,我們一遍遍站起來,摔倒,站起來再摔倒,直到跌跌撞撞地向前走。

這樣生機勃勃的學習熱情是與生俱來的,是什麼原因讓它走到了盡頭呢?

是固定型的思維模式!

兩種思維模式帶給人們不一樣的人生選擇

一旦人們開始有能力評估自己的時候,有些人就開始變得畏首畏尾,擔心自己不夠聰明,害怕遭遇挫折。在他們的世界裡,人們希望能確保自己是正確的,是成功的,因為他們相信聰明的人是永遠成功的。

然而那一部分樂於挑戰,敢於突破極限的人們呢?成功意味著拓展自己的能力範疇,意味著自己越來越聰明。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自我認知逐漸增強,思維模式帶來的不同也越來越明顯。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成功的關鍵是學習,他們高度關注可以提高自己知識水平的信息,對他們而言,學習才是第一要務。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則恰恰相反,他們不願意暴露不足,為了讓自己始終看起來很聰明,他們放棄挑戰,生活在舒適區裡。

就像書中提到的那樣,儘管一部分學生英語成績不理想,但他們寧願拿自己大學的前程冒險,也不願意參與任何輔助型的課程,因為那樣讓他們看上去很愚蠢。

就這樣,固定型思維模式將人們變成了不愛學習的人。

除了學習方面,在擇偶時,不同思維模式的人也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在古代,男子是家庭和社會的主體,女人必須遵從“ 三從四德”的戒律,一旦有女人對權威提出異議,就是不守婦道的表現,迎接她的將會是嚴重的懲罰甚至會因此喪命。人,希望自己的伴侶,崇拜他們固定的個人特質,希望自己是伴侶信仰中的上帝,這與我國古代的大男子主義非常相似。

儘管在現代,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少見,但擁有“大男子主義”思維的人,正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代表。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在擇偶時,則理性的多。

他們並不希望別人詆譭自己,但卻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對方要能夠看到自己的缺點並幫助自己改正,鼓勵和促進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試想一下,如果兩個不同思維模式的人結合了,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也許就像書中說的那樣吧,一個人的成長成了另一個人的噩夢。

在擇偶時出現了誤差,將會造成兩個人的困擾,如果是CEO呢?可能面臨的就是一個企業的興衰榮辱了。

兩種思維模式對成功的定義

無論何時,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都不會停下尋找挑戰的機會,他們會在挑戰中不斷成長,挑戰越大,成長的空間越大。

就像我們熟知的邁克爾·喬丹,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他是一名籃球巨星,曾被世界冠以“穿運動鞋的上帝”等溢美之詞。

然而鮮有人知的是,年幼時期的他身材矮小,曾被教練由一隊降入二隊.

不過他不僅有氣餒,還通過刻苦的訓練,入選了全美高中生陣容。

之後喬丹的球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經歷了傷退,父親被謀殺等人生低谷,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向世人證明,他擔得起NBA最有價值球員稱號,入選籃球名人堂是實至名歸的。

不難看出,喬丹是成長型思維的典範

他清楚地知道潛能是人們隨著時間來提高自身技能的一種能力,想要讓潛能開花綻放需要時間。

當他再次迴歸籃球界並引起巨大轟動時,他卻表示異常震驚。

在喬丹的眼裡,他與普通人沒什麼兩樣,要說區別可能就是他不斷尋求挑戰,獲得成功的堅定信念吧!

這樣一個生活在聚光燈下巨星,自始至終彬彬有禮,沒有在遭遇挫折時怨天尤人,也沒有在星途順利時沾沾自喜,他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天賦型選手,但他願意為了自己的目標和夢想付出所有的努力!

而固定思維模式的代表們,始終想要證明的無非是自己很特別,高人一等,所以他們才需要快速、完美地取得成功。

當他們感覺不到自己聰明且富有天賦的時候,就會喪失興趣,就像書中說的那樣,一旦失敗,糾錯的過程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

就拿擁有著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世界級網壇名將約翰·麥肯羅來說,他認為能力來源於天賦,他不喜歡學習,不參與挑戰,一旦事情遭遇不順,迎接他的是失敗的必然。

天賦過人的他曾連續四年在網壇排名第一,正是因為這種成功讓他感悟到“成功的特殊意義”。

約翰·麥肯羅有在比賽中使用鋸木屑吸手上的汗的習慣,在某次比賽中因為他不喜歡那些木屑,就故意將容器打翻,經紀人不得不臨時花費20美元重新為他訂製了新的鋸木屑。

而當他在吐了一名高貴的日本女士一身,反而受到鞠躬道歉和禮物時,這種優越感到達了頂峰。

在約翰·麥肯羅看來,第一就象徵著特權,象徵著高人一等,象徵著隨心所欲。

在“第一的世界裡”,他就是始終高高在上的世界的主人,可以隨意侮辱別人,自己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他不能允許自己的失敗,因為失敗意味著失去一切,意味著不再萬人敬仰,意味著沒有任何特權!

相信人的能力固定不變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們,急切盼望成功,他們喜歡這種優越感,甚至把這種優越感等同於自尊。

然而,如果成功後你變得極其重要,當你遭遇失敗的時候,又變成了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