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榮區郭家窯鄉拒門堡

拒門堡是明長城山西段的邊堡,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郭家窯鄉的西北部,位於彌陀山之西的山腳下。拒門堡和鎮羌堡、拒牆堡、助馬堡一起被稱為塞外四堡。拒門堡是守護長城的邊堡,長城防禦體系的一部分,在長城內側5華里處的山坡上,用於防止蒙古遊牧民族的侵犯和騷擾。原名拒蒙堡,後改此名。拒門堡的城堡不大,開東門,東門外有甕城。堡牆是土築磚包。堡城今已廢毀。村子現位於拒門堡的北側,據說,拒門堡的居民是駐紮在拒門堡軍隊的後裔。

新榮區郭家窯鄉拒門堡


據《三雲籌俎考》載: 堡為嘉靖二十四年土築,萬曆元年磚包。堡城週二裡七分,高三丈七尺,內駐守備。分守長城十五里,邊墩二十三座,火路墩七座。據《宣大山西三鎮圖說》大同左衛道轄北西路圖說》載:本堡設自嘉靖二十四年,土築,萬曆元年磚包,週一裡零二百五步,高三丈七尺。初惟操守,後改設守備,所領見在旗軍四百八十七名,馬騾二十匹頭。分邊沿長一十五里二分,邊墩二十三座,火路墩七座。本堡設在孤懸,挺出邊外,如會寧灣等處俱極衝。邊外水泉兒灘,周家嶺一帶,皆酋首黃金榜實,卜落氣等部落駐牧。昔年虜頻入犯,嘗圍困我兵于于堡東彌陀山下。今雖款和,增兵儲餉尤當及時圖之。顧衝地募軍頗難,體恤安插,守堡者所當加意焉。


新榮區郭家窯鄉拒門堡

拒門堡現在已經空了,漫坡上聳出一座殘破但依然高大的土夯城堡來,很有點雄壯的味道。我們從西南角已經坍塌的豁口攀上城牆並進入到裡面,當年曾經駐紮過最多六百多名軍人的軍營,如今成了一片廢墟。著實讓人唏噓感嘆悲從心起,堡子唯一的東門面對著附近唯一的制高點彌陀山,連著甕城,如今是幾個錯落著的土豁口。曾經高達3、4層樓高的磚包城牆,400多年後成了個滿目蒼夷的大土圍子,邊角有低矮的泥土房子的痕跡,雜草叢生著,而昔日屯邊將士的後代們,如今都住到了依傍著公路的吃水用電更方便的地方了,遠遠看去,大片的紅瓦青磚房,高大的無線信號塔,密集的電線,各種機動車,這一切,構成了拒門堡村的新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