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文超:丹江東流去

故鄉的河流,是一個遠在他鄉遊子心中最柔軟的風景。因為在那裡,有童年的無憂無慮,有夢想在悄悄發芽,有思緒在嫋嫋騰起。

故鄉情深,尤其是遊子。在文超先生這篇散文裡,丹江是一種情懷,更是聯接夢想與故園的紐帶。用他的話說,“丹江東流去,終能實現匯入大海的夢想。時常會在夢境裡,變成一條丹魚,自由自在地暢遊在清清的丹江之中......”薦讀此文,願我們做一個有根的人!

山與水與世間男女、陰陽一樣,註定因有緣而相識相交。秦嶺與丹江也是源於千萬年前的一次偶遇。山與水纏綿於秦嶺南麓一個叫鳳凰山的地方孕育了丹江,一直向東,蜿蜒八百里,交漢江于丹江口水庫,進而注入長江,匯入東海,成為漢江、長江最大支流。

丹江相傳因堯帝的長子丹朱封、葬於此而更名,民間傳說因盛產丹魚而得名。丹魚色赤,陽光下五色斑斕,常食者多壽,相傳取丹魚之血塗於腳心行走江面如履平地。

丹江通航歷史久遠,中國最早的地理書籍《禹貢》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丹江已經通航。航道上至陝西丹鳳龍駒寨,下達湖北老河口,順漢江又可入航長江,是中國古代長江地帶通往古都長安的一條重要水路交通樞紐。唐為貢道,航運發達,明、清時期的丹江航運十分繁榮,鼎盛時期龍駒寨碼頭百艇聯檣,千蹄接踵,萬人裝卸,雞鳴多未寢之人,午夜有可求之市,因而以龍駒古寨為中心,形成了當時中國北方著名的水旱碼頭,厘金曾兩度居全陝之冠。近代隨著鐵路公路等陸路交通工具的興起,丹江上游的航道日漸衰落,僅在丹江口水庫下游通航。明代著名旅遊家徐霞客,北謁太華之後,南朝武當,自龍駒寨起航,漂流了龍駒寨以下丹江全程。《徐霞客遊記》如是記載丹江漂流:“時浮雲已盡,麗日乘空,山嵐重疊競秀,怒流送舟,兩岸濃桃豔李,泛光欲舞。出坐船頭,不覺仙也!”

丹江兩岸文化燦爛,古蹟眾多,沿岸發現有一億年前的恐龍蛋化石、五十萬年前的大象門齒化石及古脊椎動物、猿人牙齒化石、新石器時代遺址、大型古代墓葬和古城址、古建築群。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秦晉伐鄀”“秦楚丹陽血戰”、宋金交戰等戰役在沿岸發生。特別是丹鳳棣花至縣城龍駒寨丹江沿線,串珠型分佈著唐法性寺、金二郎廟、漢商山四皓墓、戰國商鞅封邑、清船幫會館等文物古蹟和棣花古驛、商洛古鎮、龍駒古寨、武關古塞等歷史文化名鎮,堪稱中國丹江文化的精華所在。最令人驚歎的是丹江沿岸石崖上隨處可見的古崖葬群引起了國內外考古學家的濃厚興趣,可與長江三峽懸棺相媲美,增添了丹江亙古而神秘的色彩。

我的童年是在丹江河畔棣花盆地度過的。由於丹江的緣故,牽起了我對遠方無邊的追尋和思考。

幼年的時光,總會和這條河相依相戀,清一色用天然石頭壘砌的河堤,列著長隊伸向前方,河堤外分佈均勻的護堤,哨兵般排列著。隨意搭建的獨木橋,擺著長隊的列石,是南山人出入的主要通道。河堤兩岸,高大整齊的楊柳,茂密無隙的灌木叢,成片的蘆葦蕩,迷人的沙灘,無邊的稻田、荷塘,在記憶深處沉澱成鄉村生活的絕版。河裡數不清的魚兒游來游去,隨處可見的野鴨自由自在地遊弋,蜻蜓成群結隊地在低空盤旋,五顏六色的蝴蝶隨意起落,無數不知名的鷗鳥不時地掠過水麵尋找食物,好一派寧靜祥和的北國水鄉。

五月是丹江兩岸最美的季節,河水漸豐,林木蔥鬱,百草瘋長,柳絮飄舞,槐花傳香,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高低不平的沙灘,清澈見底的河流,是小夥伴們的天然遊樂場。江中游泳、摸魚,河邊玩打水漂,蘆葦蕩裡捉迷藏、掏鳥窩,沙灘上撿奇石、壘沙丘、修碉堡,麥場上玩打仗是少年時代屢玩不膩的遊戲。常常會流連於此忘記回家的時間,也因此捱了不少父母的責罵。

最讓人回味的是夏秋之交,月光初上,稻田、荷塘裡蛙聲陣陣,此起彼伏,響徹夜空,如一曲自然絕妙的田園交響樂,為入夜鄉村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房前屋後、田邊、路旁,數不清的螢火蟲,如漫天的星斗,上下翻飛,像是要盡力點亮夜空似的,至今回憶起來仍然讓人雀躍不已。

丹江大氣磅礴,起落有致,時而溫良、時而奔放,時而沉靜、時而激昂,彷彿是掌控萬物生靈的一位仙人,滋養著祖祖輩輩生活在兩岸的子民們;如一位洞察世事的時空老者,靜靜地見證著一代又一代人,讀書耕田,繁衍生息;又如上蒼派來的一位歌者,彈奏著萬千變化的無弦之音,嘩嘩東去,永不停息。

丹江註定要與京城密切接觸的,時代的變遷,丹江在數千年前與古都長安的密切對話之後,又迎來了與首都北京的深度聯絡,丹江成為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了,丹江兩岸的萬千子民,保護好青山綠水,一江清水供京津的心願在不久的未來將會夢想成真。

丹江東流去,終能實現匯入大海的夢想。時常會在夢境裡,變成一條丹魚,自由自在地暢遊在清清的丹江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