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原創首發圖文/劉向榮(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教師)

摘要:南京中山陵是近代中國偉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遊走其間,拾級而上,從牌坊到祭堂,人們要經過漫長的392級石階和大小不一的十個平臺。南京中山陵的這些石階和平臺,很多人早已熟視無睹,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但是透過歷史的煙雲迷霧,深入瞭解石階和平臺背後蘊含的豐富寓意,我們發現它們歷史文化底蘊竟然如此深厚,以至於讓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本文試圖在以往有關中山陵石階和平臺隻言片語碎片化解讀基礎之上,結合自己多次去中山陵的感知和理解,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系統梳理歸納總結中山陵墓道石階和平臺的建築設計及其背後蘊含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以求教於方家。

全文正文字數5500多字,為方便閱讀,這裡先列整篇圖文提綱如下:

一、前言

二、南京中山陵墓道石階和平臺之簡介

三、南京中山陵墓道全部392級石階之含義

(一)南京中山陵墓道全部392級石階當時蘊含的豐富含義

1.寓意當時中國三億九千兩百萬同胞

2.寓意“三民主義、九州方圓和兩黨合作”

3.寓意孫中山《建國大綱》392句話

(二)南京中山陵墓道全部392級石階新時代被賦予新的含義

四、南京中山陵墓道碑亭到祭堂段石階和平臺之含義

(一)碑亭到祭堂段石階和平臺交錯設計的視覺效果

(二)碑亭到祭堂段石階和平臺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1.碑亭到祭堂段339級石階蘊含之含義

2.碑亭到祭堂段八個平臺蘊含之含義

五、結論: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正文部分:

一、前言

我所置身的城市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南京。“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舟”,想起古都南京,人們自然會想到南京是“六朝古都”和“十朝都會”,但若說南京的近現代歷史來,不能不說中山陵。

中山陵是近代南京的文化符號和現代南京享譽世界的旅遊文化景點。前面曾經寫了一篇題目為《平淡無奇的南京中山陵墓碑,歷史文化底蘊竟然如此深厚》的頭條原創圖文,介紹了中山陵墓碑上蘊含的知識和包含的豐富故事,今天以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再來說說中山陵那些事情。

說起“石階”和平臺來,古代尋常巷陌都有,現在小區和公園更是隨處可見,司空見慣,並不稀奇,其功能也很簡單,大都是為了行路方便而設計。然而,如果講起南京中山陵的“石階”和平臺來,那可就都不一樣了,中山陵石階和平臺就如同中山陵一樣,其設計建造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下面,小編就結合自己旅遊中山陵的所見所聞,帶大家一起了解南京中山陵“石階”和平臺的故事。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民國時期中山陵遠眺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民國時期的中山陵遠景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山陵全景圖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新中國成立後的南京中山陵全景圖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山陵全景圖

二、南京中山陵墓道石階和平臺之簡介

孫中山,名文,號逸仙,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是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他以三民主義為號召,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孫中山一生為革命事業鞠躬盡瘁,直至臨終前,仍留下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念念不忘拯救中國、拯救民眾。

南京中山陵是近代偉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據說民國元年,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曾多次蒞臨南京紫金山。同年3月10日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後,與胡漢民等人到紫金山打獵,當看到這裡地形氣勢雄偉,笑著說:

“待我他日辭世後,願向國民乞此一杯土,以安置軀殼爾。”

自1925年3月25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後,遵照中山先生彌留之際的遺囑:

“吾死之後,可葬於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南京中山陵於1926年開設建造,至1929年建造完成,同年6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舉行隆重的奉安大典,其孫中山先生遺體由北京遷葬於南京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西臨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東毗南京著名的靈谷景區,它由民國著名青年建築設計師呂彥直先生設計建造,該建築按坐北朝南方向,沿中軸線左右對稱,分佈於南京紫金山茅山南麓緩坡之上,整個建築由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石階、祭堂和墓室等部分組成。該建築融合中國古代建築和西方建築之精華,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著名建築設計師呂彥直先生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呂彥直先生設計中山陵總平面圖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呂彥直先生設計的孫中山先生陵墓圖案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民國時期的中山陵航拍圖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1929年6月1日,孫中山先生靈柩由北平移至南京中山陵。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1934年的南京中山陵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現在的中山陵全景圖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現在的中山陵航拍圖

有關中山陵的設計,從宏觀俯視整個陵墓,氣勢恢宏,巍峨壯觀,像倒扣著的警鐘(呂彥直的警世鐘圖案或警鐘設計方案,取“木鐸警世”之意,中山陵平面圖呈一大鐘型,從空中俯視,形似一座平臥之“自由鍾”,寓意中山先生喚醒民眾奮鬥之意。有趣的是,中山陵風景區的美齡宮從空中俯視宛如一顆巨大寶石項鍊),給人以“暮鼓晨鐘”和“警鐘長鳴”之感。

從微觀上看,中山陵還採用蘇州花崗岩石設計了大量層層疊疊的墓道臺階(以下簡稱“石階”)以及相應的大大小小的平臺。具體說從陵墓博愛牌坊拾級而上直到祭堂700多米,大小總共十個平臺,392級石階,前後高差大約73米。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中山陵牌坊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中山陵博愛牌坊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中山陵祭堂前的石階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中山陵祭堂前平臺

三、南京中山陵墓道全部392級石階之含義

中山陵從博愛牌坊到最高處建築祭堂共392級石階,這些墓道石階是通往祭堂和墓室的必經路徑,但它們僅僅是為行路而設計的嗎?如果不是,這裡面還有何深刻的寓意呢?

(一)南京中山陵墓道全部392級石階當時蘊含的豐富含義

1.寓意當時中國三億九千兩百萬同胞

這是所有解釋中山陵392級石階中最流行的解釋。眾所周知,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到清末民國初年,人口已達近4億。

孫中山先生作為我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驅,一生致力於推翻帝制,肇造民國,維護共和和進行國民革命的偉大革命事業,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受到國人敬仰。

正因為如此,從中山陵博愛坊到祭堂的392級臺階,首先寓意或象徵著當時全中國的三億九千兩百萬同胞。

有關這一寓意,自然是中山陵石階最主要的解釋,也是最廣為流傳的解釋。但筆者在旅遊和閱讀課外資料,發現實際上,中山陵石階的寓意是很豐富的,就筆者瞭解還應該有以下幾種寓意。

2.寓意“三民主義、九州方圓和兩黨合作”

中山陵392級石階除了寓意當時中國三億九千兩百萬同胞外,其第二層含義是暗喻了當時中國現實存在的政治局面。

孫中山先生最後生活的上個世紀20年代,儘管當時處於民國時期,但當時中國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內有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外有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為了打倒軍閥除列強,實現中國的統一富強,孫中山先生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召開了國民黨“一大”,大會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義,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

基於此,有些導遊這樣解釋中山陵392級石階:孫中山先生去世時,中山陵392級石階暗喻著當時中國的社會形勢,“3”代表“新三民主義”,“9”的含義一為陽數的最大級,藉此表達對中山先生的尊重,二是我們中國自古以“九州”相稱,用“9”表達“九州方圓”之義,暗喻中山先生畢生追求國家的統一富強,“2”代表當時國共兩黨合作。

簡單講,中山陵392級石階顯然寓意著“三民主義、九州方圓、兩黨合作”之義。

3.寓意孫中山《建國大綱》392句話

孫中山先生不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而且在建立中華民國後也在維護民主共和的同時,為我們國家的建設事業,殫精竭慮,思考奔波。

《建國大綱》就是孫中山先生建國大業的綱領性文件。該綱領全文鐫刻於南京中山陵祭堂東西牆壁上,據說共計392句話。

基於此,有導遊介紹說,南京中山陵392級石階暗喻著鐫刻於中山陵祭堂東西兩壁上孫中山《建國大綱》全文的392句話。

(二)南京中山陵墓道全部392級石階新時代被賦予新的含義

中山陵392級石階不僅有上面三層含義,而且在新時代還被部分臺灣國民黨官員賦予新的含義。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後,形成了海峽兩岸祖國還未統一的局面。但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海峽兩岸的交流越來越頻繁。隨著臺灣國民黨人士到祖國大陸參觀訪問,南京中山陵392級石階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跟隨洪秀柱拜謁中山陵的國民黨副主委王鴻薇女士

據說,有一次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到大陸拜謁中山陵時,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王鴻薇向身邊的工作人員表示,其實392個數字很好記憶,其中的“3”代表孫中山先生倡導的三民主義,“92”代表新時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392級石階寓意著“三民主義”和“九二共識” 。(參見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國民黨官員妙解中山陵392級臺階:三民主義 九二共識》)

國民黨官員王鴻薇先生秒解中山陵392級石階,融合了歷史和現代,既繼承了歷史,又有發展,不僅有助於人們更好地記憶中山陵的392級石階,而且還賦予了392級石階新的含義,可以說這是新時代中山陵392級石階暗喻的最新含義。

四、南京中山陵墓道碑亭到祭堂段石階和平臺之含義

在文章第二部分“南京中山陵墓道石階和平臺之簡介”中,我們知道整個南京中山陵墓道從博愛牌坊到最高處建築祭堂共有大小十個平臺和392級石階組成。

在這十大平臺和392級石階中,相對來說,從牌坊到碑亭前的兩大平臺和相應石階一路走來幾乎感受不到有多大變化,但從碑亭拾級而上直到祭堂這部分的339級石階和八個平臺卻不一樣,其建築設計不僅富有建築特色,而且其寓意也更加深厚。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自碑亭向祭堂方向看,只見石階,不見平臺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自碑亭向祭堂方向看,只見石階,不見平臺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自碑亭向祭堂方向看,只見石階,不見平臺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自祭堂前平臺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石階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自祭堂去前平臺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世石階

(一)碑亭到祭堂段石階和平臺交錯設計的視覺效果

南京中山陵碑亭至祭堂段石階與平臺的建築設計是整個中山陵墓道392級石階和十個平臺建築設計中最富有特色的。

這段石階與平臺交錯設計,在地理空間上形成了破具特色令人歎為觀止的視覺效果:即從下往上看,我們只見臺階,不見平臺;而從上往下看,我們則只見平臺,不見臺階。

具體說:繞過碑亭,自碑亭石階下面向中山陵最高建築祭堂方向看,我們滿眼看到的都是層層疊疊而且坡度越來越增大行路越來越陡峭的石階,好似這些石階之間是沒有間斷地一直向上線性延伸一樣,讓人絕想不到這些石階之間其實還是有很多平臺相連接的。

然而,有趣的是,如果你拾級而上,每當行走一段石階,我們便會發現一個平臺,當上了這個平臺,回首再俯瞰時,卻只能看見平臺,而看不到前面走過的石階。當走過所有石階,登上八個平臺走到祭堂最前面的大平臺再回首整體上向前方俯瞰時,卻只能看到眼前八個平臺連成一片,而完全看不見任何一個石階。

碑亭到祭堂這段中山陵石階的設計,簡單再強調,可以歸納為:向上仰視只見臺階,不見平臺;向下俯視只見平臺,不見臺階;上下聯動,線面結合,渾然一體。

在南京中山陵這部分的設計中,設計者巧妙地利用天然的地理地形特徵,設計了石階和平臺交錯出現但又從視覺上發現不了它的奇妙之處,既便於拜祭者行路休憩,又避免了設計上單調呆板,真是中山陵設計的一大奇觀。

(二)碑亭到祭堂段石階和平臺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1.碑亭到祭堂段339級石階蘊含之含義

整個中山陵有392級石階,其中從中山陵碑亭到中山陵最高處建築祭堂,共有339級石階,這339級石階又寓意著什麼?據說這與當時國民黨參議院和眾議院議員數量有關。

當時國民黨參眾議員共計為339人,339級臺階寓意每人一個臺階,象徵著339個議員要為實現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而努力奮鬥,以將中山先生的精神發揚光大。

這裡的“9”則寓意九州方圓、九州大同。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2.碑亭到祭堂段八個平臺蘊含之含義

繞過中山陵碑亭,從碑亭下面拾階而上,直到祭堂,只見臺階不見平臺,象徵著革命道路越來越艱難坎坷。

而從中山陵祭堂往下俯視只見平臺不見石階,又象徵著偉人的視野多麼開闊,革命前景是光明的。

從碑亭到祭堂的八段,形成了八個平臺,這八個平臺是啥含義呢?據說它寓意著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

具體說,從碑亭拾級而上的前三個平臺,坡度比較和緩,這象徵著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民權和民生三大主義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實現。

過了前三個坡度較和緩、面積較大的平臺之後,立刻就進入了坡度愈來愈陡峭、面積也越來越小的最後五個平臺。這五個平臺暗喻什麼意思呢?

據導遊講,這樣設計又暗喻著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比較容易實現,但五權憲法規定的行政、立法、司法、監察和考試組成的五院國家政權組成架構在當時中國軍閥混戰的背景下還很難實現。

從中山陵牌坊到祭堂拾階而上的整個392級臺階和10個平臺,特別是從碑亭到祭堂段的339級石階和8個平臺,拾級而上,一路前行,從和緩到陡峭,坡度逐漸增大,平臺逐漸變小,攀爬越來越不容易,意喻革命越到最後關頭,革命愈來愈困難,革命越加不容易成功,這暗喻著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冬天的中山陵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航拍南京中山陵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新中國成立後中山陵全景圖


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新中國成立後中山陵全景圖

五、結論:司空見慣的中山陵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讓人回味無窮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是現代社會人們重要的休閒方式。如何高質量地旅遊?見仁見智。

但高質量的旅遊顯然不能走馬觀花,浮光掠影,也不能止於單純地走走路、散散步和鍛鍊鍛鍊身體,而且要透過旅遊景點表象看其背後蘊含的豐富歷史文化。

南京中山陵馳名中外,遊走其間,從牌坊到祭堂,人們要經過漫長的392級石階和大小不一的十個平臺(整個中山陵墓道有十大平臺和392級石階組成,其中從碑亭開始的八大平臺和339級石階設計最富有特色)。

南京中山陵的這些石階和平臺,很多人早已熟視無睹,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但是透過歷史的煙雲迷霧,深入瞭解這些石階和平臺其設計背後蘊含的深刻寓意,我們發現這些石階和平臺歷史文化底蘊竟然如此深厚,以至於瞭解後讓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從南京中山陵博愛牌坊沿著這些石階拾級而上直到祭堂,中山陵墓道上的392級石階和10大平臺,其設計階階相連,層層遞進,渾然天成,不僅暗喻了中山先生畢生致力於國家的統一富強事業以及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期許,而且也表達了人們對中山先生偉大革命事業和偉大革命精神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

由此,看似司空見慣的南京中山陵石階和平臺,實際蘊含著深厚的令人回味無窮的歷史文化底蘊。不知大家覺得如何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

注:全篇圖文文字由筆者撰寫,配圖則來自網絡(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致謝!!!)

已發表有關南京的部分頭條圖文:

平淡無奇的南京中山陵墓碑,歷史文化底蘊竟然如此深厚

“宅”家戰“疫”,請大家跟小編“到”江蘇省美術館“看”畫展

宅家戰“疫”,請大家跟小編到南京九華山公園去“旅遊”

平日車水馬龍的南京長江大橋,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情況如何(一)

平日車水馬龍的南京長江大橋,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情況如何(二)

明朝應天府“南京”取得正式國都“京師”地位晚而短

一座迷霧籠罩的“山”,一部底蘊厚重的“史”

你知道都城由南京遷到北京的明朝實行的是“兩京”制嗎?

由南京今日之地位想到的歷史上做首都的南京之特點

2019乙亥豬年春節南京圖書館年畫史展覽

祖國南京長江大橋如此多嬌

南京長江大橋“今”與“昔”之對比

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建築的變遷

南京六朝皇帝世系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