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企:不依賴中國,意味著德國汽車沒有未來

德企:不依賴中國,意味著德國汽車沒有未來

導讀:近日,德國社會出現了大量關於“德國過度依賴中國”,在經濟上存在安全隱患的觀點,題為“新冠肺炎疫情讓德國企業更加依賴中國”、“沒有其他西方工業國家像德國這樣依賴中國,關鍵行業尤其如此。”等文章層出不窮。

德媒:德國需要中國幫助

近日,德國《商報》就此發文稱,在對中國的出口中,汽車產業及其相關的汽車第三產業的佔比,達到了1/4,而德國引以為豪的機械產業,佔比達到的1/5。在華的德國公司,也多達6000家之多。

德企:不依賴中國,意味著德國汽車沒有未來

進口方面,電子專業、光學專業以及其他方相關方面的進口,在去年的時間內,佔據了德國進口的1/3,其中包括德國工業所需要的重要基礎電子元件。另外,中國在無人機、新能源開發、移動通信等方面技術已位居世界首位,德國經濟學專家費爾伯邁爾表示,德國在這些方面仍需要中國的支持和幫助。

德企:不依賴中國,意味著德國汽車沒有未來

早在20年前,中國對德國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作用,但就現在的情況來看,中國成為了德國進出口的重要對象,成為德國經濟發展上不可或缺的對象。自2007年開始,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金額,一直呈現出成倍增長的趨勢。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發展為德國最大的出口對象。

德國輿論擔憂“德國過於依賴中國”

但是最近,“對中國經濟上過度的依賴”成為德國經濟圈的困擾。德國政府貌似也為此感到頭疼。在10月中旬的一場企業會議上,德國著名工業西門子公司的CEO表示,德國企業需要在亞洲尋找更多的合作對象,以此來減少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他表示,越南、印度等都可以成為德國新的合作對象,且指出,印尼可以作為重點對象,德國企業需要在印尼發揮當年在德國的中國一樣的作用。提高印尼的勞動生產力,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德企:不依賴中國,意味著德國汽車沒有未來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會議上也呼籲,德國企業在經濟上不能過度依賴中國。她指出,德國是亞洲目前最大的出口國家,對東亞的出口佔據整個亞洲市場的2/3,但這其中有一半是來自對中國的出口。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指出,新冠疫情肆虐,德國過度依賴中國,這種單一的供應鏈,很難時刻保證德國的發展需要,一旦供應方出現問題,德國將在相關方面出現供應短缺等現象。

德企:不依賴中國,意味著德國汽車沒有未來

各種與中國經濟保持距離的呼聲接連不斷,對此,德國“汽車教父”杜登霍夫教授表示,依不依賴,是由市場決定的,不是政治家可以“決定”的。從德國汽車行業來看:“不依賴中國,意味著德國汽車沒有未來。”德國戴姆勒CEO康林松也表示,過度依賴中國這個說法是錯誤的,這會讓德國企業錯失很多機遇。

德企:不依賴中國,意味著德國汽車沒有未來

德國學者德萊赫爾則表示,德國輿論普遍認為,因為德國在經濟方面過於依賴中國,導致其無法在政治上“制約”中國。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則認為,“德國是否依賴中國”這個議題,帶有明顯的政治偏見,德國若想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說得容易做起來難。

德國外交部官員安南則表示,對華“脫鉤”不能成為德國的戰略,他拒絕“妖魔化”中國。他認為,對德國和歐盟來說,與中國保持“溝通渠道暢通”很重要,此外,在處理與中國的分歧時,德國不應該完全追隨美國。

文丨常樂 校丨竹染

免責聲明:本文由《看見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來源:中國青年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