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小小的火》:主要人物與主題之淺析

《小小小小的火》講的是擁有兩個全然相反的生活方式與理念的家庭走到一起後而產生的一系列故事。小說的行文如同在播放一部電影,中間不斷穿插著回憶,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是一個絕佳的吸引讀者亦或是觀眾的故事。2017年,《小小小小的火》拿下美國亞馬遜年度小說桂冠,並獲得了27項年度圖書大獎,可見這個故事受歡迎的程度。

小說主要塑造了米婭和查理森太太這兩個大相徑庭的形象。

米婭是追求自由的,查理森太太是講究規則的;米婭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查理森太太的軌跡是固定的;米婭的工作是富有創意而浪漫的,查理森太太的工作是一成不變的,米婭的生活剛剛溫飽,查理森太太家人生活是富裕的;米婭選擇的是追尋內心的聲音,查理森太太擁有的是世俗都向往的幸福……當米婭和她的女兒珀爾以租客的身份進入查理森一家的生活領域、當珀爾和查理森太太的兒子穆迪成為同班同學時,兩個家庭的相互介入、兩個迥異生活理念的相互碰撞不可避免。

《小小小小的火》:主要人物與主題之淺析

查理森太太:安穩且富足的世俗幸福

“她始終覺得那種如同火焰的衝動是種極其危險的東西,很容易失去控制,甚至能推倒牆壁、越過鴻溝,以極快的速度擴散,哪怕只有一絲微風,也能讓火勢延燒若干英里。因此,最好還是小心控制這些小火苗。”

查理森太太生活在“對任何缺陷與不足都採取零容忍”態度的西克爾高地,無限追求完美;反抗戰爭爆發時,她沒有加入反抗的隊伍,而是寫了一封呼籲停止戰爭的信、在揹包上縫了一個和平標誌,稱這是務實精神;會以對方會感念並回饋自己的善意為前提去行善;給自己因看不慣而去窺探米婭的過去找“正當”的理由……查理森太太崇信規則,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將年輕時擁有的那些如對心愛的少年、對理想的衝動都壓制住了。一切都朝著規劃好的方向在前進。

《小小小小的火》:主要人物與主題之淺析

但是查理森太太的行為卻與其奉為圭臬的行事準則相背離。

在外人看來,查理森太太是美麗善良的。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她卻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會為了一己之私打破個人隱私界限,利用記者的職務之便,不顧一切地窺探米婭的過去,並加以評判;其偽善的面孔於此表現的淋漓盡致。

小說同時映射了以查理森為代表的中產階級表裡不一的偽善,他們的“善良”不過是用來打造自己完美的人設,而在個人利益面前,所有“善良”的面具都不復存在,甚至可能連保持良知與底線都做不到。


米婭:追尋內心的動盪自由

“多年的流浪生活中,米婭給自己定了一條規矩:不要留戀。不留戀任何地方、任何住處乃至任何人或事。”

米婭是個聰明又瀟灑的藝術家,除了違背與約翰夫婦的契約帶走了珀爾這一頗有爭議的行為,米婭的形象堪稱完美——擁有驚人的藝術天賦,並且享受創作的樂趣,不會為了錢而創作;自尊自強,父母不支持讀藝術院校,自己邊上學邊打工,即使生活困頓也不無限度接受他人的善意饋贈;在一個地方沒有了創作靈感時,能夠果斷的轉戰下一個地點;對一個在家人看來是個叛逆的“瘋子”的陌生人給與理解和支持;查理森太太窺探她的過去,將她從出租屋趕走,但是她在為查理森太太創作作品時,心裡依然充溢著對查理森太太的祝福……

《小小小小的火》:主要人物與主題之淺析

有的讀者會說米婭太過聖母,因為現實生活中很難有米婭這樣有智慧、有天賦、有愛心又自尊、果敢的人存在,面對查理森太太對自己隱私的侵犯,還能給予包容及祝福,這在現實社會中幾乎是想象不到的。

但是米婭依舊是吸引人的,少年時起就不顧家人的反對,將買衣服的錢都用來買交卷、買相機;打三份工也要讀藝術院校,一直堅定不移的堅持著自己的攝影愛好。

故事結尾處,米婭憑著對查理森一家的瞭解,為每個人創作了攝影,內容是他們的隱私、秘密、迷茫、痛苦和渴望等的藝術化處理。這一情節也許是作者想進一步表現米婭的天賦和善良,但是畢竟過於理想化。


遵從內心,過真正想要的生活是小說貫穿全文的大主題。

《小小小小的火》:主要人物與主題之淺析

小說封面

“這讓你感到恐懼,讓你覺得難以把握,因為你放棄了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你究竟放棄了什麼呢?喜歡的男孩?出遠門的機會?還是整個人生?”

在兩個女主角最後的攤牌中,米婭點破了查理森太太一系列所作所為的原因——因為米婭選擇的正是查理森太太曾經短暫擁有過但是被自己壓制住的嚮往和憧憬,查理森太太選擇了安穩與平凡。

但是就像伊奇羨慕米婭瀟灑快意的生活一樣,珀爾也曾羨慕查理森一家富足安穩的生活。人們對於自己不曾有用過的,大概率是會有點嚮往的。也許這也是一個“圍城”。

《小小小小的火》:主要人物與主題之淺析

“永遠記得,你呼吸著的每一個瞬間,都應該去過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小說用米婭從小到大對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堅持,用意識到放棄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後反常的查理森太太,用最後放棄優渥生活走向自由的伊奇表達了全文的主題——去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小說名字“小小小小的火”,即是去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的衝動,而這個“火”是被壓抑著直至熄滅還是形成燎原之勢,則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小小小小的火》:主要人物與主題之淺析

“繁榮與自由是現代社會追求的兩個具有終極導向的一體化目標。這一目標能夠為人們帶來經濟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自在,正因如此,人類不會因為風險的存在而放棄對繁榮的追求,也不會為了秩序化的安排而捨棄對自由的理想。但繁榮與自由基礎上的生存和競爭帶有與生俱來的不確定性,人類的這種追求必將在不斷湧現的風險中顛簸前行。”

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我們,期待著過查理森太太的生活,工作穩定、生活富裕、家庭美滿;內心裡住著一個米婭,不顧世俗眼光,大膽的過著浪漫詩意的流浪生活。

梵高曾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或許我們可以理想化地一直過查理森太太的生活,偶爾選擇做米婭。


本文原創,轉載請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