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鄉--太行水鎮

由北京驅車走京昆高速向西南方向開大概一個半小時到西陵高速出口,然後繼續行駛大概半個小時左右,我們便來到了這個剛剛建成2年的旅遊度假之地——太行水鎮。

由於當時去的時候是三月份,所以並沒有出現正月裡刷爆朋友圈的那種堵了半天的盛況,很順暢的開進了停車場,車位空閒的不少。來的路上我的女兒在車上睡著了,所以我並沒有急於去把她喚醒,透過車窗尋找著水鎮的入口在哪裡,然後找尋半天卻一無所獲,收入眼底的只有遠處不知名的山。

我在車外透氣,過了一刻鐘妻子抱著女兒下車來了,小傢伙很是好奇於這個新奇的陌生地方,腳一沾地便撒歡似的跑了起來。我將車鎖好,領著她便向前開始找入口。走了大概一百米,我向右看隱約看到了那個樹立的高高的木製牌樓,我們彷彿找了目標,一家三口高高興興地向那個地方走去。

停車場建在了一個類似於河谷緩坡的地方,水鎮的位置卻是在河谷裡。我們順著人工搭建的木製樓梯下到河谷裡,下面很多工人正在搭建其他的建築,基本都是一些簡易的卻又類似別墅的房子之類的,這些房子的用途應該都是用作出租,以後可能會有各種小吃或者其他服務類的行業駐紮在其中。

順著那個木製的迴廊向前走,正對面是一個大型的兒童樂園,裡面的蹦蹦床,兒童水上項目,以及其他兒童玩具等應有盡有,有一些孩子正在裡面嬉戲打鬧,玩的不亦樂乎。然後木製迴廊在一條河的岸邊呈對稱性的分為左右迴廊,這時候我們稱之為橋彷彿更為貼切一些。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到牌樓長什麼樣子以及牌樓上的四個大字“太行水鎮”。

在迴廊上不時有遊客拿出手機在拍照,也有遊客倚在欄杆上目不轉睛的盯著河裡的游魚。河裡有很多的金魚,也有錦鯉。成群結隊的通過迴廊,就像故意讓遊客看到,故意將它的快活愜意展現給遊客看一樣。我的女兒在看到錦鯉的時候大聲喊道:“爸爸,這是什麼啊?”

我高興的回答她:“這是金魚,那是中華錦鯉,是不是很漂亮?”她眨眨大眼睛告訴我:“我們把它們帶回家吧?”現在我的家裡已經養了一缸的錦鯉,因為我答應她會把它們帶回家的。

穿過迴廊似的木橋我們最終走到了太行水鎮的牌樓下面,這個木製牌樓是仿舊式建築風格建造,高約10來米,煞是壯觀,如果摒棄其他思想雜念,真有些水鄉的味道。

戀鄉--太行水鎮

穿過牌樓便真正的進入到了太行水鎮的小鎮中心地帶,我按著順時針的方向向小鎮走去,還沒進入小鎮便看到一艘破舊的不能入水的小舟,此物應該不是做舊,不知是跟哪個漁家討來的舊物,放在這裡頗有味道。挨著舊舟的楊樹上拴著一頭毛驢,肚子鼓鼓的應該是剛剛飲過。它悠閒的站著,不時發出一陣陣“啊啊啊”的叫聲,惹得孩子們跟著學起來。

轉過一個彎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個高高的繡樓,上面掛著一個紅布製成的繡球,想來在熱鬧的節日裡,應該真的會有“拋繡球,選郎君”這個美事吧。在繡樓的正前方有兩個石碾,其中有一個卻是有一頭驢在拉碾的,驢的眼睛已經被蒙上了,所以它只能轉圈圈的拉著磨,惹得遊人紛紛拍照,還有的朋友想去趕趕這頭驢子呢!

戀鄉--太行水鎮

妻子推起了另一個石碾,僅僅轉了兩圈便已經氣喘吁吁了,我笑話她:“這些活是我們這些窮苦人做的,大小姐可是做不來的呦!”

在這些石碾的右手邊有兩個糧囤,裡面是包完皮的玉米,場景跟我小的時候是一模一樣,記得那個時候媽媽教給我怎麼拿高粱杆做囤,現在卻早已經將製作方法忘卻了。在糧囤的後方竟然是一家客棧,就像我們跟電視劇裡看到的那樣的客棧一樣,屋內擺著幾張八仙桌,長條凳,木製的樓梯可以通往二層,聽店小二說二樓就是客房。有幾個遊客在八仙桌上用飯,高聲談論著什麼。

出了客棧轉個彎向小鎮裡面走去,但見兩邊店鋪林立,賣玉石首飾、小工藝品、文人字畫、各種特色小吃的應有盡有,這些店鋪的東西沒有過多地吸引我,反倒是這些店鋪的裝修深深吸引了我,店鋪不僅僅是仿舊的裝修,而是完完全全的借鑑了古代中國的那種風格,結合了現代的工具共同打造的這麼一個融合地理、人文、旅遊休閒的好去處。店門全部是影視劇裡那種由若干長板拼湊的那種店門,每當打烊的時候需要人工一塊一塊的安裝上,出攤的時候再拿下來。

戀鄉--太行水鎮

在很多的牆邊都掛著或者靠著很多父輩或者先輩使用的農耕用具,犁耙、水車、鋤頭、紡車、耙子等等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東西。轉了一大圈我們走進了一處賣現榨果汁的店,一小瓶現榨的西瓜汁20元,價格很高,但是我還是買了兩瓶,喝起來又解渴又爽口。

戀鄉--太行水鎮

閨女指著一個類似大風箱的東西讓我看,我轉過頭一看原來是皮影戲,一出皮影戲可能也就幾分鐘的時間就看完了,但是這個東西濃縮了我國近現代人民的智慧結晶,女兒很好奇的問我那是個什麼東西,在她這個年齡我不知該如何跟她解釋,當她到三四歲的時候吧我希望能再次帶她去太行水鎮一行,告訴她我們中國的文化是有怎樣的底蘊與厚重,讓她不能一提起太行水鎮就只是簡單的想起村口那一家的烤腸挺好吃的!

我們用了大概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將這裡已經轉了個遍,告別太行水鎮的時候太陽已經偏西了,太陽的餘暉落在這片河谷地帶,讓我不禁又想起了小時候也是這樣躺在村口的大槐樹下靜靜的看著夕陽西下。這一刻我才明白這個水鎮的定義為什麼是“戀鄉”!如今遠離家鄉外出拼搏的人是越來越多,很多人出去後再也沒有回來,但是我相信他們肯定在某一個時刻無比的想念自己的家鄉,也曾在某個夜晚給自己的子女講過他們小時候的故事,那個故事是那樣的美好“我們的村口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河裡有魚有蝦,我們總是趁父母不注意就去河裡打澡,然後就會被父母罵回家。”

那是我們的養育之地,那是父母的魂牽夢繞,那是我們可能再也回不去的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