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时期中国武器装备:手榴弹

今天来为大家盘点中国抗战时的手榴弹

抗日时期中国武器装备:手榴弹

巩式手榴弹,由河南兵工厂制造,产量超三万多,里面装填黄色TNT炸药,上面的包铁是铸造的,用来增加投掷距离和杀伤效果。一颗手榴弹标准重量是750克,但由于炸药不纯、包铁质量差,经常一炸只能把包铁炸成两块,也炸不到日军。但就是这样的货色,也是供不应求,因为八路军太穷了。 你看看亮剑里说的就是这个。

抗日时期中国武器装备:手榴弹


反过来,日军的地瓜式手榴弹,每个只有500克重,体积小,好携带,一个步兵能带6颗。但上面有15-16小块包铁,设计生产质量好,一炸就能产生至少15块破片,杀伤半径达到12米,扔进八路军冲锋队形里能炸倒一片,多数都是被弹片击穿身体的。

抗日时期中国武器装备:手榴弹


抗日时期中国武器装备:手榴弹

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就开始研究新式手榴弹。

随后的一战中,欧洲列强都大量使用手榴弹,比如德国的木柄手榴弹和英军的菠萝手雷。

自然,日军也不甘落后。

1921年,日军推出的第一款现代化手榴弹:大正10年式手榴弹。

大正10年式手榴弹并非传统的投掷型手榴弹,还兼作为大正10年式掷弹筒的弹药。

所以掷弹筒,其实就是一门超轻型迫击炮,作用类似于今天的榴弹发射器。大正10年掷弹筒是日军第一款批量装备的掷弹筒,射程最远为175米,远远超过投掷手榴弹的距离,重量很轻只有2.6公斤,成为日本步兵班的面杀伤火力支柱。

抗日时期中国武器装备:手榴弹


抗日时期中国武器装备:手榴弹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M24手榴弹的背后,都是血与泪的历史。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大劫难。此战争,中华民族先后有几千万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工业极不发达。当时的中国步兵单兵装备是极其简陋的。一把大刀,步枪也没有做到人手一把,重武器更是少之又少。

而M24手榴弹不需要复杂的制作工艺以及高端的材料,加上对使用者的要求低,不像步枪、机枪或火炮那样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有效使用,所以它更适合当时全民抗战的基本国情。而所有M24的仿制品中,产量最多、改进最合理的要属巩县兵工厂生产,1939年开始大量装备的“巩式手榴弹”。

它的主要特点是弹体较短,只相当于M24的2/3,重量也只有450克,大约为M24的70%,其木柄形状也做了调整,使之更适合携带,在外形上也没有M24标志性的突缘。巩式比M24更符合中国士兵的臂力和体力,在和日军装备的九三式和九七式手榴弹的交手中也颇占优势。不过也有明显的弱点,就是装药量只有50克,爆炸威力比M24要小得多。

最后关注一下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