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你很嚮往詩裡的意境嗎?

春城花草香


田園風光,與世無爭的安靜生活,我非常向往。

當前作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還沒有能力去過這種美好的生活。

但是一直有規劃、有夢想:幾間平房,一個大院,有花有草,有蟲有鳥,一定要有一隻狗🐶😁😂。

“風在搖它的葉子,草在結它的種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這種與大自然離得很近的生活,簡直是人間仙境。

再有三五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就更妙了,站著,不說話,就很美好。😃😃

圖片是網絡的,很喜歡,與大家分享。



葉子李


問題:“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你很嚮往詩裡的意境麼?

🍷🍷🍷🍷🍷🍷🍷🍷🍷

提問老師您好!

筆者以《冬季裡的春天》一文作答:

🍷🍷🍷🍷🍷🍷🍷🍷🍷

🍓《冬季裡的春天》🍓

* 蘇櫶邑

👨‍🏫

讓我們首先來看看“問題”的出處:

《蝶戀花·春景》(原文)

* 蘇 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

接下來,讓我按照“蝶戀花”的格式替蘇軾寫一首名為《蝶戀花·青少》的新詩:

《蝶戀花·青少》

* 蘇櫶邑

冰偃流波浪聲小。雪紛飛時,紅火爐中燒。白襖厚厚裹樹梢。草長之處不見草。

牆裡書聲聲聲高。牆外路橋 ,牆裡學與考。有朝一日走路橋。一步一步棟樑腳。

👨‍🏫

要從筆者這裡走進蘇軾《蝶戀花·春景》的春天裡,必須要首先打開筆者的這首《蝶戀花·青少》的“雪花之門”。

👨‍🏫

在我的少年時期,每個教室都有一個磚砌的火爐,柴煙經由圓形爐筒拐一個直角排出室外。爐子的鐵蓋上,一層一層地摞滿了飯盒。熱飯時間往往是在上午第二節課與第三節課的課間。第三節課基本上是從飯盒裡飄出的飯香之中度過的。在肚子“咕嚕咕嚕”的伴奏之下,每一位學生都無比期盼下課鈴聲早一點兒響起。

教室裡很暖和。溫暖的空氣陪伴我們學會了“加減混合運算”、學會了“通分約分”、學會了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學會了如何寫《記我最熟悉的人》、《難忘的一件小事》……

👨‍🏫

就是這樣:劈啪作響的爐火把我們帶回到七十年代刀斧樵伐的春天。

👨‍🏫

一隊三百多人的學生,手裡攥著斧子,腰裡彆著鐮刀,肩上挎著繩子,一路歡歌,一路笑語,浩浩蕩蕩地走出校門,左拐向南而行。道路兩旁迷人的景色,吸引著學生們不住地左顧右盼,後邊的人總是時不時地踩一下前邊人的後腳,引來一陣陣笑罵和混亂。

👨‍🏫

路的左邊,是一座大山,又高又陡。山下是一片很窄的一片稻田。一頭頭黃牛

正在用力拉動農民伯伯手扶的犁杖。犁杖翻起的黑土,一塊倚著一塊,在太陽的照耀下泛著黝黑黝黑的亮光。農民伯伯手裡要麼手裡高舉著半截鞭子,要麼高舉著一枝柳條,只是在半空搖晃咋呼而並不落下來真打。

👨‍🏫

路的右邊,同樣是一座大山。山下沒有田地,而是一條大河。河的兩岸,是高大茂密的柳樹,一棵挨著一棵,錯落有致,密不透風,猶如兩道綠色的大牆,只聞水聲,不見浪騰。樹牆裡,偶爾傳出話音,說話人都是操網捕魚者。這個時期,農活雖忙,但還是有一些善於捕撈的勤快人忙裡偷閒抓點魚吃。

👨‍🏫

大約一袋煙的功夫,學生們便走到了左側那片稻田的盡頭,由此左拐開始爬山。爬到半山腰,大家便四散開來,開始伐薪。夕陽西下之時,一垛小山一般的柴禾便拔地而起,它要以火紅的犧牲精神陪伴學生們快樂地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

👨‍🏫

去年回老家祭祖,順便看看母校。卻見兩扇散架的鐵門有氣無力地相互倚靠著才得以不倒。想不明白:這樣的門,竟然也用鎖頭鎖著。鎖頭鏽跡斑斑,看來已經好長時間沒有打開過了。透過鐵門向內望去,院子裡雜草叢生,堆著幾堆黃沙。教室的門和窗戶缺胳膊少腿,沒有一處健全的。

👨‍🏫

怎麼回事?村落不大,環顧一週,未見有新建校舍。想打探打探情況,路上不見行人。

👨‍🏫

等了一會兒,還是等不來行人,只好駕車悻悻而去。

👨‍🏫

雖然,學校不知何故而破敗,但那曾經劈啪作響的火爐、那如蝴蝶追逐的伐薪隊伍、那農民伯伯懸而不落的半截皮鞭和一枝柳條、那條樹牆圈護的大河和捕魚人的吆喝,還有高年級的哥哥們用柳樹皮做成的哨子和用核桃樹皮做成的牛角號以及哨子和牛角號吹奏出的永遠年輕、永遠不老的青年與少年的生命音調,卻是一堆永遠不滅的青少篝火,藉助時代的風勢,不忘在每一個冬季都送給我一個暖人的春天。

(作於2020·4·23)



士兵右眼看世界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這樣的美麗春色,誰人不向往?

讓我們的眼睛從一株杏樹開始:杏花落了,結出了青色的小杏;轉移視線,看天空,燕子飛來飛去;再往遠處望,清澈的碧水環繞著村落人家。目之所及,如詩如畫,充滿欣欣向榮的希望;美麗又清新,靜謐中又傳來天籟之音。這樣的春色,誰會不愛?誰會不向往?反正我是醉了,願躺在杏樹下,聽燕子呢喃,聽流水叮咚。

這句話出自蘇軾的《蝶戀花•春景》,全篇如下: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作者蘇軾(1037—1101),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他可以說是全才,詩和黃庭堅並稱“蘇黃”,文和歐陽修合稱“蘇歐”,詞開豪放一派,和辛棄疾齊名,稱“蘇辛”;文學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上是“宋四家”之一。而更讓人欽佩的是他“不是被謫貶,就是走在被謫貶的路上”,卻始終進退自如、榮辱不驚、豁達灑脫的人生態度。

這首詞的寫作時間史上沒有記載,根據《全宋詞》所載順序,多數人認為是熙寧七年(1074)蘇軾在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後所作。在此之前,熙寧四年,蘇軾因上書談論新法弊端,得罪了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於朝中不受待見,自請出京,當了三年杭州通判。照這樣分析,當時的蘇東坡已經是個離開家的失意人;雖然不比後來“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時的艱苦,但也是生命中的低谷。

身處逆境,仍要看到美好;前途渺茫,依然心存嚮往:"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是美麗的風景,也是惜春愛春的心境

題主既然只問“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你嚮往詩裡的意境嗎”,而不是問《蝶戀花•春景》,那我們就只回答關於這句話的意境好了。因為通篇下來,後面的意境是惆悵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且讓我們常想一二,珍惜當下的快樂。

“花褪殘紅青杏小”,大家知道,杏花,先花後葉,含苞時純紅,開放後逐漸變化,花瓣由紅變白,從如霞似錦到稍帶紅暈,再到飄零若雪,這就是“花褪殘紅”的由來。楊萬里曾寫下“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咱這裡不用“看天工”,只管往下看就成“青杏小”,花落了,春光易逝本是感傷,可是小小的青杏足以彌補這點淡淡的矯情,結出果實了呀!這是杏樹的收穫,也暗含人生從青澀到成熟的過程。彼時蘇軾三十多歲,而立之年,正是褪去年少時的疏狂衝動體會領悟生命真諦的年紀。大自然的風景和人生的際遇,居然不謀而合。

這杏花,不同於葉紹翁“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和宋祁“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濃郁和熱烈,不同於李商隱“日日春光鬥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和戴叔倫“燕子不歸春已晚,一汀煙雨杏花寒”的失意哀怨,不同於王維“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的歡欣和志南“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暖意,甚至不同於儲光羲“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的花瓣飄飛的景象。這杏花,繁華落盡,卻自有資本待歲月垂愛。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燕子,向來是春天裡最溫暖最溫柔的意象。自從《詩經•燕燕》裡有了“燕燕于飛,參差其羽”的句子,燕子就一次又一次出現在春天的詩裡,也出現在愛情的詩裡。晏幾道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尚帶了幾分憂鬱,而杜甫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則有了些風調雨順的意思;燕子成群結伴,飛來飛去,銜泥做窩,呢喃絮語,讓人心裡漾起柔情,也易引起鄉愁。而“綠水人家繞”,一個“綠”字,言明瞭水的清澈;一個“繞”字,靈動無比,讓那靜默無語的房屋都有了生機和活力。那綠水圍繞的人家要是自己的家就好了,春色如畫,人在春色裡,家在圖畫中,溫馨愜意,現世安好。

然對於蘇軾來說,“此心安處是吾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的磊落豪邁胸襟高曠又非我所能解析到位的。

所以我只能淺顯地表達我的理解,蘇軾的這句不同於以往詞風的清麗佳句。“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的意境,我,心嚮往之!

這就是我,hyg陌上花開,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十分感謝您的閱讀!不足之處,歡迎指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