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獨立≠逼孩子獨立,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家長必須明白這3點!

#我的育兒日記#

現在很多父母為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從小就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但盲目強調孩子或強迫他們獨立不僅會使事情不順利,還會妨礙孩子的安全感,引起愛的行為。

在此前一個育兒類綜藝節目中,一位父親為了讓孩子早點獨立,他在:

孩子每10個月就把孩子放在紙板包圍的方塊裡,把洗好的奶粉放到一個角落裡,讓孩子們自己爬上來喝。

孩子5歲時去游泳,直接給孩子一個游泳圈,讓孩子一個人留在水裡自己學

……

他認為,孩子就是要獨立,不能有依賴,尤其是男孩子。

教孩子獨立≠逼孩子獨立,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家長必須明白這3點!

他相信,孩子現在還小,可能無法理解他的狠心,但這種狠心,終將換來孩子的理解和感謝。

而事實上呢?

因為父親的"狠心"孩子從小沒有安全感,產生嚴重的戀物行為,去哪都抱著一個枕頭。

甚至孩子們越來越自卑、孤獨、冷酷。

鍛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獨立自主,這個育兒觀念本身沒有錯。

但是父母使用錯誤的方法會影響孩子的生活。

父母該如何正確的培養

兒童獨立能力?

01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父母應該明白,不管多麼年幼的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不是任何人的附屬物,父母應該改變想法,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

如,孩子在穿衣服,但他自己始終穿不好著急向他最愛的爸爸媽媽求助時,他期待的是:爸爸或媽媽能幫我穿好這件衣服。

代替告訴他:這是你自己的事。你必須自己做。我幫不了你。這樣,孩子就會感到極大的失落和無助,甚至覺得爸爸媽媽不愛自己。

教孩子獨立≠逼孩子獨立,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家長必須明白這3點!

父母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的瞬間,就知道在孩子的世界裡,一切都是大事。

所以,如果孩子的求助是合理的,父母就不要"死守原則"一遍遍的向孩子強調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了。

獨立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強迫孩子獨立。

02 尊重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成長,一方面來自於物質,即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另一方面則來自於他的心靈成長,他需要愛和理解。想要孩子自立,父母就應該先尊重和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焦慮、害怕等各種情緒,然後再提供建議和幫助。

例如,孩子會穿衣服:

如果他自己實在穿不上,向父母求助時,父母可以在孩子身邊描述他當前遇到的困難,幫他確定問題:

這件衣服太難了,不能繼續穿嗎?

如果孩子回答是,然後父母再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助:

需要我的幫助嗎?但是怎麼幫忙呢?

這樣問,一是為了引導孩子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二是讓孩子明白在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要學會尋求他人幫助。

如果孩子不能扣紐扣就請父母幫忙,父母也可以說我先抓住他,然後再抓住他一個嗎?

最後,等孩子穿好衣服後,要肯定孩子的努力。

"太難了!但是我們做到了!"

教孩子獨立≠逼孩子獨立,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家長必須明白這3點!

具體方法主要歸納為3種。1.幫助孩子觀察現在遇到的困難,找出問題。問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助。3.確定孩子的努力。03

明白"最近發展區"

做好引導

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中指出:

最近的開發區是兒童解決問題的實際水平,與按照成人的指示或與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發展水平存在差距。

意思就是,孩子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孩子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孩子在成人的幫助下所能到達到的解決問題水平,也就是可能的發展水平。

之間的差距是"最近開發的區域"。

如,孩子還不會自己收拾玩具,但在父母不斷示範和引導下,願意自己去摸索和探尋,那麼收拾玩具這項技能,就是孩子的最近發展區。

但是,如果孩子太小,根本沒有事情要"拿著"進去,那項技術就不是"直到最近"。

教孩子獨立≠逼孩子獨立,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家長必須明白這3點!

父母鍛鍊孩子自己做事,希望我理解孩子獨立的心。

但為此一味地的強調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容易讓孩子覺得我需要幫助,可是我最愛的的爸爸媽媽都不會幫助我,從而造成安全感缺失,結果事與願違。

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應該知道如何使用分階段、準確的方法來指導子女。

最後,說說你家寶寶都會自己做哪些事情了呢?你又是怎麼引導他(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