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新鄉之名,祝你八十歲生日快樂!

今天,以新鄉之名,祝你八十歲生日快樂!

能吸風雲興瀚海,偏敷霖雨惠蒼生。

你從農曆庚辰年走來,

輾轉跋涉,鏗鏘前行,

橫跨原國民政府、晉冀魯豫邊區政府,

直到新中國新時代的庚子今朝。

蛟龍潛匿隱蒼波,撼搖霹靂震山河。

你宛如巨龍穿越學海,

在太行之巔和衛水河畔,

勾勒出歲月崢嶸 似錦前程。

今天,你的成千上萬的學子遍佈神州大地,

今天,他們和現在的師弟師妹們一起,

以新鄉之名,

祝你八十歲生日快樂!


一 初心不忘 始終如一

1 一個校徽

不管春秋冬夏,

無論風霜雪雨,

在你的校園裡,

在新鄉的大街小巷,

總能看到一個閃亮的符號,

這就是新鄉市第一中學的校徽。

今天,以新鄉之名,祝你八十歲生日快樂!

(新鄉市一中學生風貌 供圖 郭宗義 下同)

這是一個相對青春的存在,

因為它的啟用才剛滿十年。

2010年,你的七十歲生日慶典時,

這個徽章正式啟用,成為你笑傲四方的標識。

今天,以新鄉之名,祝你八十歲生日快樂!

(新鄉市一中校徽 )

兩個同心圓構成的圓面上方,

是你的英文校名“ HENAN XINXIANG NO.1 HIGH SCHOOL",

下方則是你的中文校名“河南省新鄉市第一中學”。

由阿拉伯數字“1”和漢字“中”組合而成的中心,

閃耀著“新鄉”漢語拼音首字母幻化成的兩顆星星,

底部阿拉伯數字的“1940”則鐫刻著你的誕生時間。

藍、黃、綠三色搭配構成的主體,

將無窮無盡的知識、充滿活力敢於挑戰的學習精神,

還有昂揚向上蓬勃無盡的青春生機完美彰顯。

(新鄉市一中校園和學生 )

如今,每一個身著校徽服裝的學子,

都成為新鄉這座城市流動的標杆,

看,這是一中的學生,

好好學習,能考上一中該多好,

成為萬千新鄉居民對子女的期盼。

2 一首校歌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鳴囀千百回,春風萬花芳。

概括歷史,凝聚思想,直擊人心,

這便是你的校歌。

(新鄉市一中校歌)

想必你在太行山巒之間,

在抗戰烽火崢嶸裡,

也有校歌,也有激勵學子前進的歌聲;

如今,

數百名教師用自己的智慧,

傳承你的精神,延續你的氣質,

唱出時代的心聲,

唱出對你的禮讚,

對一代代學子的期盼!

今天,以新鄉之名,祝你八十歲生日快樂!

(新鄉市一中老校區行政樓 攝影 朱新國 下同)


巍巍太行,鑄就我堅強的脊樑,

牧野大地,孕育我寬廣的胸膛;

……

悠悠歲月,傳承文明歷滄桑,

燦爛明天,喜迎朝陽創輝煌。

……

——新鄉市一中校歌《擁抱理想》

熟悉的聲音,激昂的旋律,

從2009年一誕生,

就成為一屆屆一中學子心中的節拍,

成為他們奮力拼搏 築夢明天的不竭源泉!

(一中老校區上體育課的學生)

3 一段校史

南臨黃河襟山帶水之地,

北依太行古今交要之衢,

根植牧野之豐壤,

成就豫北之黌門。

你從1940年創建以來,

雖數遷其址 屢易其名,

但你的紅色基因卻代代相傳。

(新鄉市一中校史館內景)

厚德載物,師恩如惠風身心和暢,

自強不息,學子如桃李輩出棟樑。

回望創業史,蕩氣迴腸;

伏思興學路,慨當以慷。

(一中歷任校首及各時期印章)

在盛世今日回眸,

你,歷經戰爭烽火和改革新生,

你,發兮戰火,薪火相傳。

如今的你——河南省新鄉市第一中學,

在1949年8月,

由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太行公立新鄉中學,

奉令接收原國民政府河南省立新鄉中學並與之合併而成。

在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裡,

兩所學校艱苦創業,授業不輟,

為豫北地區教育事業的延續做出了突出貢獻,

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棟樑之才。

(新鄉市一中歷史沿革圖示)

回首校史,

首先便是1940—1949年間,

原國民政府河南省立新鄉中學階段。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2月,新鄉淪陷,原國民政府河南省第四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被迫搬遷濟源縣山區辦公。該專署為了收容豫北淪陷區廣大失學青年,1940年9月1日,在濟源縣(今濟源市)南姚村建立了第四區聯合中學,設高中、初中、簡師(簡易師範)、後師(後備師範)共9個班,首任校長皇甫尚武。

(新鄉市一中前身第四聯合中學階段)

1941年10月,因日本侵略軍發動大掃蕩,學校被迫南遷到黃河南岸的滎陽縣(今滎陽市)。

1942年12月,豫北各縣學生以滎陽離濟源黃河渡口較遠,呈請省教育廳批准,將學校遷往洛陽縣(1955年建制取消,併入洛陽市)大陽河村。

1943年8月,學校奉令將簡師、後師併入河南省戰區第二師範,校名改為“河南省游擊區濟源聯合中學”。

1944年4月,日寇進攻洛陽,學校再次搬遷到洛寧縣(今洛陽市洛寧縣)陳宋村。但是很快日軍便攻陷洛寧,學校又遷往盧氏縣(今三門峽市盧氏縣)戴家村戴氏祠堂。

1945年12月,學校奉命將校名改為“河南省第六臨時中學”。

1946年1月,學校奉令由盧氏遷往新鄉,校名改為“河南省立新鄉中學”,地址在原新鄉縣中正路(現新鄉市衛濱區解放路)中段——原日寇佔領新鄉時設立的“日本國民尋常小學”舊址上。

1946年12月底,校長皇甫尚武奉省教育廳訓令,接收原日偽政權在新鄉建立的“省立新鄉中學”。

花開兩頭,各表一枝。

追溯你的歷史,

一邊是原國民政府在戰爭烽火中的輾轉辦學,

一邊則是原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的革命傳承。

(太行五聯中師生支援前線 運送傷員 )

1943年9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在林北縣(今林州市)革命根據地的盤陽村,創建豫北聯合中學,簡稱豫北聯中、豫北中學,也稱第七中學,培養了許多抗日人才。

1943年12月,豫北聯中轉移到合澗(今林州市合澗鎮)西20裡的北灣村。

1944年冬,豫北聯中遷到合澗鎮的南河口村。

1945年4月,遷到翟二井(今林州市茶店鎮翟二井村),同年7月師生全部離校,9月在臨淇復建。

1946年1月,豫北聯中更名為太行公立豫北聯合中學。後因內戰爆發,國民黨派戰機轟炸臨淇,校址又遷到林北縣合澗區的上莊村。

1948年3月5日,太行行署按照專區劃分,將學校改為太行公立第五聯合中學。

(1945年太行五聯中師生共同建校)

據記載,太行公立第五聯合中學在林北縣合澗區上莊村辦學期間,學生人數多達千人。學校開設有初中班、高中班、師範班、幹部班、婦女訓練班等不同類型的班級。學校在此辦學時間最長,規模最大。

“是當時太行根據地一所遠近聞名的學校,為黨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幹部,為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時至今日,上莊村仍流傳著‘五聯中興,上莊興’的說法,上莊村人以此為豪,以此為榮”(《紅色印記》)。

當時學校設在一處地主的宅院環翠居,學校主要領導的辦公室、宿舍,教室都設於此。2009年,在全國革命遺址普查工作中,五聯中校部環翠居被定為“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如今,在林州市上莊村校部舊址上,人們復建了一座當時的校門,成為當地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

(太行第五聯中校門)

1949年2月,為了學校性質的單一化,太行行署決定幹中班和普通班(初高中)分設,幹中班歸地委領導,學校同時更名為太行公立新鄉中學。

1949年暑假,學校分為兩處,王大海帶幹中班到安陽豫北紗廠,建立安陽專署黨校,伍吉辰、籍茂軒帶初中、高中班到新鄉,校名仍為太行公立新鄉中學。

起兮崢嶸,匯流並進。

1949年5月,新鄉解放。1949年8月,解放區太行公立新鄉中學遷入新鄉,奉令接收原國民政府河南省立新鄉中學。兩校合併後,學校仍沿用“太行公立新鄉中學”校名,校址則設在現人民路空軍家屬院位置。

1949年8月,平原省成立,學校改為“平原省立新鄉中學”,校址遷至城內西大街文廟和小西街城隍廟(現紅旗區政府院和中藥廠處)。

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銷,學校改歸河南省教育廳領導,校名改為“河南省新鄉中學”。1955年,因學校初中停止招生,8月20日奉省教育廳令,校名改為“河南省新鄉第一高級中學”。

1958年,學校被河南省教育廳確定為省重點中學。同年12月新鄉市各中學依據建立的先後順序,統一排號,學校改名為“河南省新鄉市第一中學”。

(新鄉市一中南校區)

二 闢兮新元 前行如一

1 一輛推車

在你位於金穗大道老校區的行政綜合樓一樓,

有一座剛剛落成不久的校史館,

裡面“沐兮風雨 千錘百煉”篇章中,

有著一輛不起眼的木製推車。

(一中校史館內張希昭小推車和其保護的珍貴書籍)

推車的主人是新鄉市一中圖書管理員張希昭,

當時為給學校節約費用,

張老師用這輛小推車載書,

不知在新華書店和學校間跑了多少趟。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和浩劫的十年,

張希昭用這輛推車保管了許多珍貴的書籍,

讓知識的星火得以延續,

如今這些書籍都成為新鄉難得的珍本、孤本,

更見證了新鄉一中的滄桑與堅韌。

(新鄉市一中老校區蘊玉園)

2 一個少兒班

春風駘蕩烏雲散,陽光普照陰霾無。

1978年,你被河南省教育廳重新確定為重點中學。

1979年,因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成績優異,

你還被國務院通令嘉獎。

(1979年 國務院為新鄉市一中頒發的嘉獎令)

1989年7月,你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下,

創辦了河南省首個、也是目前省內唯一的超常教育實驗班,

也就是老百姓親切稱呼的新鄉市第一中學“少兒班”,

首屆47名才智超群的學生被你收歸麾下。

(1989年新鄉市一中創辦少兒班的請示批文)

2008年,少兒班正式更名為少兒部,實行4至5年的彈性學制。三十多年來,在“智育領銜、多元融合”培養模式引領下,一中少兒部積極推進課堂改革,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少年英才,每年都有大批少兒部學子被國內外知名大學錄取。2000年,14歲的學生何碧玉,一舉奪得河南省理工狀元,在全國引起極大反響,轟動清華園。在每年舉行的全國各類競賽中,少兒部學生都以驕人的成績領跑全市,成為新鄉乃至河南省教育的一個標杆。

3 一到三的跨越

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時代的變遷,國家的發展,

在帶給一中教育事業飛躍的同時,

也讓這個歷經滄桑的學校校園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新鄉市一中老校區秋景 攝影 朱新國)

1980年,一中老校區建成標準化的400米跑道;

1981年,1520平方米的新圖書樓建成,

綜合實驗樓、辦公樓、教學樓也陸續投入使用。

1998年8月,平原省政府時期所建的平房教室、辦公室全部拆除,都被嶄新的教育教學設施所替代。

(新鄉市一中老校區原平原省時校舍)

進入21世紀,

2003、2006、2013三個年份,三個節點,

一中本部改造、南校區、東校區建設啟用相繼完成。

至此,

你,實現了從一到三的蝶變,

實現了一校三區的並駕齊驅,多元發展,

新鄉南區和東區的孩子也有了新的求學之所,

青春的夢想也有了盡情揮灑的舞臺。

(新鄉市一中一校三區沙盤展示)

2013年7月,你作為總校,聯合新鄉市十一中、四十二中、鐵路初級中學、外國語學校等,共同組建了新鄉市一中教育集團;此後,又有衛輝實驗中學、市十六中學等學校加入,一個協作共贏、交流共享的教育航母橫空出世,引領新鄉中學教育逐鹿中原,知名中國。

(新鄉市一中老校區、南校區和東校區 供圖 新鄉市一中)

同年11月,你與新鄉市外國語學校打破圍牆之隔,進行深度整合,這所新鄉老牌的外國語學校正式加入你的戰隊,成為你的初中部,你再次成為包括初高中在內的完全中學,以嶄新的姿態繼往開來,砥礪前行。

三 山品水德 育人如一

滄桑砥礪八十載,知往鑑來鑄輝煌。

憶崢嶸校史,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聽雛鳳清聲,名師薈萃、青藍相繼。

八十年櫛風沐雨,傳遞教育薪火;幾代人艱苦奮鬥,奠定一中基業。2013年,一中首屆“校園文化建設論壇”舉行,發軔太行,歷經烽火硝煙的光輝過往;跨越變遷,開創鏗鏘出彩的教育風尚的文化品格被提煉為“山品水德”,從此,你擁有了自己的文化內核,對全體師生的文化認同、發展自信有了更加強大的引領。

(新鄉市一中校史館序廳 攝影 朱新國)

在新時代的今天回望,

山品水德的形成不是憑空概括,

而是有著堅實的歷史積澱和思想傳承。

早在1948年底,河南省立新鄉中學就秘密建立了毛澤東思想青年團(後改為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當時有團員十餘人。1949年12月28日,平原省立新鄉中學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成立大會召開。1985年,新鄉市一中黨支部通過決議,決定恢復在學生中培養和發展黨員的工作。1990年9月,學校青年學生業餘黨校正式成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學校共培養和發展學生黨員182人。

(平原省立新鄉中學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公開大會)

愛黨愛國作為一中的光榮傳統,參軍入伍,獻身國防成為一中學子的自覺行動。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為保家衛國,一中學生紛紛訂立愛國公約,寫申請,表決心,踴躍報名參軍。“省立新鄉中學團員鄭靈芝當場咬破中指,寫血書表決心。”(《新鄉市志》第11卷343頁)這一時期,一中有69人參加了軍事幹校。

(新鄉市一中校史館名師風采牆)

一流的名校,要有一流的教師來支撐。從第首任黨組織書記楊蘊玉開始,新鄉市一中相繼迎來了嚴辛吾、路伏波等領航舵手,產生了特級教師趙鴻濤、特級教師郝愛榮等一大批國家級、省級名師;培養出了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黃金指揮部首任政委齊銳新、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科學家趙振業、解放軍少將侯固、原國家射擊隊隊長總教練趙國瑞、阿里音樂董事長宋柯等數萬名優秀畢業生。

(新鄉市一中眾多優秀畢業生代表)

責重催發,鑑往知今啟未來。

風鵬正舉,扶搖直上幾萬裡。

八十年的你,寫滿風雨與曲折;

八十年的你,贏得輝煌與榮耀。

今天,以新鄉之名,祝你八十歲生日快樂!

(新鄉市一中升旗儀式)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們以新鄉之名,祝福你生日快樂!

遍佈國內外的萬千學子,

也必將以新鄉之名,祝福你!

80歲生日快樂!


作者朱新國

轉自@相約新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