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怎麼防治?

長江三農


一個“瘟”字對農民來說真的很可怕,就象豬瘟、雞瘟,弄不好結果很慘重。不過稻瘟相對豬和雞的損失來說,沒有那麼明顯。但農民對這稻瘟病,也從來不敢輕視。

因為稻瘟病裡面又有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穀粒瘟等等多種。稻穀如果染上這些瘟病,輕點減產,嚴重時可能就沒有什麼收成了,幾個月的辛勞和資金的投入就會付之東流了。

因稻瘟病是可因空氣流動、雨滴和流水就能感染的,那要如何才能防治呢?

雖不能完全阻止稻瘟病的發生,但可以儘量控制它的發病面積、發病程度和病後向其它地方擴散漫延。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先是防:

1.處理或減少菌源,有條件的話銷燬稻草、稻樁、田周圍雜草。

2.選擇抗病蟲害的優良品種。

3.上屆的稻樁如果不能處理就留給冰雪低溫自然滅蟲卵和菌。不能把泥土翻過來越冬。

4.培育壯苗,減少無效分櫱,合理密植,保證田間通風和透光。

5.合理施肥,少施氮肥。不能過遲追施肥。

6.灌水要深度合理,乾溼結合,提高抗病能力。

7.噴施三環唑、戊唑醇、己唑醇、苯醚甲環唑之類的藥物,把瘟扼殺在萌芽之中。

二、再是治:

如果防不住,稻瘟病還是發生了,那就用藥治:稻瘟靈、稻瘟酰胺、烯肟菌胺、醚菌酯、多抗素、春雷黴素、富士一號、拿敵穩……等等許多農藥都可以防治稻瘟病。根據當地發病的不同情況,根據當地農藥貨源的情況,最好聽取當地農技人員意見,配藥防治。記住,如果在揚花階段,施藥最好在早上8點前,下午4點後,避開盛花期。


一生好人大司馬


我是農藥專科,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從事種植和病蟲害防治15餘年。我來回答“水稻稻瘟病怎麼防治?”這個問題。

在回答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稻瘟病的特點以及發生症狀。

1、病害特點:稻瘟病是水稻常見、重要的病害之一,和紋枯病、稻曲病為當前水稻危害的三大病害。稻瘟病由半知菌亞門真菌的稻梨孢子侵染引起的,在整個生長期均有發生,從危害的部位和不同生長時期來分的話,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穀粒瘟。屬於真菌性病害,病菌繁殖最適溫度為25-30℃,中高溫、高溼條件下,有利於病害發生、蔓延。

2、發生症狀:

①苗瘟,發生在三葉前,發病時苗基部呈灰黑色水漬狀斑點、上部變褐色,最後捲縮而死。溼度較大時病部會有灰黑色黴層。

②葉瘟,就是葉子上的稻瘟病,主要發生在插秧後,在分櫱期和拔節期較重。從症狀的表現上比較複雜,它的家族也比較龐大,根據斑點的不同又分為:慢性、急性、褐點、白點型葉瘟。

③節瘟,常發生與穗部以下的第一節和第二節位,在兩個接杆的連接處發病。典型症狀呈褐色斑點,之後發展成整個節位周邊都是。此部位也可以理解成人身上兩根骨頭的連接關節。此處發病,容易造成穗杆失水乾枯,導致穀穗供水和養分不足,最後形成白穗。

④穗頸瘟,一旦發生造成的減產最為嚴重。在穗頸部有水漬狀斑點,最後環節擴展,整體症狀和節瘟相像,最後同樣是導致白穗。

⑤穀粒瘟,發生部位在穀殼,有灰白色黴層,病斑呈橢圓形。能使種子帶菌,如果種子不處理的話,第二年播種後易造成苗瘟。

3、市場趨勢:近幾年隨著全國範圍內雜交水稻種植越來越單一化,生物多樣性控害作用較弱,再加上種植水稻品種對稻瘟病的抗病性普遍較弱,稻瘟病的發生日趨流行,呈上升趨勢。根據我多年的市場走訪看到的,在長江流域周邊,普遍是分櫱期到拔節期這段時間,葉瘟病發生較重。在抽穗期後,穗頸瘟的危害最重、造成的減產也較大。還好的是,多數地區的老百姓從插秧後每次打藥都有加藥預防稻瘟病的意識。

瞭解了稻瘟病的特點及症狀,我們再來聊一下該怎麼防治?

1、預防措施:

①儘量選擇對稻瘟病抗性好的品種。

②播種前拌藥浸種,杜絕種子攜帶的病源。可使用25%咪鮮胺乳油1500倍液浸種消毒15個小時,再播種。

③插秧前,打一遍“送嫁藥”預防葉瘟病。可使用75%三環唑400-500倍液全株噴霧。

④施肥管理中,避免偏施氮肥。

每畝地2-3桶水、每桶水使用:40%稻瘟靈乳油50毫升+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20毫升+精油15毫升。

或者每畝地2-3桶水、每桶水使用:40%稻瘟酰胺三環唑乳油30毫升+32%唑酮乙蒜素乳油25毫升+精油15毫升。

或者每畝地2-3桶水、每桶水使用:30%稻瘟酰胺己唑醇懸浮劑30毫升+75%三環唑粉劑20克+精油15毫升。

注意事項:

1、稻瘟病害發生後,防治時用水量要大,每畝地不低於2桶水。水量達不到時,藥液不能充分接觸到病斑,很難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預防大於治療。從插秧後,水稻每次打藥都加上點三環唑、吡唑醚菌酯等預防藥物,以防發生。當防治稻瘟病後再去治療的時候,不同程度已經造成了減產。

總結:

稻瘟病,是水稻常發的真菌性病害,其中葉瘟病和穗頸瘟發生較多、危害較重。在防治過程中,儘量遵守“防大於治,以防為主”的原則,從水稻抗病品種的選擇、播種前的種子消毒、插秧前的送嫁藥、再到分櫱節後每次打藥預防等環節預防,多預防會對稻瘟病的發生防治事半功倍。一旦發生了稻瘟病,我們只能使用農藥去防治了,儘量選擇保護型和治療型農藥相結合,防治效果會好很多。

以上為我對“水稻稻瘟病怎麼防治?”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我是農藥專科,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從事種植和病蟲害防治15餘年。請關注我,我們一起為“作物豐收保駕護航”貢獻自己的力量。


農藥專科


稻瘟病是我國及世界上水稻生產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對水稻威脅極大,嚴重影響著水稻的產量和品質,一旦感染稻瘟病嚴重者引起糧食大幅度減產甚至顆粒無收。

水稻是人類重要的糧食農作物,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水稻為主食口糧。因此,種植水稻防治稻瘟病成為農民的重大作業。



那麼,如何防治水稻稻瘟病呢?

根據惠惠親身種植水稻20餘年的個人經驗認為與題主分享個人觀點如下:

01

引發稻瘟病的原因

  1. 水稻整個生育期均可能發生稻瘟病,但高發於孕穗期前後,因為孕穗期前後正是天氣多雨空氣溼度比較大的季節,常有多霧掛露日照不足等原因引起。
  2. 品種抗病性,一般來講越優質的水稻品種約容易感染稻瘟病,這也是自古以來沒有十全十美的原因。

02

水稻瘟病發病的症狀

  1. 由種子攜帶真菌所致病變部位發褐色,灰黑色,嚴重時病變部位產生大量黴層引起水稻整株至死,在農村稱之為“苗瘟病”
  2. 分櫱期開始在水稻葉片上出現小斑點並且逐漸擴大,病斑中間呈灰白色,邊緣呈褐黃,嚴重時病斑成橢圓形大片壞死形狀,俗稱“葉瘟病”。


  3. 抽穗後稻節上發生褐色小點,擴散嚴重時節不變黑易折斷,俗稱“節瘟病”。
  4. 出穗後穗脖頸上出發褐色小點,嚴重時形成枯白穗,俗稱“穗頸瘟”。
  5. 稻穀外表發黑有橢圓形不規則的斑點,嚴重者絕產,俗稱“粒瘟病”。

03

稻瘟病綜合防治辦法

  1. 首先我們要從種子著手,選擇沒有受病害的種子,對於受病害的稻田處理好秸稈,消滅真菌病源。另外田埂間的雜草也要清理乾淨,這也是稻瘟病病源之一。
  2. 田間水肥管理:水肥不但可以使水稻正常生長,也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和感染,提高水稻抗病性。
  3. 藥劑防治:可用咪鮮胺,親身實驗效果理想,可提前在發病的各個初期使用可達到防治的最佳效果。也可以在灌漿期使用75%的三環唑溼性粉劑30g兌水120斤均勻噴霧/每畝,效果顯著。

綜合注意事項

  1. 合理施肥:在水稻水費管理中氮肥、磷肥、鉀肥的配合使用很關鍵,有機肥、農家肥和化肥摻雜使用,適當的配上硅肥、鋅硒肥料。冷侵田低窪田鉀肥要施足,分櫱肥要早施,具體用量看本田需要程度靈活巧施。使用藥劑用量要一次性給足狠預防為主,效果極佳。
  2. 品種選擇:選擇具有抗病性強高產有適合本田種植的品種。
  3. 處理雜草:處理好田間秸稈的殘留,田埂雜草清理乾淨,減少病菌根源。

綜上所述:稻瘟病的發生主要與品種和天氣情況有關,農民靠天吃飯,也不靠天吃飯,按以上症狀勤觀察,各項管理措施做到位,積極應對天氣氣候帶來的影響,及時用藥防治減少損失獲取更大的豐收。

我是惠惠,黑龍江省五常市農民,今日頭條三農領域創作者,以上內容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