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問計於師”成為一種常態

4月23日上午,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又@了省內部分經濟專家一起座談,就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共同分析探討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全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和措施。(4月23日紅網)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對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大戰大考,湖南省委適時頻頻問計於來自人民的專家,深入貫徹落實因時因勢精準施策,是尊重科學、弘揚科學精神的具體體現,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

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是各自研究領域的傑出代表,大家的真知灼見為湖南省委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供了重要決策參考。通過認真聽取專家學者建議和意見,找準影響湖南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對已有的發展思路不斷糾偏、完善,才能使政府的決策更加科學,更加有針對性,更加有效果,才能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當前,湖南省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這與湖南省委在疫情期間,頻頻問計於民、問計於專家是分不開的。據不完全統計,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杜家毫主持了不少於6次座談會,在每一個重大決策和重要節點上,都積極聽取各方面建議、意見,對相關問題進行“準確識別”和“定點清除”,真正把群眾最關心的事,最迫切要辦的事情,辦好了,辦實了,真正讓人民群眾得到了實惠。

筆者以為,通過“問計於師”的辦法來“商定”為民辦實事項目,應該成為一種常態。通過廣泛聽取群眾和專家的建議和意見,不僅能在政府和群眾之間架起一座連心橋,還有助於政府部門克服主觀臆斷,減少決策失誤,從而真正把實事辦好辦實,辦到群眾的心坎上。總之,讓“問計於師”成為一種常態,才能真正把好事辦實,把實事做好,最終取得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