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增量,新品為王——趣拿模式助推企業開疆拓土

死守存量是危險的,不管是產業、公司還是個人。

就在幾年前,中國人對硅谷、對美國科技界都是頂禮膜拜,如今,中國已經在很多領域實現彎道超車,這背後就是存量和增量博弈的過程,死守存量很危險,因為你不知道它在神馬時候會變成包袱:

1.美國發達的零售體系是其存量優勢,於是它在擁抱電商這一增量時就變得緩慢,中國沒有存量包袱,於是電商這個增量就是變成一匹脫韁的野馬,一騎絕塵。

2.在燃油時代,傳統汽車廠商在發動機、變速箱上的優勢就變成存量優勢,而當電動車成為趨勢,不需要傳統發動機、變速箱,增量的遊戲規則發生了變化。

3.美國成熟的信用卡系統曾經是美國金融競爭力的一個存量優勢,於是在移動支付時代,這個存量優勢就變成包袱,不習慣信用卡支付的中國人把中國變成了移動支付遙遙領先的國家。

在公司層面,存量和增量的變化就太多了,我們舉幾個死守存量最終被存量拖垮的公司:

1.迅雷當年以其領先的下載技術贏得極其高的市場份額,這是它的存量市場,這個存量積累的優勢如今在網速前面迅速消失甚至沒有了,網速提升太快了,人們不需要下載了。

2.1979年,王安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的文字處理機,一度成為美國第五大富豪,他的副總裁蓋利諾建議研製個人電腦,王安卻不屑地一笑:“搞個人電腦,聞所未聞的荒唐事!”,最後王安被IBM終結。

3.十年前的開心網憑藉“偷菜”遊戲火了一把之後,又推出了“搶車位”、“好友買賣”等社交遊戲,有了“路徑依賴”之後,卻做增量市場,甚至連網頁遊戲的早班車也沒搭上,最終消失在江湖。

4.黑莓曾憑著“總統安全級別”的I/O系統及特色的全鍵盤鍵盤一度佔據了美國市場48%的份額,但這兩點也成為了拖垮他的包袱,長一段時間都固執地堅守全鍵盤,沒有看到觸屏的革命,最終被市場無情淘汰。

致力於引爆新品的趣拿,始終將眼光聚焦於潛力無限的增量市場,在滿足消費人群不斷變化的新需求,以及助推企業推廣新品之間承擔起橋樑的角色。一個個成功的新品營銷案例都已經證明了忘記存量、擁抱增量才是更加符合目前不斷去中心化的消費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