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女之心經

更多精彩原創請關注微信公眾號“i媽媽(ID: i-mama520)”


育女之心經


我有兩個孩子,一個是女兒,另一個也是女兒。

大女兒六週歲,小女兒一週歲。

兩個小棉襖加身,我的世界不能再溫暖了。在兩個女兒的世界裡我也扮演了一個最愛她們的角色,但如何養育好老大與老小,就成了特別考驗媽媽教育技巧和藝術的一個難題。

相信很多二胎家庭大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相較於老小的牙牙學語,懵懂無知,老大已經非常有自己的想法,作為媽媽如何能夠讓老大欣然接受分掉爸爸媽媽一半關注的弟弟妹妹呢?


一則小故事樹立大女兒的強者形象

我經常給大女兒講一個故事,叫做保護弱小:

故事大概說的就是,一家四口去玩的時候,天下起了雨,爸爸把雨傘給了媽媽,媽媽把雨傘給了哥哥,哥哥把雨傘給了弟弟,弟弟不解的問,為什麼這麼做?家長給的解釋是,爸爸比媽媽強壯,媽媽比哥哥強壯,哥哥比弟弟強壯啊。後來,弟弟找到了一朵在雨中飄搖的小花,給這朵小花撐起了雨傘……

這個故事,是我的育兒神器,每當大女兒和小女兒爭奪我的愛的時候,我總是用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們,弱小是需要保護的,大女兒比小女兒更強壯,所以,大女兒可以和我一起照顧我的小女兒……

大女兒的地位絕對第一

​我曾經問過大女兒,我問她:“你說媽媽最愛誰啊?”

大女兒總是很自信的說:“最愛我啊!”

我從來都堅定這個理念,我告訴大女兒:“我愛了你六年,愛妹妹才一年,是不是六比一多了五啊……”

我的這個解釋,大女兒很買單,並且堅定不移。

在孩子的世界,至少六歲孩子的世界,是需要一個確切的答案的,雖然在我心裡,兩個孩子我都是一樣愛的,只是愛的側重點不一樣而已,大女兒傾向於學習輔導,小女兒傾向於餵養照料。

但是在孩子的世界,尤其是大女兒的心中,我的肯定才是最好的愛。可能若干年後,她會明白我愛她們是一樣的,但是此時此刻,一個六歲的小姐姐的心理,她比妹妹更重要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允許大女兒的退行

我清楚的記得大女兒躺在嬰兒床裡,兩條腿在嬰兒床的外面,上半身在嬰兒床裡,看著搖鈴旋轉,問我:“我小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嗎?”

每當我看到孩子這種天真的樣子的時候,我都感覺很幸福,尤其是對於大女兒來說,能夠感受一下自己成長的歷程多好,尤其是在自己還沒有長大的時候,就能體驗到,真好。

所以,有時候大女兒也和小女兒一樣在地上爬來爬去,甚至她用妹妹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從來都是飽含愛意的告訴她:“你看媽媽怎麼愛妹妹的,以前就是怎麼愛你的。甚至更多……”

重提大女兒的成長趣事

二女兒抓周的時候,從準備物品,到拍攝,大女兒都是主力,我一面準備的時候,一面和大女兒交流,我告訴她,她抓周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

大女兒抓的是書,每次鼓勵她好好學習的時候,我都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告訴她,從小就愛讀書,抓周的時候抓的就是書呢!

大女兒最先說的詞語是丫丫,小女兒最先說的詞語是奶奶;大女兒週歲開始長牙,小女兒八個月開始長牙……

我的重提成長趣事,讓大女兒知道雖然那段記憶她早已想不起,但是看著妹妹經歷的一切,她知道曾經被媽媽那麼愛過,而且一直被愛著……


育女之心經


人生最幸福的時光就是我躺在床上,大女兒在右側酣睡,小女兒在左側入眠,那是我在人間最安寧的片刻,內心有喜悅在激盪。

我常常自問,我能帶給孩子們什麼呢?我有幸參與兩個生命的成長,願我盛滿愛意的肩膀,成為兩個孩子飛翔的翅膀。

但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小狀況,好在多年的心理學積累幫助我剪除了這些生活中的小荊棘。

變一種問法,讓女兒愛上洗澡

心理學上有一個心理效應叫沉錨效應,是指人們在作決策時,思維往往會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信息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你的思維鎖定起來。

大女兒以前不愛洗澡,每次我問她什麼時候洗澡的時候,她都說不想洗澡。後來我改變了問話方法,我說,你是吃飯之前洗澡還是吃完飯再洗呢?她總是會選擇吃完飯再洗。

每次都這樣,她感覺是自己主動選擇的洗澡時間,所以每次洗澡都很愉悅。而我的本意根本不是在於她什麼時候洗澡,而是在於她洗澡了。

沉錨效應還可以應用在其他方面,改變一下問話的方式,就改變了整個結局,而一個成功的家長應該運用教育智慧,讓結局朝著有利於孩子的方向發展,所以可以參考沉錨效應,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巧用連鎖塑造讓女兒不再吃手

心理學上有一個連鎖塑造,是指通過小步驟反饋來達到學習目標,也就是把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要進行反饋和強化。

大女兒有一段時間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上課的時候不自覺的吃手,我也是在一次老師發的上課視頻上偶然發現的。

我一方面自責自己對孩子的疏忽,另一方面及時想辦法解決孩子的問題。

我和孩子約定,第一步,先做到每節課不吃手。第二步,做到一上午不吃手。第三步,做到一天不吃手。

雖然這期間偶爾還有反覆的現象,我也和家人和老師進行溝通,及時提醒孩子,也給孩子進行了一些獎勵,比如,每完成一個小目標,獎勵給她一個她喜歡的火龍果。而且我接她放學的時候及時兌現。

經過一段時間的連鎖塑造,大女兒告別了吃手。

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小的不好的習慣,這需要家長及時運用愛與教育陪伴孩子,讓孩子重新養成新的良好的習慣。連鎖塑造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方面可以事半功倍。

普雷馬克原理讓女兒愛上寫作業

普雷馬克原理起源是一個實驗,他讓孩子們選擇,可以選擇玩遊戲機,也可以選擇吃糖果,有一些孩子選了前者,有一些孩子選了後者,對於更喜歡吃糖果的孩子,若將吃糖果作為強化物,便可以增加其玩遊戲機的頻率,反之亦然。

在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我就給了孩子兩個選擇,寫作業和看兩集動畫片,寫完作業以後可以自己選擇看兩集自己喜歡的動畫片。

大女兒每次為了看兩集動畫片,總是很努力完成作業。而在她寫作業的時候,我會及時肯定她,鼓勵她,讓她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慢慢的愛上了寫作業,也收穫了寫作業的成就感。

孩子是不斷的在成長的,隨著孩子們的成長,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個合格的家長必須是一個學習型家長,母愛與生俱來,但是愛的藝術卻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往後餘生,我我們都在鑽研一門絕技,那就是育女心經……


育女之心經


關於“i媽媽”:

“i媽媽”,一群家有小魔頭的職場辣媽組成,不只是專業的媽媽,還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育兒師、服裝搭配師、親密關係輔導師、職業規劃師……如果你在個人成長的任何一個方面想要得到支持和幫助,如果你和我們一樣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歡迎你來這裡,來“i媽媽”。i媽媽,愛自己。

更多精彩原創內容,敬請移步關注微信公眾號“i媽媽”(ID: i-mama520),本號長期大量徵集優質原創稿件,稿費優厚,可私信聯繫,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