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愛上和父母相似的人還是和自己相似的人?

關嶺化石群


由於沒有完美的父母,一個人形成的印刻和依戀類型,往往既有令人滿意的特徵,又有具有挑戰性的特徵。

消極的、具有挑戰性的印刻和依戀類型能被改變,從而使一個人開始吸引並建立更健康的關係嗎?這是絕對可能的。

自我意識、努力的學習和成長意願,以及在需要時尋求專業幫助的勇氣,是成功最重要的幾個要素。

那些能夠突破消極的印刻和不安全依戀類型的人,他們永遠有機會並有能力去建立健康、安全、真正相愛的關係。


雲想容


這個說法有理論上的依據麼?

我爸爸跟我關係非常好,像朋友一樣相處。我確實覺得跟我爸爸相似的人會更吸引我。勝過和我本人相似。

但是我一個女性朋友,她的爸爸非常不負責任,對她媽媽對她都不好,她說起爸爸的時候都帶有一種切齒痛恨的感覺。她喜歡的人跟他爸爸也是完全不同類型的。

所以我個人的觀察,如果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好,確實孩子會喜歡和父母同類型的人。

至於說人是自戀的,所以會喜歡上和自己一樣的人?這個也不一定。

我曾經認識一個帶有偏執性人格障礙的人,非常自我,控制慾強,他其實非常清楚自己的特性,所以只找善良單純的人做朋友。他一眼就能看出哪些人是比較容易控制的。

同理,一個吝嗇的人會更喜歡和慷慨的人做朋友。一個軟弱的人可能更傾向於和強勢的人做朋友。這是一種補償心理。

人類這個生物太複雜了,千人千面,心理上的針對性也是不一樣。老實說,本人對心理學瞭解不夠,不敢妄言太多。


芬芳2015


不論是那種類型,總歸一句話,人只會愛上自己喜歡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